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异连翘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二次开花变异性状的连翘休眠芽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的BA、IAA、IBA、NAA和2,4-D的MS、1/2MS、B5、N6、White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2MS+6-BA0.2mg·L^-1+NAA0.1mg·L^-1+IAA0·2mg·L^-1是休眠芽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0.5mg·L^-1+6BA1.0mg·L^-1+NAA0.1mg·L^-1-0.3mg·L^-1是生长芽分化培养和不定芽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IAA0.2mg·L^-1NAA0.4mg·L^-1是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的试管苗保持了二次开花的变异性状。  相似文献   

2.
美国红栌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彩叶树种美国红栌试管苗的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以及试管苗移栽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T(1971)+BA 0.6 mg/L+NAA 0.2 mg/L 培养基上,美国红栌试管苗继代培养的丛生苗分化率最高且生长良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1 mg/L+NAA 0.1 mg/L+IAA 1.5 mg/L,试管苗生根率可达90%;移栽基质为泥炭:珍珠岩=2:1混合,苗木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分株紫萁的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分株紫萁(薇菜)生物学特征及组织培养技术,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N6 6-BA0.8 NAA1.0 VC1.8;1/2N6 2,4-D0.8 KT1.4 VC2.0);继代培养的培养基的配方为(6-BA0.1 NAA2.0 ZT1.0 VC1.2);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1/2N6 IBA0.7 IAA0.6 0.2%活性碳);对进一步研究薇菜的生殖发育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培养基对百合苗增殖情况、长势及生根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无机盐浓度并附加高浓度BA和低浓度NAA的培养基上适合百合苗的继代培养。最适于百合继代生长的培养基配方为:MS+BA1mg.L-1+NAA0.01mg.L-1+活性炭2g.L-1。方差分析表明,无机盐浓度和活性炭浓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NAA0.1mg.L-1+活性炭1.5g.L-1和1/2MS+NAA0.1mg.L-1+活性炭1.5g.L-1。试验中还得出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能促进百合的生长并对生根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百合生根苗最佳移栽基质为1/3沙土+1/3草炭+1/3腐殖土。  相似文献   

5.
巨桉芽器官离体培养与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了以巨桉 (Eucalyptusgrandis)优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 ,对培养过程中新芽及丛生芽的发生类型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试验 ,确定了巨桉快繁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 :(1 )初代培养基 :S +BA0 5mg·L- 1 +NAA0 0 5mg·L- 1 +蔗糖 3 % ;(2 )丛生苗诱导培养基 :S +BA1 0mg·L- 1 +NAA0 0 5mg·L- 1 +蔗糖 3 % ;(3 )有效苗诱导培养基 :S+BA0 5mg·L- 1 +NAA0 1mg·L- 1 +生物素 2 0 +蔗糖 4% ;(4 )壮苗培养基 :MS(铁盐、有机物 1 5倍 ) +蔗糖 4% ;(5 )生根培养基 :1 2MS +ABT生根粉 (1号 ) 1 0mg·L- 1 +蔗糖 2 %。  相似文献   

6.
小花扁担木的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花扁担木为材料,通过对生长点生长、分化、试管苗的生根与移栽及田间移植的试验,完成了小花扁担木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 CA 1.0mg/L BA 0.1mg/L LAA 0.3mg/L是促进离体生长点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 La(NO3)3 1.2mg/L BA 1.0mg.L NAA 0.2mg/L是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 LAA 1.5mg/L是小花扁担木生根培养与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巴旦杏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适于巴旦杏初始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巴旦杏不同品种的初始诱导分化有一定的差异,但均以MS+6-BA0.5mg/L+NAA0.05mg/L为最佳,而MCM+6-BA1.0mg/L+IAA0.05mg/L+GA31.0mg/L较适于巴旦杏的继代培养.GA3明显促进叶片增大与侧芽伸长.  相似文献   

8.
美国红栌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培养已成为快速繁殖各种观赏植物、园艺植物和林木的一种重要方法。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生长素都能得到满足,而且用量少,繁殖系数高,节省土地,这对于美国红栌的推广有重要意义。对彩叶树种美国红栌试管苗的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T(1971)+BA 0.6mg/L+NAA 0.2mg/L培养基上,美国红栌试管苗继代培养的丛生苗分化率最高且生长良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omg/L+NAA 0.1mg/L+IAA 0.15mg/L.试管苗生根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杨树的组培快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植物名称转基因毛白杨 ( Pop ulus Tomentosa Carr)。2 材料类别已转入硅酸甘露醇脱氧酶基因的杨树愈伤组织。3 培养条件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 :1Ms+KT 2 mg.L - 1(单位下同 ) +BA 1.0 +NAA 0 .5+IAA 0 .5  2 MS+KT1.0 +BA2 .0 +NAA0 .5+IAA0 .5  3MS+KT2 .0 +NAA0 .5  4 MS+KT2 .0 +IAA0 .5 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 :5MS+KT2 .0 +NAA0 .1  6MS+KT1.0 +NAA0 .1  7MS+KT2 .0 +NAA0 .0 1  8MS生根生长培养基 :9MS+IBA0 .5  10 1/ 2 MS+IBA1.0 以上培养基均附加 0 .6%琼脂粉和 3%蔗糖 ,高压灭菌 ,p H5…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虎耳草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筛选出最适合的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 BA+0.1mg/L IAA;增殖培养基为MS+0.2mg/L BA+0.01mg/L I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 NAA;炼苗移栽基质为草炭土:河沙:珍珠岩=1:1:1。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北方冬季地上部不会被冻死的木芙蓉萌动芽为材料,进行了芽生长和分化、不定芽的分化和生根、试管苗移栽、扦插及移植所需要的条件的试验,建立耐寒木芙蓉的再生体系。结果证明:1/2MS+6-BA0.1mg/L+NAA0.2mg/L+IAA0.1mg/L+GA30.5mg/L是木芙蓉的萌动芽生长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2.0mg/L+6-BA0.4mg/L+NAA0.1mg/L为生长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1.0mg/L+GA30.5mg/L+6-BA0.4mg/L+NAA0.1mg/L是不定芽分化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White+IBA0.1mg/L+IAA0.2mg/L是试管苗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河沙和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扦插的理想基质,栽培的试管苗具有长势粗壮旺盛的特征,冬季地上部不会被冻死的性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邓恩桉组培中影响继代增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抗寒树种邓恩桉组培快繁中影响其继代培养的因素。实验表明,继代培养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随继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BA和生长素NAA的浓度。最初几次继代,BA的浓度为0.5 mg/L,NAA的浓度为0.2 mg/L。然后BA的浓度逐渐降低到0.1~0.3 mg/L,NAA的浓度逐渐降至0.05~0.1 mg/L,继代5~6次后,BA的浓度保持在0.1~0.3 mg/L,NAA的浓度保持在0.05~0.1 mg/L。继代周期随季节而不同,夏季为15~25 d,春秋季为20~35 d,冬季为40~50 d,芽的月增殖系数为3~5倍,满足工厂化育苗的要求。组培苗的玻璃化和遗传变异等异常现象很少,节间长度适中,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13.
透骨草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透骨草的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的移栽、试管苗扦插、试管苗移植的研究,成功的建立起透骨草的嫩茎无性系。结果证明:1/2MS+BA0.5mg/L+2,4-D1.2 mg/L+NAA0.2-0.8 mg/L为嫩茎愈伤组织的的理想培养基;1/2MS+AgNO31.2 mg/L+BA0.6 mg/L+NAA0.1 mg/L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0.4 mg/L为不定芽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移植试管苗后期出现生长旺盛、长势整齐的性状,翌年春季出现萌发早5d、根系相当于野生植株2倍的性状。  相似文献   

14.
以黄花槐的茎尖和带芽的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激素,研究了诱导芽萌动、分化增殖及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黄花槐芽启动培养以MS+BA0.5mg/L、增殖及壮苗培养以MS+BA1.0mg/L+NAA0.2mg/L为理想。生根培养NAA的诱导,效果好于IAA和IBA,而无激素的MS更有利于黄花槐组培苗的生根。  相似文献   

15.
月季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月季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腋芽丛生化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BA2~ 2 .5 mg/ L+IAA0 .2 mg/ L(单位下同 ) ,梢状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 1/ 2 MS+ IBA0 .5 ,试验还发现 ,生根的最适温度为 2 2℃左右 ,添加活性炭 0 .3%对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曲柳未成熟胚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园内 30a生水曲柳 (Fraxinusmandshurica)为试材。分别于 2 0 0 0年 7月和 8月取水曲柳幼果 ,用 0 1%的HgCl2 进行表面消毒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未成熟胚进行诱导培养。在胚成苗后进行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培养结果表明 :在水曲柳胚的发育初期 ,进行胚培养不易成功 ;但当幼胚分化成子叶和胚根时 ,进行胚培养 ,胚的成活率和成苗率均较高。不加任何激素的WPM、MS、DKW和SH培养基都可以作为水曲柳未成熟胚培养的培养基。水曲柳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外植体分化率低 ,最高只能达到 2 12 5苗·月 - 1 (培养基为WPM +BA 1mg·L- 1 +NAA 0 1mg·L- 1 )。水曲柳组培苗的生根较容易。用不含任何激素的WPM和QL基本培养基作为其生根培养基效果较好 ,生根率分别为 6 0 %和 6 6 %。  相似文献   

17.
邓恩桉种子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邓恩桉种子为外植体,探讨用最少种子快速繁殖最多幼苗的方法,结果表明:MS培养基是较适合邓恩桉种子萌芽和生长的基本培养基;诱导种子直接脱分化成愈伤组织的较佳培养基配方为MS KT1.0 mg/L 2,4-D2.0 mg/L 半胱氨酸30 mg/L;以邓恩桉实生苗的芽来繁芽的较理想培养基配方为H BA2.0 mg/L IAA0.2 mg/L;邓恩桉实生苗的根诱导愈伤组织的较佳培养基配方为MS 6-BA2.0 mg/L NAA0.2 mg/L;诱导邓恩桉下胚轴分化芽较佳培养基配方为B5 6-BA2.0 mg/L 2,4-D0.2 mg/L;诱导邓恩桉下胚轴脱分化为胚性愈伤组织的较佳培养基配方为B5 Ad2.0 mg/L IAA0.2 mg/L.  相似文献   

18.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野生资源,满足人工栽培的需要,以东风菜叶柄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培养,不定芽生根培养,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移栽、定植的研究,建立起变异植株的无性系。结果表明:MS+2,4-D2.5mg/L是叶柄愈伤组织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GA30.5mg/L+AgNO31.5mg/L+NAA 0.1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用NAA20mg/L的无菌溶液对不定芽切口进行处理后,接种到White+IAA0.1mg/L培养基上培养,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方法;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东风菜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20.
尾叶桉嫩茎在MS+BA0.2mg/ L+PVP1000mg/ L的培养基上,腋芽的萌发及丛芽的诱导效果较好;以MS+BA0.5mg/ L+NAA0.1mg/ L为增殖培养基,经30天培养,平均增殖率可达5.8倍;40g/ L的蔗糖最利于丛生芽的增殖;单芽在1/ 2MS+IBA0.2-0.5 mg/ L的生根培养基上,能长成完整的健壮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