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掌握河北省藜科野生植物物种及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实现该科植物的针对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通过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河北省藜科野生植物的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河北省共有藜科植物42种1亚种7变种1变型,其中食用植物7种1变种1变型、饲用植物15种、药用植物11种、经济植物9种1变种、生态保护植物11种、农药资源植物3种;针对河北省藜科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现状提出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瓜州县藜科物种前人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与完善,研究表明:该地区藜科共70种,隶属22属,其中星花碱蓬为中国特有种。对该区藜科进行完善性及系统性的整理,使其术语明朗化,同时归纳整理得到了其行之有效的识别要点,从而编制出瓜州地区藜科植物各属、种的检索表,以便为今后理论研究以及实际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湿地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小五台山前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分析了湿地植物及生态类型和湿地植物组成结构。结果表明:湿地有高等维管植物33科94属122种。其中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和藜科植物种数位于前5位,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建议,为今后小五台山前湿地的研究及保护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克拉玛依市减排林区外围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植被的种类组成、习性及重要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减排林区外围以藜科植被种类最为丰富,其次为蒺藜科,种类最少的为柽柳科;由于藜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引起的,故藜科的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及重要值均在群落中处于最高位置。研究区荒漠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简单,寡种优势现象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乌审旗东北部典型地段天然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审旗东北部典型地段天然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地主要可以分为4种典型地段,且不同的典型地段上其优势植物种类不同。研究区样地的植被主要以菊科、禾本科和藜科植物为主,其中以菊科植物居多,其次是禾本科植物。调查研究还发现,研究区附近主要有34种植物,分属于16个科,28个属,其中菊科植物有10种,为最多,菊科植物中蒿属占5种,其次是禾本科植物,有6种。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73科,328属,820种,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8个: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毛茛科、蔷薇科、十字花科和莎草科;表征科8个:香蒲科、麻黄科、柽柳科、蒺藜科、胡颓子科、藜科、眼子菜科和蓼科。植物区系成分多样,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共35科,占总科数的47.95%,它们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决定地位;其次为温带分布,共27科,占总科数的36.97%;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和泛热带成分较少,共11科,占总科数的15.07%。这些均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中心城区2009~2010年空气常见植物花粉分析表明:空气花粉含量较高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禾本科、胡桃属、蒿属、松属、葎草属、藜科+苋科、蔷薇科、白蜡属、栎属、杨属,除蔷薇科外,其它均为高致敏植物。中心城区空气花粉含量季节变化呈双峰型,3~5月为第一高峰,花粉浓度多高于1000粒/cm2.d,以乔木花粉及农作物(小麦)为主。8~9月为第二高峰,花粉浓度多高于500粒/cm2.d,以草本花粉为主,主要为篙属、藜科、禾本科,均属高致敏性花粉。  相似文献   

8.
植物性杀虫剂是开发新农药的一个重要方向,经不完全统计伊春林区可研究和开发的野生杀虫植物资源约有37科、71属、96种。其中毛莨科植物数量多达13种,菊科为9种,伞形科、百合科为6种。蓼科为5种,豆科、茄科、天南星科和蔷薇科为4种,藜科为3种,其余科植物种类较少。其中白屈菜、毒芹、兴安白芷、白头翁、藜芦等植物目前国内研究很多,具有很好的开发前号。并对伊春林区杀虫植物的研究方向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典型样方调查法对阿拉善盟公益林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利用相关指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公益林内共有植物71种,隶属21科56属,其中豆科、藜科、菊科、禾本科等占总物种种类的58%,为整个植物物种的优势科;霸王群落多样性最高,且该物种组成丰富;绵刺群落及沙冬青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物种组成相对简单;柽柳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滨藜是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属包括约180多个草本和灌木植物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美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种类最多。我国有滨藜属植物17种,分布于北方荒漠地区的有13种。四翅滨藜属藜科滨藜属准常绿灌木,株高90cm~180cm,无明显主干,分支繁多  相似文献   

11.
植物杀螨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菊科、楝科、豆科、瑞香科、藜科、木樨科、唇形花科、伞形花科、蒺藜科以及木本植物的核桃、银杏等70多种植物杀螨作用的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当前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当前杀螨植物的研究上,分离植物中的杀螨活性成分并解析杀螨活性成分的分子结构和阐明植物杀螨活性成分的杀螨机制应该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策略和解决方法,展望植物源杀螨活性物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为研究对象,选取18个不同面积大小的丘间低地,根据生活型与生态型分别调查植物种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共有植物114种,隶属于36科。其中,以菊科(Compositae)的植物最多,25种;其次为禾本科(Gramineae)13种;豆科(Leguminosae)11种;莎草科(Cyperaceae)6种;藜科(Chenopodiaceae)7种;其余的57种分属于31科。其中沙生植物10种,沼泽-草甸植物76种,草原植物22种。  相似文献   

13.
梭梭为藜科灌木,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荒漠区有天然分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温带荒漠中生物产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它耐旱、耐寒、抗盐碱,既能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又能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果实多态性是指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形状或行为种子的现象。多态性种子植物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和盐渍土地区等干扰强烈的环境,在菊科和藜科中最为常见,主要出现在一年生植物中。果实多态性在避免密集负效应、减弱同胞子代间的竞争、采取两头下注策略以适应时空异质性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生态意义。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果实多态性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果实多态性的概念,2)果实多态性物种的科属分类,3)多态果实的形态结构和生态学特性,4)果实多态性的生态意义。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北坡植被群落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祁连山北坡垂直气候带植被群落分布特征,采用样地调查和档案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海拔梯度变化格局研究植被群落的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坡植物分属84科399属1044种,从大到小依次为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藜科、伞形科、唇形科、石竹科、十字花科,这前10个科的属和种均占祁连山植物属和种的54.89%;(2)沿海拔梯度,祁连山北坡植被群落呈现5大植被带和16个主要的、典型的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16.
对抚顺市西排土场顶部矸石山台地上8个林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盖度、密度、频度、高度等进行调查,分析了各物种的群落重要值及各林种林下群落α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造林初期人工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组成以菊科、萝藦科、藜科植物为主。与自然恢复的裸地相比,5个林种人工林下植物科数增加,1个林种林下植物科数减少;3个林种人工林下植物种数增加,2个林种人工林下植物种数减少。林下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人工纯林总体高于混交林。在该立地条件下,宜重点营造刺槐、家榆、紫穗槐、锦鸡儿林,并采用以纯林为主,乔灌混交、乔灌草混交为辅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流沙上的植物──沙蓬永平沙蓬又名沙米、沙蓬米、登相子、登粟等,蒙古名楚尔布尔,是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沙蓬喜生于沙丘迎风坡的下部、丘间低地和干河床的两岸,特别是水分条件较好且疏松的半固定沙地上生长最多,粘性较大和强盐渍化的土壤上很少生长。年降雨量在10...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西部黄羊滩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随演替的进展呈增加的趋势,每一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优势种群.藜科植物是流动沙地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演替早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各阶段种类数量比较稳定;菊科植物属于演替的过渡类群,只是在半固定沙地阶段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固定沙地生态功能的主要维持者.随演替的进展,初期占绝对优势的1年生植物逐渐被多年生植物替代,沙地植被向杂草类草原方向发展,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各阶段群落间的生态距离较远,在人工植被建设时应根据沙地环境条件选择最佳植物种和配置.  相似文献   

19.
不是真叶似针叶 梭梭是藜科植物,花小,淡雅;茎粗糙,暗淡,开裂;叶退化,缩小,革质,光亮,具毛。 梭梭和其它乔灌木树种有显著的不同。它的叶已退化,呈三角形的小鳞片,交错对生排列在绿色枝上,因为它失去了叶的功能,不能认为是真叶。而那些昂首上伸的,水平阔展的,低垂下坠的绿色枝条,却形似  相似文献   

20.
菌根真菌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就是土壤中真菌与根的木栓化幼嫩部分形成的共生联合体.形成菌根的真菌叫做菌根菌.林木的菌根,普遍存在于植物界,多数栽培作物除十字花科、藜科以外,都有内生菌根.大多数研究报告表明,菌根能促进寄主的生长,在有效磷低的土壤中,它能成倍地促进植物的生长.五十年代初,苏联、美国、奥地利等国对树木菌根就有所研究,并应用菌根接种的办法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