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区发展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对社区价值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认知,直接关系到风景区规划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文中以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从生活价值、游憩价值、保护价值等3个方面建立了风景区社区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将社区的价值特征与风景区生态敏感性、景观资源重要性进行用地叠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风景区社区调控的类型,并结合经济发展引导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控措施。通过资源保护、游憩利用与社区发展3个方面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为例,在反思当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从土地利用协调视角对总体规划编制方法进行探索,以提高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实践性,协调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规划作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从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等方面探讨了保护培育规划,针对风景资源保护的专项规划,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风景资源评价是风景区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风景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拥有独特的风景资源,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等称谓。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多标准风景资源评价体系,从景源质量、生态价值和发展条件3方面构建统一的风景资源评价体系,综合评价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现状。结果表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很好等级区域面积占比为11.22%,好区域面积占比为21.99%,较好区域面积占比为27.29%,一般区域面积占比为27.29%,不好区域面积占比为12.15%。研究区的风景资源空间发展不均衡,南北部优于东西部。建议在发展南北区域时,严格保护风景资源,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控制东部区域的游客人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西部植树造林和塌方修复工作,增设景源标识牌。  相似文献   

5.
《绿化与生活》2010,(5):15-19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制定本条例。第二条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6.
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是集峻拔挺秀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规划是景区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该文对景区内动植物物种进行分类调查研究,提出适合鼓山风景名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和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建设的调研和观察结果,从布局、功能、配套设施、生态结构4个方面加以分析,试图总结并归纳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为相关风景区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珍 《林产工业》2016,(8):67-70
随着国家对史迹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史迹型风景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规划,在理论上与方法上却显得相当单一。通过对史迹型风景名胜区植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史迹型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植被修复规划为例,通过对风景区场地生境的调查、植被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推演出现状植被评价结果,结合现状植被评价结果以及总体布局,提出风景区内植物修复以及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相关风景区植被修复与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婳  何林林  施为学 《广东园林》2006,28(Z2):28-32
以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其紧密联系的城市之间的关系作为焦点,以保护和发展为主题,提出具有城市型、湖山类、人文性特色的风景区规划的若干策略。本文认为对于该类风景区,城市资源共享、城市建设控制与引导、历史传承以及生态保护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并期望借惠州西湖的规划策略为其它类似风景区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为个案,通过对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以及现状游客量的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该风景区的旅游潜力;提出景区资源保护和旅游调控对策,在维持风景名胜区生态平衡、保证旅游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大多偏重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而较少引入定量化的分析和规划手段,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传统的植被规划方法理应有所突破.以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植被规划为例,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对规划前后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比较,为探索RS与GIS在风景名胜区植被景观格局规划中的运用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机构改革后,风景名胜区转隶至林草部门监管,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该如何发展,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通过简述湖北省风景名胜区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湖北省风景名胜区事业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亚布力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系统地对亚布力的风景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和分类,确定景源对象,综合评价景源特征;并根据风景资源类别及其组合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这将会对风景名胜区的后期规划和景区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印发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估和监督检查办法》,确立了风景名胜区黄牌警告和退出机制,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科学管理水平、政府的监管力度和公信力。《风景名胜区条例》明确规定,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本期刊登了一组新西兰及广东佛山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的图片,仅供读者交流欣赏。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嘉兴南湖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对该景区的性质定位为:“以革命文化为核心,多种文化相交融,有浑厚水乡民俗风情的城市出水园林型风景名胜区”,进而提出了以天、地、人为象征,以水、鹤、芦为物色的景区规划构思,展示了景区的绿化规划设想,以建设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注重植物造景。  相似文献   

16.
以风景名胜区的园林植物配置为主题,结合广东英德宝晶宫风景名胜区的区位及植被现状,根据景区植物选择和配置原则,以升级改造景区绿地、增强植物造景效果为切入点,通过采取植物选择的策略、植物配置的特色设计和植物的区划布局,对该景区的植物选择和配置进行探讨,使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7.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资源景观调查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因子、森林植被、古树名木、野生动物和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红枫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景观资源,对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的出现为人居环境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大数据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于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领域,较少利用于风景园林学科。通过梳理总结传统风景名胜区规划现存问题,着重分析大数据时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新机遇与新方法,指出规划过程中大数据方法与信息化工具的核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时代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在克服传统规划动态性、科学性、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的前提下,以融合多元大数据提升现状调研方法、向信息化转变开发新型空间研究手段、促进各社会层次协同规划、规划成果动态可视化表达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资源优势和大数据高速、高效、科学的特点,进而实现风景名胜区规划大数据时代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推动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9.
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溶洞景观和黄大他古迹游览及清凉世界、避暑胜地闻名海内外。经多年的风景林培育和封山管护,区内森林繁茂,植被葱郁,已成为风景名胜区内一大景色和中心景观,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前来观光游览和避暑度假,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摸清风景名胜区内风景林植被类型、生长状况、分布特点及演替过程,我们对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林植被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风景林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以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工基本情况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市区北侧的金华山(…  相似文献   

20.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16条热门道路上74个样点的美景度为研究对象,利用SBE分析法获取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评价者对于景区道路景观美景度的评分,对道路景观要素与美景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西湖风景名胜区热门道路景观美景度评价结果与景观开阔度、建筑设施及小品等景观要素呈负相关性,与景区山水风貌、道路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