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赤桉材干燥终了调湿处理中的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的小型调温调湿箱中对25 mm厚赤桉干燥材进行终了调湿处理,并以切片法分析调湿过程中的弹性应变和机械吸附应变特性.结果表明:经24 h的处理,表层的吸湿效果显著,含水率上升达5%,而板材的平均含水率上升2.5%~3.0%;表层压缩弹性应变在经历处理开始3 h内的短暂上升后迅速下降,而整个处理过程中心层的拉伸弹性应变变化不大;处理9 h后,次表层的压缩弹性应力比表层的大,产生反向的应力梯度;处理中,木材表层吸湿软化发生了补充收缩,缩小了内外各层长度差异,应力减小;表层软化有效地减小乃至消除机械吸附应变,但由于干燥历史的影响,机械吸附应变的变化滞后于含水率的变化,在处理的第3~9 h间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短周期工业材干缩率和干燥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周期工业材在干燥过程中木材表层和内部各层干缩率及弹性和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准硬度水平对应变值的大小和最大变就值的到达时间有显著影响。干燥前期,木材表层伸张弹性应变最大值随着温度和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木材表层塑性应变则随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正确调节基准初期阶段的平衡含水率水平,能有效地控制干燥前期应变最大值,从而达到控制干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黑胡桃木材为对象,采用X射线扫描含水率分布测试方法,分析、比较了微波干燥与常规热风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含水率动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微波干燥和常规热风干燥过程中,木材内层含水率均高于表层,存在着整体性的内高外低的含水率梯度场;在接个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虽然出现了部分内层含水率低于外层的情况,存在着含水率分布的局部不均匀,但并未出现与常规热风干燥相反的含水率梯度;在微波干燥中,木材内部各层与表层含水率的差值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常规热风干燥中木材芯层与表层含水率差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木材横向压缩下应力-应变关系对压缩材料热压工艺的设计和最终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木材横纹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和屈服点的确定入手,重点阐述从微观到宏观角度的木材自身组织构造特性,以及压缩工艺参数中温度、含水率等因素对木材横纹压缩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对今后木材横纹压缩技术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目前木材横纹压缩变形机制的研究多是围绕木材整体压缩开展,缺乏木材应力-应变关系随木材自身特性及含水率、温度交互作用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以及湿热状态下层状压缩木材内部屈服应力差形成机制的研究。要实现层状压缩木材压缩层位置和厚度的可控性,需要在准确确定木材屈服点和掌握木材应力-应变关系的湿热响应规律的前提下,科学构建适用于湿热条件下木材层状压缩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5.
木材湿热软化压缩技术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压缩是提高软质木材密度、强度和硬度,改善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扩大木材应用范围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湿热软化下的木材压缩问题,从木材软化机制、软化特性、软化点的确定、热板加热下的传热传质特性、层状压缩的形成和压缩变形固定等方面分析木材压缩技术的研究现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木材细胞壁的成分和组织构造是影响木材软化和压缩变形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湿和热则是影响木材压缩变形的外在因素。木材是一种具有弹塑性的天然高聚物。干燥木材缺乏塑性,水分和热量都能对木材组分起到增塑作用,特别是在湿热共同作用下增塑作用更加显著。木材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性及所占比例直接影响木材的可塑性,其中木质素的含量和软化特性是木材软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应力屈服点是表征木材软化最常用的参数。在木材弹塑性分析中,应力屈服点控制了木材在塑性区域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时也决定了塑性变形潜能,但由于木材成分和结构非常复杂,应力-应变关系的拐点并不明显,因此应力屈服点和屈服应力的确定是木材塑性变形表征的关键点,也是一个难点。木材的组织构造主要影响木材的传热传质过程。利用木材3个断面渗透性的显著差异,通过干燥、浸水、放置、热板加热等处理,可使木材内部各个层面上形成差异显著的含水率梯度分布和屈服应力差,压缩后形成层状压缩木材。层状压缩木材压缩层的密度可达0.8 g·cm-3以上,未压缩层仍然保持原有的密度,而且压缩层的形成部位是可控的。层状压缩技术可以解决整体压缩木材损失大的问题,但目前木材压缩变形机制的研究都是围绕木材整体压缩开展的,缺乏木材软化点和屈服应力随含水率变化规律以及热板加热下木材内部屈服应力差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要实现层状压缩的可控性,还需要在热板加热下的传热传质规律及木材湿热梯度分布的形成与调控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桦木材干燥过程横纹流变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白桦锯材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常规干燥 ,把时间因子引入到木材干燥变形中 ,运用聚合物粘弹性变形与流变学理论分析木材干燥过程蠕变变形的发展 ,采用切片法测定了沿木材厚度方向的瞬时弹性应变εe、粘弹性应变εc、机械吸附应变εm 的分布与变化趋势 ,定性分析了在一个干燥周期内木材横纹方向变形特性。理论研究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干燥过程中木材表层与芯层的弹性应变始终是方向相反的 ,木材表层的弹性应变在干燥中期与后期达到极值的时刻可以作为进行热湿处理的参考点 ;粘弹性应变是与时间相关的、可恢复的变形 ,在木材干燥过程中较难与机械吸附应变严格区分开 ,机械吸附应变 (前期 )包括粘弹性应变 ,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械吸附应变发展变化规律 ;在干燥中期与后期对白桦进行热湿处理时 ,木材各层的机械吸附应变均呈现增大趋势 ,木材沿厚度方向的不均匀干缩减小 ,木材表、芯层的弹性应变有所减小 ,机械吸附应变是导致干燥过程木材干燥应力释放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热作用下温度分布和含水率分布的变化规律,是实木层状压缩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以初含水率处于非均匀分布状态下的毛白杨木材为对象,研究在180℃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为揭示层状压缩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表层高、内部低的木材,在热板夹持加热过程中,厚度方向上始终存在一个明显的升温速率峰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升温速率峰值和高含水率层逐渐向中心移动;高含水率区域内木材,温度较玻璃化转变温度高6.11~47.58℃,处于层状软化状态,是层状压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木材厚度方向温度预测多变量函数模型,决定系数为0.985,预测木材内部温度的标准误差为3.21℃,能够用于木材内部温度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杉木木材表层质软,强度低,耐磨性差等力学性能及其视觉特性,通过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绝干,气干,纤维饱和点和饱水状态的杉木表层染料水溶液渗透规律,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杉木细胞形态变形的电镜观察,确定了杉木表层软化处理工艺中染料水溶液渗透的最适条件,探讨了不同含水率状态下杉木表层径向压缩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木材加工技术中,木材干燥理论包括木材平衡含水率理论、木材传热理论、木材水分扩散理论以及木材干燥应力与应变理论。以上几大理论涉及到木材的干燥处理、加工、维护以及强度设计。木材干燥理论在木材加工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表层压缩云南松木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表层压缩材的尺寸稳定性,对表层压缩云南松木材进行热处理后,检测其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变定回复率等尺寸稳定性指标,及其平衡含水率、材色、剖面密度分布、硬度、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显著改善表层压缩材的尺寸稳定性,同时对材色、硬度和静曲强度等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对剖面密度分布和弹性模量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对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气象因子,对含水率预测模型中关键指标平衡含水率和时滞起重要作用,但由于对其研究的不全面性,至今温湿度对不同床层结构含水率的影响,特别是关键指标的影响还未达成共识。为了搞清空气温湿度对不同床层结构含水率动态变化和关键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红松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与自然状态接近的床层密实度梯度,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在不同温湿度配比下用自动称量天平记录含水率变化情况,分析密实度和温湿度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结果】不论温湿度和密实度如何改变,松针床层含水率呈指数下降;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平衡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对于红松松针床层,Simard法预测平衡含水率效果要优于Nelson法,其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建立了形如τ=ae~(-bT)的不同密实度和湿度时的时滞预测模型,误差也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揭示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不同红松松针床层含水率动态变化过程,搞清其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的影响,对于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4个不同温度和时间水平下,对人工林杉木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木材吸湿性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木材平衡含水率、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提高尺寸稳定性;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杉木平衡含水率、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降低;与处理时间相比,处理温度对平衡含水率、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在本研究范围,与对照材相比,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使杉木平衡含水率降低17.73%~66.74%,吸水率降低33.99%~64.00%,体积膨胀率减少36.7%~69.30%。  相似文献   

13.
参考芬兰Thermo-Wood~?工艺规程,对落叶松板材分别在160、180和200℃常压过热蒸汽环境下进行高温热改性处理;随后对经过热改性后的板材及常规室干对照板材分别进行了天然植物油涂饰处理,分别使用商品化木蜡油(底油和面油)、自制木油(预聚合大豆油)。在人工模拟高湿环境下测试各类植物油涂饰后的木材相对吸湿率、平衡含水率及橫纹相对变形率等各项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热改性木材经植物油表面涂饰处理后,天然植物油蜡成分有效地浸入木材细胞壁组织,木材表层组织对环境湿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三种涂饰处理方法中,涂饰商品化木蜡油底油、木蜡油面油的方案最为有效,其木材横纹相对变形率均较未涂饰木材显著降低;随着热改性温度的升高,各类涂饰试件的平衡含水率、相对吸湿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加热温度对各类试件的平衡含水率、相对吸湿率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方阔叶树材干燥初期应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不同温度和平衡含水率条件下研究南方阔叶树材干燥初期应变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初期表层呈现伸张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内层为压缩应变。伸张弹性应变的最大值是产生表裂的主要原因,塑性应变而引起的表层固定变形是产生内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T型热电偶测量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竹材热处理时内部温度变化规律,与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置于热空气中的竹片,随着含水率增加,芯层、表层温度达到热空气温度所用时间逐渐增加,但表层温度变化受含水率影响较芯层小;置于热压机中的竹片,随着含水率增加,芯层温度变化规律受含水率影响不明显;置于热空气、热压机中的竹片,内部温度变化规律测试值与计算值有良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6.
加压热处理对表层压缩杨木变形回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热控制法对人工林毛白杨木材进行间歇式压缩,获得表层密度1.0 g/cm~3、芯部密度基本不变的表层压缩木;再在常压和0.3 MPa压力下,分别对表层压缩木材进行热处理,检测热处理后木材的变形回弹率。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表层压缩木材变形回弹率呈降低趋势;加压热处理比常压热处理,对表层压缩木材的变形固定效果更优。200℃、0.3 MPa加压热处理,能够使杨木压缩材的厚度变化率降低67.38%。  相似文献   

17.
高温炭化处理对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160~220℃范围内,对人工林马尾松木材进行了高温炭化处理,并研究了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提高,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降低,当炭化温度为160℃、180℃、200℃、220℃时,马尾松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分别为7.18%、6.84%、6.25%和4.88%,与对照材相比,其平衡含水率分别降低了16.81%、20.83%、27.60%和43.53%;随着炭化时间的延长,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逐渐降低,当炭化时间为1 h、2 h、3 h、4 h时,马尾松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分别为7.01%、6.83%、6.48%和6.25%,与未处理材相比,其平衡含水率分别降低了18.82%、20.89%、24.92%和27.60%。  相似文献   

18.
竹材横纹压缩的应力松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Phyllostachs pubescens)为对象,对竹材应力松弛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温度及不同含水率对竹材横纹压缩的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描述竹材横纹压缩应力松弛模型。实验表明,竹材横纹压缩应力松弛与含水率、温度、应变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含水率的增加,竹材的应力松弛速率增大,应力松弛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9.
木材干燥过程中,介质循环速度是一个影响木材干燥的重要工艺参数.在木材各含水率阶段,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不同介质循环速度对木材干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循环速度对干燥速度的影响显著,但其影响随木材含水率(MC)的降低而减弱.在低介质循环速度条件下,试件MC大于45%时,表现为木材干燥速度和木材含水率偏差(△MC)随循环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试件MC介于35% ~ 45%之间时,正相关关系存在但不显著;试件MC小于35%时,干燥室内循环风速的大小不影响木材的干燥速度和木材含水率偏差(△MC).对试件表层含水率分析,试件表层含水率大于25%时,试件表面循环风速对试件表层含水率的影响显著;试件表层含水率小于25%时,试件表面循环风速对试件表层含水率的影响很小,不同循环风速下试件表层含水率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20.
饱和蒸汽诱发变色后的落叶松木材将更加美观,颜色变深并趋于珍贵木材的颜色.笔者实验采用高温饱和蒸汽对落叶松木材诱发变色处理,通过对落叶松处理前后的色度指数、含水率、红外光谱等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增加,颜色总体趋势是明度值降低,颜色加深,趋于红色,且色差增大.其中140℃时诱发变色显著;2)木材含水率对变色有显著影响;3)热处理后木素大量聚合,C=C双键增加,醚键断裂,共轭体系延长,木材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