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单季杂交水稻生物包衣种子出苗异常情况的研究表明,包衣本身对种子出苗和成秧没有影响,引起出苗异常的原因主要是:播种材料的状态、田性质和育秧期温度高低不一致,影响包衣种子“萌动”和幼苗生长之故,通过旱育秧和浸种催芽可保证包衣种出苗和成秧正常,防止包衣种出苗异常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在晚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了探明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苗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用种庆剂宏力2号包衣杂交(常规)晚稻种子,进行了湿润育秧及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具有促进秧苗生长、防治病虫害和提高成秧率、有效穗数及产量等作用,新香优80,湘晚籼10号包衣处理的成秧率较对照分别提高8.6%和13.9%,增产5.3%和8.3%;对苗期恶苗病、稻蓟马和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4.7%-98.5%,83.0%-94.9%和74.l2%-90.3%。  相似文献   

3.
沼液浸种在早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沼液浸种在早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秧率。发芽率分别较浸种灵浸种和清水浸种提高3%和5%,成秧率分别提高5%和10%。沼液浸种可防治水稻恶苗病,还能明显改善作物经济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从种子处理到实验室内秧盘播种介绍了水稻种子包衣后低温浸种催芽条件下的水稻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遇到低温浸种的发芽率,包衣种子为67.5%,不包衣种子为85%;发芽成苗率,包衣种子为55.6%,不包衣种子为74.1%;没发芽成苗率,包衣种子为36.9%,不包衣种子为30%。说明种子即使没发芽但是播种后也能成苗,包衣的种子比不包衣的种子成苗率高。  相似文献   

5.
最新番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育壮苗 1.种子处理:先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用清水冲洗以后将番茄种子放到清水中浸泡6~8小时,再将泡好的种子放到25℃条件下催芽,见芽后将温度降到23℃,当出芽率达70%时播种。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秧种衣剂促苗防病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7年,对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旱育秧种衣剂1~8号,进行了室内和田间促苗、防病等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种子,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其发芽势为87.41%,发芽率为91.86%,清水对照分别为86.50%和90.75%,种衣剂对种子发芽无不利影响。田间出苗率,包衣种比对照出苗率提高16.77%~24.48%,秧苗单株分蘖数增加16.00%~33.60%,秧苗鲜重增加33.26%,增产8.72%。小区试验表明,8种旱育秧种衣剂对防治旱秧立枯病、青枯病的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种衣剂6号的防效最好,达79.77%~92.25%,大田防效为72.06%。  相似文献   

7.
谷芽催得好、发芽率高是提高成秧率的第一个环节.农家省量稻种催芽(特别是杂交早稻种子)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有"温水浸种保温催芽"和"煤灰催芽"2种方法,但还是以采用煤灰催芽的方法较稳妥,催出的芽子壮实均匀.  相似文献   

8.
以常规旱育秧为对照,比较了采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实施种子包衣为核心技术的简化旱育秧技术,在种子出苗、防病治虫、保水抗旱、补素促长、壮苗壮根以及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方面的技术优势。结果表明,该技术免去了常规旱育秧土壤调酸、床土消毒、药剂浸种、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和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旱育秧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苗期病虫发生危害轻,死苗少;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总粒数提高,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刘兴禹简介     
(1)谷粒饱满度差。杂交稻种不饱满粒比例大,一般占20%左右。杂交水稻在制种时,大田授粉时间长达10~15天。先授粉结实的种先成熟,谷粒饱满比重大,浸种催芽时发芽势强,发芽又快又整齐,成秧率高;后授粉结实的种子在收获时往往只是黄熟,谷粒不饱满,催芽时根芽长短不一。尤其在早春气温不高的情况下,许多成熟度低的种子,抗逆性弱而难以成苗。  相似文献   

10.
单季晚粳稻生产过程中浸种催芽是首要环节。近几年一些粮农因浸种催芽操作技术不规范,导致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低、成秧率差等现象常有发生,既影响种植面积又延误播种适期,最终造成减产。为此本文就有关操作技术规程介绍如下。1药剂浸种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条纹叶枯病最经济、简易、有效的措施。提倡浸种前晒种3~5h,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在操作中应掌握以下技术环节:①种子量与药量对口;②药液浓度达标;③浸种时间充足。如用稻种清(18%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3g配浸稻种5kg,加水6~7kg。配药液要求先将药粉与清水搅匀,后放入…  相似文献   

11.
笔者多年来对蔬菜种子进行电热毯催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电热毯催芽的方法介绍于下,供菜农学习应用参考。  1.种子消毒。催芽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方法主要有热水烫种和药剂浸种两种。①热水烫种:烫种前先用清水清洗种子,再用55~60℃的热水烫种10~15分钟。注意要边烫种边搅拌,以使种子受热均匀。②药剂浸种:浸种前先用清水浸泡1小时,再用药液进行浸种,可用0.1%~0.3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或用1%硫酸铜、2%氢氧化钠溶液浸种5~15分钟,或用0.2%的50%多菌灵浸种20~30分钟,或用0.125%甲霜灵浸种30分钟。以上两…  相似文献   

12.
单季晚粳稻生产过程中浸种催芽是首要环节.近几年一些粮农因浸种催芽操作技术不规范,导致种子不发芽或发芽率低、成秧率差等现象常有发生,既影响种植面积又延误播种适期,最终造成减产.为此本文就有关操作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旱育秧或塑盘旱育秧①播种期.期旱育秧为3月20日~25日,湘南稍早,湘北稍迟.②种子处理.播种前先用强氯精浸种12小时后洗干净种子(由于早稻常有恶苗病危害,最好用咪鲜胺溶液浸种),再用清水浸种催芽后播种,或者用早稻型种子包衣剂包衣后浸种催芽后播种.③播种量.精量播种是培育带蘖壮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械直播是一项节本的轻型栽培技术,也是一项避开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有效措施。一、栽培技术1、种子处理做好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用适乐时10mL对水300mL包衣2.5~4.0kg稻种,晾干或晒干后浸种催芽,有干尖线虫的种子要用9.5%巴丹6000倍液或16%恶线清400倍液浸种催芽,至破胸露白。2、选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沼液不同浸种时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成秧率,控制立枯病发生,促进低位分蘖的产生,增强根系活力,显著提高移栽秧苗素质,移栽后低位分蘖产生量大,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产2.99%~10.7%。沼液不稀释直接浸种,适宜时间为12-36h。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产气正常的沼气池沼液,代替农药和清水浸泡水稻种子进行催芽,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成秧率和秧苗素质,而且可以增强秧苗抗寒、抗病、抗逆能力,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据试验,沼液浸种比清水浸种每667平方米平均增产29.4千克,增产率7%。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沼渣沼液取材方便、养分含量高、价格低廉,在蔬菜育苗中可以取代高成本的有机轻基质和营养液. 1.沼液浸种.浸种前将种子充分晒干,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取正常产气50天以上沼气池的沼液,稀释8~10倍,将种子袋浸入其中.在15~ 18℃条件下,瓜类蔬菜种子浸泡2~4小时,甜椒等茄果类种子浸泡4~6小时.浸种后,把种子用清水洗净,摊开,待种子表面水分晾干后即可催芽播种.通过沼液浸种可使芽齐芽壮,成秧率高,幼苗根系发达,长势旺,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有棱丝瓜在早春播种时常常会遇到种子发芽缓慢,不整齐的情况。特别是新种子情况更差,常被误会是旧种子而不能发芽。经试验,促进有棱丝瓜种子发芽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1)破壳:浸种3~4h种子吸水膨胀后用工具将种脐磕(夹)开,注意不要磕(夹)伤胚芽及子叶,然后按正常方法继续浸种催芽即可;(2)过氧化氢浸种:用0.5%~1.O%过氧化氢浸种10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催芽即可。以上方法可保证新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利用率,研究种衣剂对杂交水稻裂颖种子的影响,采用6种市售种衣剂20.5%吡·咪FS、30.5%吡·咪FS、23.0%噻·恶·咪FS、锐胜WS、适乐时FS和亮盾FS包衣含裂颖实粒的杂交水稻组合.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结果表明,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10%时,20.5%吡·咪能提高隆两优华占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4.33%,而成秧率没有下降;30.5%吡·咪没有提高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但成秧率有所提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7.66%.裂颖实粒占混合种子的20%时,20.5%吡·咪和30.5%吡·咪均提高了T优272混合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50%和4.83%,成秧率并没有下降.试验结果说明,种衣剂可能对裂颖种子有修复作用,20.5%吡·咪和30.5%吡·咪包衣含少量裂颖实粒的隆两优华占和T优272种子后,可提高种子效价.  相似文献   

20.
2003~2009年以峨山县大龙潭乡花椒品种"麻到底"的种子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方式对花椒种子寿命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方法对花椒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风干贮藏的花椒种子发芽率一直呈快速下降趋势,贮藏8个月后发芽率降为0;而湿沙贮藏的种子贮藏到第7个月时发芽率达最高,之后种子发芽率快速下降。花椒种子经过去油脂、酸蚀种壳和赤霉素浸种催芽后,可大幅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碱水去油脂+50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和浓硫酸浸种5~10 min+50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较有利于花椒种子的萌发,能将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56.78%~72.35%;用碱水去油脂+25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浓硫酸浸种5 min+50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浓硫酸浸种10 min+250 mg/L赤霉素浸种催芽较有利于花椒种子的成苗,但成苗率与发芽率峰值存在较大的偏差。较高浓度赤霉素催芽时发芽率高,但不及较低浓度催芽的成苗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