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棉田蚜虫防治存在误区、防蚜新理念及关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棉田蚜虫防治上,存在单纯利用棉田益虫控制棉田蚜虫的误区;导致了世界各国长期以来棉田蚜虫严重为害;通过对棉田蚜虫防治误区分析,提出了新的防蚜理念及创新了防蚜措施;通过3年推广应用防蚜效果明显,已使中国新疆棉区20年来蚜虫严重危害的状况彻底改变,为棉花高产、超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世界棉田蚜虫防治上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近期各地对棉蚜越冬寄主及棉田蚜虫基数调查,结合天气预报及生态因素等综合分析,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预计棉花苗期蚜虫今年在临猗、永济、盐湖、芮城等主产棉县中等发生。危害盛期在5月中下旬,接近常年。发生面积50万亩。防治建议:(1)5月下旬可从麦田、苜蓿地人工采集七星瓢虫在棉田释放,可有效控制苗蚜,推迟田间施药时间。(2)在天敌少棉蚜危害严重的情况下,对达防治指标(即三叶期  相似文献   

3.
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在冀南棉区研究了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小麦收获期共设3个水平,分别是6月5日、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结果表明:2004年3个时期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天敌和棉蚜的比值)无显著影响(t>0.05);2005年6月5日收获小麦,显著增加了棉田的益害比(t<0.05),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无显著影响(t>0.05)。说明在麦套棉田中,麦田天敌到棉田的有效转移受麦蚜-天敌-棉蚜三者发生高峰期的影响,不同年份天敌的转移情况有所不同。麦蚜发生高峰期早则小麦天敌向棉田转移早,并能有效控制苗期蚜虫的危害,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对棉田天敌的数量影响不大;反之,若麦蚜发生高峰期晚,麦田天敌发生期也会相应延后,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则会引起棉田天敌的增加。因此,棉田天敌数量变化受小麦收获期的影响,但与麦蚜和麦田天敌的发生动态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棉花蚜虫是棉花上的三大虫害之一,生产上必须加强防治。通常采用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实行麦棉邻作或棉田周围种植油菜、莒蓿等诱集作物,以改变农田单一的作物结构,利于天敌栖息繁殖,利用天敌对棉蚜进行控制;棉田要科学配方施肥,合理施用氮肥,施用叶面肥时要配合灭蚜。除此之外,四季都要做好棉蚜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棉田系统生态因素对蚜虫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8年,通过不同年型、不同生态环境试验,地膜覆盖棉田苗期蚜虫的防治,可不采用杀虫剂拌种;地膜白色反射光可以拒避有翅蚜入田,推迟发生期;蚜虫初发时,利用无视异绒螨抑制棉蚜种群增长;盛发期,依靠麦田七星瓢虫等天敌的自然迁移控制蚜虫.如虫口达到防治指标,可采用氧化乐果涂茎防治.  相似文献   

6.
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县的以瓢治蚜工作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全县三十六万亩棉田,利用瓢虫防治棉蚜的棉田达到三十三万六千亩,占棉田总面积的93.3%。其中用人工助迁防治的面积十九万二千亩,采用麦棉间作办法以瓢治蚜的棉田九万亩,利用麦田瓢虫自行迁入棉田控制蚜害的有五万四千亩。今年以瓢治蚜的主要特点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由自然利用发展到大面积的人工助迁利用。今年棉蚜来得特别凶猛。  相似文献   

7.
评价了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对麦田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 ,应用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可引起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不同程度的降低。药剂处理后 5~ 10d ,齐螨素、抗蚜威、吡虫啉和氧化乐果处理区捕食性天敌分别减少了 19 6 9% ,4 1 77% ,4 5 75 %和 82 6 9%。抗蚜威和吡虫啉处理区瓢蚜比有较长时间的降低 ,药后 5~ 2 0d其瓢蚜比分别为 1∶31~ 14 9和 1∶34~ 85 ;而氧化乐果处理区瓢蚜比仅短期降低 ,药后 5~ 10d其瓢蚜比为 1∶0~ 2 8,15d后即达到 1∶2 6 5 ;齐螨素处理区瓢蚜比受影响较小。所有参试药剂对蚜茧蜂的寄生率无明显影响。并提出了麦田蚜虫综合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日光温室丝瓜常发生小型害虫,包括蚜虫、白(烟)粉虱、蓟马、美洲斑潜蝇和茶黄螨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多年以来化学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带来的农药残留问题与食品安全问题,生产上主要采取利用天敌、寄生菌、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来控制害虫为害。一、蚜虫1.发生特点属于半翅目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丝瓜的蚜虫主要有瓜蚜、豆蚜和桃蚜。日光温室条件下一  相似文献   

9.
<正> 淮北麦田天敌有何发生规律,如何保护利用天敌,怎样科学防治害虫?对此,安徽省萧县农技推广中心经多年研究,现已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该中心农业科研人员致力攻关的"麦田天敌预测及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项目,着眼于整个麦田生态环境,摸清了麦田天敌种类、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明确了天敌的利用指标和利用时期;筛选出了防治麦田害虫的高效、安全农药;组建了麦田天敌预测及利用技术体系。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保护利用麦田天敌,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益提高农产  相似文献   

10.
果树害虫天敌——瓢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果树的蚜虫种类很多,其天敌昆虫有捕食蚜虫的,如瓢虫类、草蛉类、食蚜蝇类、蚜小蝇、小花蝽等;有寄生于蚜虫体内使蚜虫死亡的,如蚜茧蜂类、蚜小蜂类、环腹蜂类、食蚜金小蜂等。这些天敌昆虫少数是专食性的,多数是多食性的,如能很好地保护和利用,就可在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植棉新技术的应用,蚜虫、棉叶螨等害虫的危害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探讨蚜螨迅除等药剂对棉田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蚜螨迅除防治棉田害虫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正>蚜虫是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俗称腻虫。危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主要是桃蚜(烟蚜)、棉蚜(瓜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等。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其传播的草莓病毒病造成的危害甚至大于其直接为害。对于草莓蚜虫的防治,除了农业措施、物理措施、释放捕食或寄生性天敌等以外,药剂防治也不可替代。一、目前我国批准登记的草莓蚜虫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聊城地区常年植棉180~200万亩,是我省主要产棉区之一。长期以来,在防治棉虫中,强调单一化学农药治虫,杀伤了大量害虫天敌,并使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以致造成治虫工作的被动。近年来部分社、队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大力推广以瓢治蚜,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明确棉田主要害虫天敌的发生节律,以便更好地利用天敌,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一九七五年我所在聊城附近的土城等九个大队,对棉田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类与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主要天敌种类自5月10日田间始见天敌开始至9月5日棉田第三代棉铃虫危害基本结束时为止,在九个大队41块棉田进行系统调查,每3~  相似文献   

14.
大豆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偏重发生原因 一是由于大量施用了杀虫剂使草蛉、食蚜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等大豆蚜虫的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同时大豆蚜虫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大豆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鑫  丁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332-334
大豆蚜(Aphis glycines)又名腻虫,蜜虫,是我国是大豆生产中重要的害虫之一,对我国的大豆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害虫。为了更好地可持续防治蚜虫的危害,笔者综述了大豆蚜的天敌的应用、植物源提取液对蚜虫的防治、抗蚜大豆资源筛选与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对未来大豆蚜的可持续控制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自然界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天敌正是自然界的一种控制力,它调节着动植物间的数量,使生态保持平衡。现在,人们参加到这一斗争中来了,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物,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用来防治植物的病虫害。如用赤眼蜂大战玉米螟,用异色瓢虫压制蚜虫,用丽蚜小蜂应对烟粉虱……在农作物虫害防治过程中,利用天敌昆虫来消灭害虫成为生物防控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7.
麦长管蚜(荻草谷网蚜)是中国北方麦田发生范围最广、小麦灌浆期常年需要化学防治的蚜虫种类。麦长管蚜种群田间时空发生发展动态受地理区域、气象因素、天敌、农事操作、农田生物多样性、以及小麦品种抗蚜特异性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年份,麦长管蚜种群发展的时间动态是随春季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田间气温的回升,由拔节起身期的零星发生,到孕穗期的快速增长,抽穗后种群数量的急速增加,至灌浆中后期达到高峰,乳熟期急剧下降;空间分布型的动态变化则按随机-核心-聚集(嵌纹)-均匀-聚集(嵌纹)-消失的规律变动。小麦抽穗前受蚜虫为害主要影响穗粒数,但由于田间种群数量小,对产量影响不大;抽穗后蚜虫种群数量增加,主要影响千粒重。本研究提出了针对麦长管蚜的分段生态防控策略,依据麦蚜的为害特点、小麦发育阶段及品种抗/耐蚜特性制定动态防治指标,抽穗前生防为主,防治指标宜严,抽穗后化防为主,防治指标宜宽的建议。同时提出植保无人机结合人工智能自动寻查病虫害发生中心,实时“一喷三防”精准施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和实践表明,把不同种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科学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1.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1℃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不用施药即可控制蚜虫为害。2.麦烟套作由于麦株能阻碍烟蚜迁飞降落,再加上麦田七星瓢虫等天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江苏省小麦相继成熟,收割工作将陆续展开。在麦田危害的蚜虫、蓟马、飞虱等害虫将迁移至春玉米田,对玉米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麦田周围的春玉米田,应注意加强对害虫的防治。蚜虫以成蚜和若蚜刺吸危害,喜幼嫩组织,在玉米抽雄前群集危害心叶,也常在叶鞘和节间危害,在玉米生长后期主要集中在雄穗和雌穗部位危害,严重时自果穗以上所有叶片、叶鞘及果穗苞叶内外遍布蚜虫,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发生在雄穗上还会影响授粉,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0.
棉蚜是我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蚜虫防治主要使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种类单一,易使棉蚜产生抗性,同时对天敌有强烈杀伤作用,不利于棉田的综合防治。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棉蚜,特引入湖北农科院生产的20%速杀脒(单·氰乳剂),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