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种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组成习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20个优势树种中,18个生态位宽度指数较大,说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且能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是构成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保护区的生态位重叠普遍较高,但它们之间的竞争为利用性竞争,从而形成保护区较稳定的森林群落。建议保护区根据植物生态位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促进天然林树种的恢复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法调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内3个蒜头果天然林群落,并运用Levins指数和Schoener指数对各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3个蒜头果天然林群落分别为槲栎群落、蒜头果-南酸枣-朴树群落和蒜头果-槲栎群落,各群落的性质和主要优势种组成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存在较大差异;槲栎群落主要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大小顺序与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基本一致,其他2个群落则变动较大;各优势种在不同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其中蒜头果和南蛇藤对各资源位的生态适应性较好,而其他树种则有一定或较强的选择性;各群落的上层乔木之间或生态习性相近的下层乔木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资源竞争较为激烈。针对各群落的演替趋势及蒜头果种群的生存现状,提出了蒜头果的主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以及群落结构,利用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20 m×20 m为基本测树单元,用物种重要值等作为基础指标,对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 hm2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群落内15个优势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1)根据树种的重要值信息,木荷和马尾松在群落中占有显著优势,为该群落的主要建群种。(2)群落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它物种,在维护群落结构和功能、创造群落内部环境等生态功能方面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资源轴上占据主要的生态位置,同时,马尾松、柯Lithocarpus glaber等主要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宽度也较大,而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山槐Albizia kalkora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出它们在资源位中的生态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3)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来看,群落中各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6以上的有5...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栲树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林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栲树分布的不同环境类型设置8个典型样地,以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资源位,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对栲树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罗浮栲、红楠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Ba为0.853、0.787、0.720,对群落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作用。杜英仅在两个资源位中出现,分布范围小,Ba为0.026,对资源利用能力弱;15个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高度重叠占4.8%,中度重叠占35.2%,低度重叠占60%,生态位重叠值不大,各树种因对共同资源的利用而产生的竞争不强,群落中优势树种间生态学习性相似,多数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综合分析表明,栲树林群落组成树种对研究区的环境适应性强,对资源利用充分,种间的竞争小,处在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深圳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分析乔木层与灌木层各种群竞争与共存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准确数据和理论指导,在野外布设典型样方进行植被调查,选取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相似性3个指标探讨优势种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两种典型林分乔木层的优势种中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喀斯特森林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灌木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坡地、槽谷和漏斗3种地形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应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了优势灌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石岩枫和南天竹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Bi,Ba分别为0.471 9,0.966 0和0.466 3,0.926 1。2)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往往较高,如石岩枫与革叶铁榄、石岩枫与南天竹、南天竹与革叶铁榄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分别为0.966 3,0.902 2和0.868 5;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有较大相似性的物种,尽管生态位宽度较小,但其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也会较高,如长梗罗伞和异叶梁王茶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高达0.911 3。3)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间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如石岩枫、南天竹和革叶铁榄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Lih和Lhi均在0.32以上。研究认为: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灌木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但种间差异较大,大部分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和重叠值较高,种群间竞争较强,研究结果与喀斯特森林生境的复杂性和高度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群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太阳河自然保护区的西南桦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和红木荷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重要值分别是16.87%和15.17%;生态位宽度排前5位的物种分别是红木荷、西南桦、岗柃、红皮水锦树和截头石栎。西南桦天然次生林种群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可用Growth函数表示;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也往往较大,西南桦与其它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有6个,显示出西南桦种群与其它种群间存在较强的资源利用性竞争。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茂兰自然保护区四药门花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对群落资源的利用和占据空间的能力,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四药门花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中四药门花、西桦、香叶树和虎皮楠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369、1.347、1.325、0.944;(2)生态位相似性比例<0.5的占总对数的70%,物种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差异性较大;(3)生态位重叠度<0.5的占总对数的60%,群落中种间竞争并不激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4)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度并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所处的生境以及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6,(2):68-73
基于对蟒河自然保护区内南方红豆杉分布群落的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南方红豆杉在群落中的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值以及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值均较大,表明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资源利用充分,在资源轴上的优势地位显著;2)南方红豆杉与其所处群落中生态位较宽的海州常山、鹅耳枥以及连翘的生态位相似性较大,但与它们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却不是很大,表明南方红豆杉与群落中其他物种在资源利用上呈现共享趋势,且不存在激烈的竞争;3)南方红豆杉群落中,其他物种之间存的竞争关系也较弱。  相似文献   

10.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测定了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乔木层12个主要种群和灌木层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乔木层中,阴香、石山桂花、菜豆树等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0.051、6.935和5.695,而樟树、马尾松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23对,占总种对数的34.8%;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0对,占60.6%;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3对,占4.5%.灌木层中,阴香、石山桂花、粗糠柴等幼树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10.493、7.099和4.949,而山合欢、三叶五加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17对,占总种对数的21.8%;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7对,占60.3%;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14对,占17.9%.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树种是阴香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或伴生种,对岩溶石山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类间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给我国特有种山核桃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生态位理论对历山山核桃群落的26个优势种群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分析。结果表明:1)历山山核桃群落中,山核桃、连翘和披针叶苔草分别是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数量多,分布广泛,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较强,因此,生态位宽度较大。2)漆树、杜梨、鞘柄菝葜和小叶鼠李因分布范围较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而生态位宽度较小。3)26个优势种群并不存在完全普遍重叠。生态位特定重叠值大小与生态位宽度有一定的关系,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如山核桃、北京丁香、连翘,与其它种群间特定重叠较大。但某些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生态位特定重叠值并不高,如山核桃和紫苞筋骨草为0.001,北京丁香和牛尾蒿为0。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群间生态位特定重叠值也可能较大,如虎榛子和山楂为0.566。  相似文献   

12.
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土壤水分、海拔2个资源位、7个资源水平,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公式,定量计测了祁连山青海云杉群落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资源位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大于海拔变化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群落优势种平均生态位宽度为0.958 6~0.203 2,很好地表征了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的幅度;在土壤含水率、海拔资源位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发生的种对分别占90.72%、86.72%,表明植物种在土壤含水率资源位上存在着潜在的竞争。这种结果与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乔木采用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灌木采用相对盖度和重要值,应用Smith公式、Hurlbert公式以及Levins的Shannon-Wiener公式和Simpson公式分别计算了岷江上游亚高山植物群落中14个主要乔木种和20个主要灌木种的生态位宽度;应用Pianka公式计算了它们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Smith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乔木有:粗枝云杉(0.900)、红桦(0.969)、紫果云杉(0.853)、岷江冷杉(0.894)、密枝圆柏(1.000)、油松(0.936)、辽东栎(0.923);灌木种中Smith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有:华西箭竹(0.497)、高山绣线菊(0.403)、缺苞箭竹(0.376)、窄叶鲜卑花(0.339)、柳叶忍冬(0.308).14种乔木的91个种对中只有40个种对有生态位重叠,占44%;20种灌木有226个种对,98个种对有重叠,占43%.在以较大区域为研究范围时,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是其所处生境的优势种,与其它种的重叠值不一定大;重叠值较大的种对分布的生境相近,能利用相同的环境资源,与竞争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西藏麦地卡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揭示不同水文期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的资源利用状况、功能地位及生态适应性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麦地卡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功能分区与梯度结构等特征,设置14个采样点,于2018年7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用25#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168个,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1)麦地卡湿地丰水期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41种,枯水期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38种。其中优势种9种,隶属2门5属,倒卵形隐滴虫和球形砂壳虫是2个不同水文期共有优势种,优势种出现频率、丰度和优势度在不同水文期均有差异; 2)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优势种由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窄生态位种组成,并以广生态位种占主导地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差异较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和0.001,且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间竞争弱; 2个水文期生态响应速率之和均为正数,表明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处于发展阶段; 3)麦地卡湿地2个水文期优势种间总体上均呈显著正关联,大多数种对的关联性未达到显著水平(χ~23.841),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结论】在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优势种中,丰水期的波豆虫属、枯水期的吻状隐滴虫以及2个水文期均为优势种的球形砂壳虫等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强,具有较广的生态适应幅度;而丰水期的小茄壳虫和枯水期的钟形钟虫等对水环境条件变化比较敏感,适应性较弱;部分优势种种间生态位重叠与宽度特征并不一致,如枯水期的蛋白核隐滴虫和回转隐滴虫的重叠值高但生态位宽度较小;麦地卡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等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且存在正向演替的趋势,但优势种之间以及各优势种与环境之间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原生动物群落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演替至顶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珍稀濒危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利用资源状况和种间关系,2014年7―8月,在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51个珍稀濒危植物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并用Levins生态位宽度、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公式以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了保护区内14种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以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生态位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茎华榛金钱槭山白树青檀银杏黄连白辛树榉树红豆树八角莲=厚朴=杜仲=巴山榧树;(2)赛武当珍稀濒危植物对环境及资源的要求差异性较大,生态位相似比例(Cik)和生态位重叠(Oik)集中分布在[0, 0.2)。生态位相似比例最大值为杜仲和厚朴达到的1,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杜仲和厚朴、白辛树和榉树,Oik均为1;(3)受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并无绝对关系;(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应主要防止人为干扰,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则应根据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星斗山珙桐种群与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星斗山珙桐群落中珙桐种群及其6个主要伴生树种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较宽,珙桐与其伴生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但在环境条件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该群落是较为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指标,对福建晋江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为恢复植被生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之和分别为70.50和78.34,其中鹅掌柴和毛秆野古草的重要值最大,分别为7.99和11.92,潺槁木姜子和五节芒的重要值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230.17%和296.20%。(2)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灌木层石斑木和草本层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分别为3.32和22.74、3.24和22.43,在群落中占据最大资源位,但重要值比部分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小。(3)灌木和草本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度平均值分别为0.309和0.211,重叠度较小,表明共存物种种间竞争不激烈,对环境资源共享能力弱。(4)灌木和草本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分别为0.311和0.194,利用资源的相似程度较低;生态位相似性与生态位重叠趋势基本一致,但与生态位宽度无明显关联。综上所述,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物种竞争不激烈,生存环境脆弱,为修复破碎生境,应...  相似文献   

18.
在对南澳岛主要森林群落和植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8个台湾相思林不同生境梯度种群的资源位,对其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相思林种群各种的生态位宽度差别明显,重要值大的种生态位宽度基本较大,而高生态位宽度值的种对重叠值也偏高;台湾相思与生态位宽的树种马尾松、鸭脚木、中华楠、潺槁树的重叠机会较大,对生境有一定相似的要求,易形成混交林。其结果对南澳的台湾相思林分及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样方法、利用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Hurlbert指数、Feinsinger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对宛田红锥林不同资源位中20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evins,Hurlbert和Feinsinger三个生态位宽度计测公式结果基本一致;红锥,九节,倒挂铁角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群落环境的适应和资源利用能力最强;宛田红锥林各主要种群间对生态因子的需求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比较高,Cih值大于0.4的有109对,占57.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一般较大,如红锥与球序鹅掌柴,九节与罗伞树的Cih值分别为0.709 7,0.741 6;宛田红锥林各主要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低,表明红锥林利用相同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不激烈,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缙云黄芩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样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Hudbert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等计算公式,测定了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 C.Y.Wuets.Chow)八个种群中草本层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显示,八个种群中有七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在群落中是最大的,说明缙云黄芩的生态适应幅度较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研究还发现,尽管缙云黄芩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但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问的生态位重叠较大,表明他们间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较高,缙云黄芩与其他主要伴生物种间对生境内有限资源存在较激烈的竞争,这可能是导致其分布区狭窄、逐渐濒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