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下观察表明,当拖网在慢拖时,鱼群在网口前方以与拖速相同的速度同网具保持一定距离游动,直至耐力不支而逐渐进入网内。Wardle[1983]的实验发现,当拖速在1.5~2.om/s时,鱼被驱集到网口前方游七,一段时间后较小的鱼相继进入网囊,而较大的鱼在半个小时的观察时间内,始终在网口前方游动,最终未被捕获。因此不难发现,鱼的游速与耐力(本文以鱼在该速度下所能持续的时间刻划耐力)对拖网作业的影响很大,而这方面的系统论述不多,故有必要加以研究。1鱼的游速与耐力的能量模型由于鱼游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自身肌肉中的能量储存,…  相似文献   

2.
机轮拖网捕捞鲐Shen鱼的现状及渔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根据1991-1993年《上层鱼资源利用研究》课题的渔、海况调查资料和东海区主要渔业公司鲐Shen鱼生产资料,阐明了机轮拖风捕捞鲐Shen鱼的现状、渔场及其与海洋环境环境、捕捞群体的组成特征,分析了鲐Shen鱼生产的渔况特点,提出进一步扩大利用大中条鲐Shen鱼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变水层疏目拖网捕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瞄准捕捞的程度。作者通过多年试验和研究,提出用调整浮沉力、曳纲长度、拖速和两船间距来控制和确定变水层疏目拖网作业水层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温度与鳜仔鱼饥饿耐力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鳜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速度、摄食率、抵达PNR的时间几个方面研究温度与仔鱼饥饿耐力的关系。实验表明,不同温度下仔鱼的生长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25℃>30℃>28℃>31℃>19.5℃;抵太PNR的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25℃>28℃>19.5℃>30℃>31℃;摄食率高低依次为25℃>28℃>19.5℃>30℃>31℃。可见,随温度的升高,仔鱼的饥饿耐力也显著提高,但超过28℃后,仔鱼对饥饿耐受力急剧下降,在25℃,仔鱼对饥饿的耐受力最高。  相似文献   

7.
8.
9.
对六片式拖网渔具的特点及在也门和阿曼渔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该种渔具基本适合当地渔场情况。同时还对渔船和网具间的匹配、网板类型、沉子纲结构及适应性,以及渔具选择性捕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132对微卫星(SSR)引物分别对四大家鱼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共获得12个特异性标记可作为四大家鱼的鉴定位点,其中青鱼6个(HL13、Q3214、BL12、Q3191-1、hljy2526、Q3205)、草鱼3个(Q3205、c3210、c41926)、鲢鱼3个(hljy2526、L718-2、L30814)、鳙鱼2个(Y11534、Y666).用这些微卫星标记对2006年肇庆江段5~9月份采集的漂流性仔稚鱼(酒精保存样本)进行四大家鱼的识别,结果表明:四大家鱼在5、8月份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11.81%和22.8%,9月份次之,6、7月份比较少;在总量上,草鱼最多,青鱼最少,鉴定结果与形态鉴定基本一致,说明采用微卫星标记进行种类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对六片式拖网渔具的特点及在也门和阿曼渔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该种渔具基本适当当地渔场情况,同时还对渔船和网具间的匹配,网板类型沉子纲结构及适应性,以及渔具选择性捕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HACCP是能显著提高水产品安全的一种有效系统。为了保证梅童鱼鱼糜的产品安全,对鱼糜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了微生物、化学和物理的分析,并根据HACCP的原理确定相应的关键控制点(CCP)和临界限值,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了监控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5-2002年西北太平洋柔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表温及其生产统计数据,对其表温的年间变动及其与资源丰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在20°~30°N、140°~170°E产卵场海域,1995-1997年表温相对较低,而1999年偏高,1998年和2000-2002年则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E以西索饵场海域,2002年表温处在较低水平,1998-2000年偏高,1995-1997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165°E索饵场海域,1995、1997和2002年表温较低,1998-2000年偏高,1996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灰色关联表明,产卵场和索饵场的表温及距平均值均对柔鱼资源丰度影响较为显著,其关联度均在0.5以上。资源丰度与距表温平均值的多元线性模型为:在150°E以西海域,CPUE=1.0700+1.6840T1+2.7596T2-2.3177T3;在150°~165°E海域,CPUE=2.5311-1.5226T1+0.1519T2+0.6720T3。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5-2002年西北太平洋柔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表温及其生产统计数据,对其表温的年间变动及其与资源丰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在20°~30°N、140°~170°E产卵场海域,1995-1997年表温相对较低,而1999年偏高,1998年和2000-2002年则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E以西索饵场海域,2002年表温处在较低水平,1998-2000年偏高,1995-1997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165°E索饵场海域,1995、1997和2002年表温较低,1998-2000年偏高,1996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灰色关联表明,产卵场和索饵场的表温及距平均值均对柔鱼资源丰度影响较为显著,其关联度均在0.5以上。资源丰度与距表温平均值的多元线性模型为:在150°E以西海域,CPUE=1.0700+1.6840T1+2.7596T2-2.3177T3;在150°~165°E海域,CPUE=2.5311-1.5226T1+0.1519T2+0.6720T3。  相似文献   

15.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重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本文根据2004-2015年8-10月西北太平洋150 E -165 E 、39 N-45 N海域的柔鱼捕捞数据,研究了柔鱼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关系,评估了异常气候事件对柔鱼渔场内表温(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8-10月柔鱼渔场适宜SST范围是13-22℃,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减小。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显著,其季节性变化与柔鱼的洄游路线一致。各月渔场重心的聚类结果均分为3类,分别对应正常气候条件、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异常气候事件通过调控柔鱼渔场内适宜温度范围的分布,最终使柔鱼渔场重心沿着东北-西南方向移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降低,渔场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而正常气候和拉尼娜条件下渔场内SST升高,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6.
17.
北太平洋柔鱼属暖水种大洋性洄游头足类。在其索饵、性成熟的洄游过程中,柔鱼一般于5月离开产卵场进行北上素饵成长洄游,整个北太平洋几乎均有柔鱼分布(董正之,1991]。由于暖寒流的流隔区内饵料生物丰富,柔鱼北上洄游又受北方南下的冷水的影响,柔鱼向北洄游受阻,滞留索饵集群形成柔色中心渔场。暖寒流系的强弱产生流隔区位置的变化,相应柔鱼中心渔场的位置发生变化。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接收日本神奈川县渔业无线局每周发布的北太平洋海况速报;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探捕调查船每天作业实测水温;作业产量和位置记录。两股不同性质的暖…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流隔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太平洋柔鱼属暖水种大洋性洄游头足类。在其索饵、性成熟的洄游过程中,柔鱼一般于5月离开产卵场进行北上素饵成长洄游,整个北太平洋几乎均有柔鱼分布(董正之,1991]。由于暖寒流的流隔区内饵料生物丰富,柔鱼北上洄游又受北方南下的冷水的影响,柔鱼向北洄游受阻,滞留索饵集群形成柔色中心渔场。暖寒流系的强弱产生流隔区位置的变化,相应柔鱼中心渔场的位置发生变化。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接收日本神奈川县渔业无线局每周发布的北太平洋海况速报;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探捕调查船每天作业实测水温;作业产量和位置记录。两股不同性质的暖…  相似文献   

19.
20.
洪湖黄颡鱼的生长,食性与渔业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洪湖中黄颡鱼的生长和食性,结果表明,洪湖中黄桑鱼以2龄和3龄鱼最多,分别占34.5%和32.4%,体长主要集中在8.0 ̄15.0cm之间,体重集中在7.6 ̄58.8g之间,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方程符合y=ax^b模式;洪湖黄颡鱼是以底栖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的肉食性鱼类,喜食幼虾,水生昆虫等。探讨了洪湖黄颡鱼在洪湖流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提出在洪湖中保护和增殖黄颡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