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湛斌    闫新利    陈斌    关庆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224-229
结合林分树种组成、胸径、树高等传统因子,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开敞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指标分析了紫金山针阔混交林,旨在明晰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共包括16个树种,马尾松和栓皮栎在种群密度和断面积上均占有明显优势,是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林分平均混交度达0.70,属强度混交范畴,各树种混交度以冬青最低;马尾松和栓皮栎在空间结构单元中以优势木和亚优势木为主,其他树种优势木较少;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9,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较低;林分的平均开敞度为0.20,林木生长空间处于严重不足和不足的临界状态;林下缺乏马尾松种群的更新个体,林分最终将演替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中林木的空间位置和森林功能息息相关,为更好地掌握树种的空间分布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展森林经营管理活动,在浙江省天目山区设置了30 m×30 m的针阔混交林样地15个,使用全站仪对样地边界和胸径≥5cm的木琴植物个体进行精确测量定位,同时进行种类识别、挂牌、定位和每木检测,获取基础数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3种结构参数表征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林分空间分布格局上,混交度为0.700~0.900的比例较大,树种平均混交度为0.712。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的林木零度混交和轻度混交的比例不高,中度混交和强度、极强度混交占很大比例。林分空间大小分化差异较小,在空间结构单元里,林分平均的大小比数位0.477,大部分个体分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林分中有近一半的树木处于优势地位,总体优势度有继续上升的潜力。树种问的大小比数有一定差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空间比其他树种略小一些,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杉木Cunninghamia larweolata,短柄抱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等优势不明显,其余树种生长占优势地位。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角尺度为0.500等级的分布频率最大,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33,林分中极少有很均匀和很不均匀的结构单元出现,整体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未来的演替过程中,林分分布有随机分布的趋势。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合理,林分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中。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3.
滇中地区滇油杉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集指数、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大小比数等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滇中地区滇油杉混交林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以最近邻木3株及以上为均匀分布;林分树种多样性混交度为0.2322,混交程度较低,以弱度混交为主,阔叶树种混交程度高于针叶树,滇油杉零度混交明显;林木大小比数平均为0.52,变动小较为稳定,竞争处于中庸状态,滇油杉大小比数分布较均匀,其他组成树种分化程度差异较大,华山松和旱冬瓜处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小;不同择伐强度对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是太大:20%择伐样地林木成均匀分布,未采伐样地和30%采伐样地林木成随机分布,40%择伐样地林木成团状分布。总的来说,20%择伐更有利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林芝市八一镇湿地公园的高山松混交林为对象,从林分空间结构因子聚集指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等4个方面对湿地公园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八一镇湿地公园森林群落类型主要为高山松针阔混交林,高山松针阔混交林中北京杨、藏川杨、旱柳、高山松等树种的组成很丰富,在研究标准地中不同树种的组成为3高3藏3北1旱。结果表明,八一镇湿地公园的结构较为合理,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林分平均角尺度约为0.45,群落呈均匀分布格局;群落的混交度平均约0.4125,所以呈中度混交状态。大小比数约0.36,有将近30%在该林分空间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聚集指数约0.9389,所以林木有随机分布趋势。通过适当增加树种多样性,制定相应的补植改造、抚育间伐等措施,可进一步改善湿地公园的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6.
研究的林分是以黑松为优势的针阔混交林,胸径分布以1~20 cm的中小径木占绝对优势。经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3种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单树种除杨梅属随机分布外其他树种都属聚集分布;整体林分混交程度为中度以下,树种间隔离程度较小。黑松在林分中以同树种或只与一种不同树种混交占71.4%;林木生长竞争处于中庸状态,个体大小分化差异不大,不同竞争地位的个体数量基本相同。但各树种都有一定个体受到相邻木的压制,阔叶树被压制的个体相对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杉木-闽楠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和不同空间结构指标的关系,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的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1.0)计算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将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两两联合,分析杉木-闽楠混交林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杉木-闽楠混交林9块样地林分的混交度-角尺度、角尺度-大小比数的二元分布均以角尺度0.5为分界线,呈显著的正态分布,表明角尺度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增强林分混交度,团状分布制约林木胸径生长;混交度-大小比数的二元分布,随着混交度的增大,大小比数总体上表现出增大趋势;杉木-闽楠混交林林分整体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混交度不高,应补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进行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复杂森林群落。针叶树种具有胸径和树高的优势,尤其是红松的直径和树高最突出。  相似文献   

9.
金沟岭林场天然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选取一块未受人为干扰的天然混交林,用角尺度 、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20,林木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3,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组成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的复杂森林群落;阔叶树种胸径优势明显,针叶树种中只有冷杉处于优势,红松和云杉都处于劣势。通过分析天然混交林空间结构状态,为同地区的过伐林和人工林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辽东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整体上表现出群落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属性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在0.479~0.524之间,属于随机分布或轻度的团状分布;平均混交度在0.699~0.828之间,为强度混交或极强度混交;胸径大小比数呈现出均衡分布的特征,整个林分树种的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为0.506,林木分化属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18,林木呈聚集分布。(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为0.08~0.89,与理想的空间结构差距较大;仅5号标准地评价等级最高(Ⅴ级),其表现为林木混交程度高,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闽楠为主要优势树种,在林木竞争上占有优势地位,是较理想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闽楠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演替过程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长白山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从1989—2005年的空间结构信息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已由随机分布过渡到轻度聚集分布;林分内各树木之间的直径差距逐渐缩小;该林分已经从中度混交过渡到强度混交。随着森林演替的进程,林分中杨树、白桦和蒙古栎等先锋树种逐渐退出所在群落,而当地云杉、冷杉和红松等顶级群落树种则演变为优势树种。文中利用空间格局方法研究森林演替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从而反映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演替过程动态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北京八达岭林场黄栌风景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3个参数来表述北京八达岭林场黄栌风景林空间结构特征。该林分树种组成式为6黄栌2山荆子1侧柏1大果榆;全林混交度为0.31,树种混交程度较低,主要树种黄栌的混交程度更低为0.13,结构不稳定;林分树高大小比和胸径大小比值分别为0.42和0.40,而黄栌的胸径大小比和树高大小比值分别为0.51和0.52,有近一半的黄栌在大小比中处于优势地位;林分角尺度频率值为0.583,林分接近团状分布,而黄栌角尺度频率值为0.499,接近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项功能,以湖南省福寿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9个固定样地林分空间结构的实测数据,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对比分析了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19,为0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的中间状态,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09和0.04,接近0度混交状态,3个龄组杉木林的林分混交度都偏低,林分稳定性差;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1,0.52和0.52,接近中庸状态,说明林木个体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37,0.35和0.34,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中间状态,不是理想的林木水平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平台构建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空间模型,开发林分空间结构分析软件,并应用到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面积针阔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分析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研究区21个标准样方(100 m×100 m)内胸径5 cm以上林木的Voronoi图变异系数、平均混交度和平均大小比数。结果表明:21个标准样方Voronoi图的总体变异系数为0.66,呈现出轻微的聚集分布状态;单一树种(活立木株数大于500株)的变异系数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形式。根据Delaunay三角网取值确定最近相邻木得到的平均混交度在0.79左右,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以及冠幅大小比数平均值均为0.49,说明研究区内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大小分化度适中,林分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华北山石区落叶松混交林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落叶松混交林抚育经营,对华北山石区落叶松混交林林分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地A的总密度和总断面积均最小,为1 007株·hm~(-2)和24.446 4 m2·hm~(-2),样地C最大,为1 525株·hm~(-2)和47.280 2m2·hm~(-2),样地B居中;华北落叶松在样地A中胸径最大为18.6cm,样地B最小为18.1cm,而树高则相反。样地A的平均角尺度为0.358 8,均匀分布,林分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林分中落叶松为均匀分布状态;样地B平均角尺度为0.523 8,为团状分布,林分中落叶松为均匀分布;样地C的角尺度为0.508 5,为随机分布,林分中落叶松为均匀分布,云杉处于团状分布状态,五角枫和花楸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样地A直径大小比数的平均值为0.333 1,林分中落叶松和白桦的大小比数相差不大,表明林分空间分化程度比较小,两种树种的优势度相差无几;样地B的大小比数为0.487 2,林分中落叶松处于优势,而蒙古栎、山杨、五角枫和花楸处于劣势,其它树种处于中庸状态,而且各树种的大小比数有一定的差别;样地C的大小比数为0.484 5,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处于绝对优势;样地A混交度为0.47,属于重度混交;样地B混交度为0.37,混交程度比较低下;而样地C混交度为0.83,说明杉落针阔混交林树种组成较多样化,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7.
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河北围场县北沟林场的典型林分类型-华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以及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林分中主要有8个种群,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和桦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和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在数量和断面积比例占优势,是林分中的优势树种;华北落叶松的平均混交度为0.52,混交程度高,主要以中度混交和强度混交为主,桦木的平均混交度为0.56以中度混交为主,其他伴生树种的混交程度较高;林分中的华北落叶松和桦木的相对优势度较高,以中庸木和优势木为主,分别占63%和66%,其它树种的优势度不明显;该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明显,偏向随机,两种格局分析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8.
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空间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3个指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内的样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分分化方面,各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其中2、3、5和7号样地所在林分的分化趋势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营林抚育措施;9个样地所在林分的林分平均角尺度均为0.50~0.60,林木分布为聚集分布;混交林分平均混交度均不高,为弱度混交。可见,在资源经营中应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结果和各林分不同的经营目的,进行适当营林活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Voronoi图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福寿国有林场24 年生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Voronoi 图确定林分基本空间结构单元,确立各中 心木的邻近木,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聚集指数和林层指数,量化分析了群落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 群落内共存在9 种不同大小的空间结构单元,其中以1 株中心木与5 株邻近木的形式最为常见;2)林分平均混交 度为0.23,为弱度混交,不同树种间的相互隔离程度较低,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木大小比数分布存在波动性变 化,乔木层树种稳定性大;4)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01,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正处于由团状分布向随机分布演替的过 渡阶段;5)林分平均林层指数为0.23,林木垂直方向上分层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刺槐人工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2006年,在北京市五座楼林场选择以刺槐为优势树种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 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分析了刺槐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刺槐人工林的树种混交度以零度混交(Mi=0)和弱度混交(Mi=0.25)为主,树种的平均混交度为0.158,说明刺槐林的树种空间配置简单,林分中树种混交程度较低;林木大小比数分布存在波动性变化,林分中优势、亚优势和中庸状态分布的个体比例相差不大,乔木层树种稳定性大;在角尺度研究中,相对空间结构单元而言,个别等级林木分布频度变化幅度较大,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