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重点报导了考氏白盾蚧的天敌寄生蜂主要种类6种。筛选出优势种岭南黄蚜小蜂,Aphytis lingnanensis,描述介绍该蜂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选出繁育寄生蜂的最佳人工寄主。提出可利用马铃薯繁殖茶常本圆蚧做中间寄主,效果良好。还提出适时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是保护利用天敌寄生蜂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0~ 1994年在赤壁市官塘林场对贺氏线盾蚧 (KuwanaspishowardiCooley)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虫在我省 1a发生 2代为主 ,少数 1a 1代和 1a 3代。大部分以第 2代受精雌成虫越冬 ,小部分以第 1代雌成虫、第3代 1龄若虫和雌性 2龄若虫越冬。其天敌主要有草蛉、寄生蜂、寄生真菌等。该虫主要发生于北坡、山脚、密林及 6a生以上老竹 ,立竹 3m以下虫口达 93 3%。 5月下旬第 1代若虫孵化高峰期 ,采用 2 0 %敌杀死喷杆、4 0 %乐果注干、3%呋喃丹根施 ,防治效果分别达 79 2 %、85 7%和 93 1% ,但由于若虫孵化期较长 ,竹林整体防效并不明显。通过疏伐虫害竹、抚育清林 ,竹林虫口密度由 10 0头·(10 0cm2 ) - 1 降为 1 4 5头·(10 0cm2 ) - 1 。对严重受害竹林 ,采取强度采伐虫竹、全垦抽槽、压青施肥 ,虫口密度降幅达 97 0 % ,新竹胸径平均增加 1 3cm ,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枣林梨笠圆盾蚧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光禄  李捷 《林业科学》1997,33(2):161-167
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是枣林的重要微小害虫,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若虫于1—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雄若虫均为两龄,第2代和第1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和7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和8月上旬分别产出第1代和第2代若虫。雌雄性比分别为1:0.26和1:0.35。本文也研究了寄主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与各代虫口密度、自然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若虫在叶面的分布规律;寄主枝龄与寄生密度对种群的影响;各虫态发生的起迄日期;发育进度与温湿度的关系;发育所需天数。为测报成虫羽化盛期和产仔盛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虫法测试了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苏云金芽孢杆菌3种生物杀虫剂对油茶考氏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cockerelli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农药48 h的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2.40,4.60,31.18 mg/L;多杀霉素的田间药效最高,1 500倍液10 d的防效达94.38%,其次为甲维盐79.67%和苏云金芽孢杆菌64.83%。相比于化学杀虫剂,多杀霉素与毒死蜱的防效相当,故可作为有效防治油茶考氏白盾蚧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分瓣臀凹盾蚧(PhenacaspiskentiaeKuwana)属盾蚧科Diaspididae,臂凹盾蚧属Phenacaspis,是为害茶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外及国内对其研究尚未见报道。该虫分布广,繁殖迅速,为害严重,直接威胁着茶花的生长。轻者使叶片...  相似文献   

6.
正杨盾蚧的发生在我国并不少见,但是在库尔勒市还不是很多。本文介绍库尔勒市杨盾蚧的发生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对策及相关意见建议,为库尔勒市杨盾蚧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1库尔勒市杨盾蚧发生的原因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农户,总结分析后发现,库尔勒市杨盾蚧发生有各方面的原因。一是防护林(杨树)管理不到位,经常浇不上水,导致树势衰弱。杨盾蚧发  相似文献   

7.
杨齿盾蚧分布在额济纳旗胡杨林区及街道的杨树上,面积有20万亩。据1990年调查,近年来封育恢复起来的幼树也沾染了这种害虫,面积达6万余亩,并且还在迅速蔓延。杨齿盾蚧是明显的枝干害虫。当其成、若虫布满枝干,虫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60个以上时,树木的枝干树皮呈红褐色,皮层腐烂发黑,枝干就会枯死。当2~5年生的幼  相似文献   

8.
柏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桐城苗圃地处江淮丘陵,繁育桧柏、龙柏等造林绿化树种较多,柏红蜘蛛危害几乎每年发生。近年来,桐城市苗圃开展预防和除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红蜘蛛在桐城市一年发生10代以上,以卵在桧柏叶鞘里、侧柏枝上、落叶层土壤等处越冬。次年3月下旬过冬卵开始孵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粉蚧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粉蚧在广东省疫区1年发生4-5代,以4代为主。越冬虫态为一龄若虫。若虫爬动能力强,具有涌散、聚集、泌露和泌蜡的习性;雌虫在白色蜡包内,产卵量大;卵的孵化率高。粉蚧最适发育温度为24-25℃。在疫区边缘,存在8-10km宽的种群高密度区。粉蚧主要分布在树冠上层。上半年虫态整齐、种群密度大;下半年世代重叠、种群密度小;全年种群密度变化呈单峰型。经对粉蚧侵入林分持续5年的观察,越冬代以第2年的种群密度最大,非越冬代各年度的种群密度差异不明显。夏季高温和春季抽梢是影响粉蚧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 杨圆蚧Quadraspidiotus gigas(Thiemet Gerneck),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圆盾蚧亚科Aspidiotinae、广盾蚧属Quadraspidiotus刺吸类害虫。杨圆蚧分布较广泛,分布于中国、前苏联、意大利等国家;在东北三省、内蒙、山西等省已严重成灾,主要危害杨、柳科树种,它是我国森林植物检  相似文献   

11.
角蜡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蜡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宋建勋,雷曼,杨莉(西安市园林研究所)角蜡蚧(CeroplastesceriferusAnderson)在西安危害园林植物十分严重,寄主植物又很广泛,由于繁殖力强,使虫体布满枝条,有的相互重叠,严重的威胁丝棉木、法相及西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苏铁盾蚧对攀枝花苏铁的危害情况,采用标准样地抽样调查的办法,摸清了危害攀枝花苏铁的蚧壳虫科类,危害情况及分布特点.结合调查结果和盾蚧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盱眙县多处行道绿化树樟树上东方蛎盾蚧虫口密度和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盱眙县樟树上蚧虫危害十分严重,综合被害指数达53.5%.且被害程度越严重的樟树上蚧壳虫的虫口密度越大,在V级被害指数时的虫口密度达到818头/枝.东方蛎盾蚧的危害也直接影响樟树的生长势,被害严重时会使樟树胸径生长量减少27.5%.  相似文献   

14.
蚧虫(Scale insects)属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是重要的农林害虫。2015年以来,对河南省蚧虫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探明了河南省蚧虫的物种资源、优势种群、发生特点和分布危害情况,为蚧虫的生态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法桐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蚧是法桐的重要害虫.在石家庄地区1 a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附近的泥土中越冬,每年2月上旬至3月中旬孵化为1龄若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蜕皮为2龄,4月下旬雄虫羽化和雌虫交配后死亡.雌虫5月下旬由树干爬到树根附近疏松的泥土中产卵,度夏越冬至翌年2、3月份孵化,依其发生规律在防治上主要抓住若虫期、末期,分别用50%辛硫磷500×10-6(体积分数)和25%溴氰菊酯10×10-6(体积分数)和50%乐果喷雾及灌根.防效在95%以上.抑制天敌有红环瓢虫,蚜茧蜂等.  相似文献   

16.
草履蚧属同翅目,蚧总科,珠蚧科昆虫,是陕西关中平原区农村林木常见的害虫,危害程度较轻,多年来从未形成灾害。1998年3月份该虫在西安市的周至、户县、长安、临潼、阎良、雁塔,宝鸡市的扶风,杨凌示范区等8个县区28个乡镇发生危害,面积达21.97万亩,平均被害株率21~36.3%,主要危害69、72、15号杨,其次是法桐、泡桐、柳树、桑树等,严重地区蔓延到苹果、桃树、梨树、弥猴桃  相似文献   

17.
研究草履蚧传播扩散规律,主要为预防和控制该虫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并分析漯河地区多个草履蚧侵入历史、传播规律,对全市典型发生乡镇的主要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履蚧在漯河地区局域扩散速度一般为V=√S/t=63.3 hm2。  相似文献   

18.
国槐蚧虫寄生蜂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外观察发现,为害国槐的槐花球蚧和枣球蜡蚧体内有多种寄生蜂,发生时间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寄生蜂的寄生率可达90%,平均为55%。寄生在两种蚧虫体内寄生蜂的成虫羽化进度、寄生率等各不相同。经观察,寄生在槐花球蚧和枣球蜡蚧体内的寄生蜂每天羽化量最多时分别在14~15时、9~11时,羽化最高峰在5月13日左右、5月9日左右。  相似文献   

19.
黄杨并盾蚧Pinnaspis buxi(Bouche)在西安地区危害大叶黄杨十分严重。该虫一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大叶黄杨枝叶上越冬。第1代若虫期发生在5月上中旬,第2代若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防治上应加强检疫和管理;1龄若虫期用40%氧化乐果,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20.
草履蚧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享且价生活习性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子卵囊中在寄主附近的土缝里、石块下或草丛中越冬。翌年2月初孵化出土(冬季气温高1月中旬即开始孵化),出土著虫群集于树干基部,待温度升高时陆续爬上树,密集于细枝芽基刺吸汁液危害。雄虫一般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向下转移,潜藏于树干翘皮下、根茎附近的土缝石块下,杂草落叶中化蛹。雄成虫羽化后,飞至树上与雌虫交配,交配后雄成虫死亡,雌成虫无翅,交尾后要继续刺吸危害至5月中旬开始下树,寻找隐蔽场所产卵后死亡。每头雌虫产卵100~180粒。2草同价危睿特点(l)发生危害早,虫口密度大,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