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其中保护地蔬菜生产发展更为突出,到2006年保护地蔬菜设施栽培规模已达5500hm^2,产量达5.80亿千克,这为解决城乡蔬菜的周年供应,淡季补缺,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农民开阔了致富的门路。 相似文献
3.
4.
5.
对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危害性状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治疗的措施:重视农业技术措施的落实、物理措施的实施、对农药进行科学合理使用,以期为蔬菜病虫害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蔬菜由于连年种植,不便腾茬和倒茬,一旦根腐病发生,常造成蔬菜绝收,带来很大损失。1 病害症状识别1.1 黄瓜 主要浸染根和近根茎部,初期症状呈水浸状,到最后发展为腐烂。病部维管束变成褐色,茎被浸后缢缩不明显。病株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一块田中只有几株,似因“干旱”所致,中午叶片萎蔫,早晚能恢复。后借雨水,灌溉等农技措施很快传遍全田,病株干枯而死。1.2 辣椒 一般发生于大棚辣椒 相似文献
7.
8.
9.
冬春季保护地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反季节蔬菜,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冬春季对时鲜蔬菜的需求。但随着保护地种植面积的增大,蔬菜品种的增多,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种类也越来越多,发生面积逐年加大,为害损失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而当前人们对蔬菜品质和安全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品种繁多,更对蔬菜的外观形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日益增多,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大量种植保护地和反季节蔬菜,使得多数蔬菜得以周年生产,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蔬菜作物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蔬菜病虫害的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土壤是一个相对复杂、富于动态变化的有机结合体,正常情况下土壤微生物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多年以来因连续种植单一作物导致重茬生产,加上施肥、用药等不良管理等因素,致使土传病害的发生机率越来越严重。土传病害作为设施西瓜栽培中顽固性病害,严重制约着设施西瓜的绿色优质高效生产。系统分析了设施西瓜土传病害的类型与诊断,从轮作、棚室消毒、种子处理、育苗基质选用、嫁接应用、定植时处理及健身栽培等方面对设施西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系统集成,进而为设施西瓜生产中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帮助,推动设施西瓜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增强蔬菜植株自身抗病虫能力,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达到经济、安全、高效的目的,针对我区实际,特提出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施肥和缺少大水淋洗,其显著特点是硝酸盐积累。土壤可溶性盐分浓度过大会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作物生理失水而萎蔫、死亡。实行平衡施肥、进行灌水洗盐、利用秸秆改土可以防治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9.
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设施条件对菜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北京市大兴和昌平典型的长期设施菜地土壤进行试验。【方法】通过土壤有机碳组分分析和酶活性测定,探讨不同种植环境和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与露天菜地相比,设施菜地土壤pH显著降低,年均最大降幅0.08,而电导率则显著升高。在0~15cm和15~30cm土层中,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天菜地,分别比露天菜地高10.1%~143.9%和24.6%~95.3%。设施菜地土壤中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显著高于露天菜地,有利于土壤中有机态P和S的矿化和周转;而转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低于露天菜地,转化酶活性与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设施条件下C素的周转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仅表现在表层土壤中,且在不同采样点的规律并不一致。【结论】设施种植条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提高,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酶的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