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中熟晚粳稻南粳46为材料,研究播种量对直播稻群体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但播种量过大反而不能高产;播种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穗数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在适宜播种量的条件下达最大,结实率受播种量影响不大;直播稻群体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大,但分蘖成穗率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收集的种植试验结果资料分析,研究了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量、行距对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其数理关系表达也不同。[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在播种量105~120 kg/hm2、行距28 cm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播种量对直播早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819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直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直播稻产量和群体质量有明显影响.稻谷产量以播种量37.5 kg/hm2最高;干物质产量以播种量60 kg/hm2最高;单位面积穗数以播种量45 kg/hm2最高;收获指数和成穗率与播种量极显著负相关;播种量对叶片叶绿素的影响在抽穗之前最明显,抽穗前叶片SPAD值与播种量极显著负相关;粒叶比随着播种量的提高递减,粒叶比与播种量显著负相关;高播种量增加抽穗前N素积累,影响后期N素吸收;T1干物质产量极显著低于T5、稻谷产量极显著高于T5与其群体质量优有关.直播稻适宜播种量为35~45 kg/hm2.  相似文献   

4.
直播稻不同播种量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直播稻每667m^23kg、4kg、5kg、6kg、7kg的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以每667m^2播种量3kg和4kg的产量较高,分别比播种量7kg的增产29.0%和19.5%,增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播种量3kg和4kg的处理小区最高苗数、成穗率、有效穗、每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都比播种量7kg的优越。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免耕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播种量对免耕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播种量及其互作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在试验因素水平范围内,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极显著降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增加,达到最高产量后再增加播种量产量降低;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播种量不同。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播种期和播种量主要是显著影响免耕直播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6.
进行直播稻不同播种方式及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好,可采用机械化播种,在没有条件的地方人工播种,在播种量上减少播种量,播种75 kg/hm~2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量对直播-再生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准两优608和两优527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直播-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直播-再生"的栽培方式下,准两优608和两优527的适宜播种量为3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南昌市的直播-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直播稻播种量与氮肥二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75kg/hm2与施氮肥300kg/hm2、375kg/hm2配套栽培,产量达到最高水平;针对2007年特殊气候条件,直播稻播种量75kg/hm2、施氮量300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旱直播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直播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间产量水平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且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最高总茎数增加,分蘖成穗率降低。水稻旱直播的适宜播种量为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直播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提高集约化种植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旱直播(湿厢管理)与湿润直播(浅水厢管理)2种直播模式下,播种量为0.5kg/667m2(T1)、0.75kg/667m2(T2)、1.0kg/667m2(T3)、1.25kg/667m2(T4)、1.5kg/667m2(T5)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播种模式下,水稻均在播种量为T4(1.25kg/667m2)、T5(1.5kg/667m2)时产量最高。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得出,T4(1.25kg/667m2)、T5(1.5kg/667m2)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其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穗实粒数。在考虑种子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以2个偏早熟粳稻品种盐粳311和盐粳56为材料,进行直播稻种植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水稻生育性状、产量形成及产量结果均有较大的影响。在当地栽培条件下,2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均为6月5~20日,安全齐穗的临界播期为6月25日。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 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无论是从单茎还是群体来看,拔节、孕穗、抽穗、蜡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愈加明显。(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单茎茎重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茎穗重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差异很小,成熟期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单茎茎重和单茎穗重在各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4)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生育中后期的叶、茎、鞘、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其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叶比例和鞘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蜡熟期和成熟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茎比例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成熟期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穗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到蜡熟期和成熟期则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叶、茎和鞘的输出量、输出率和输出物质转化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拔节期相当,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成熟期略微下降,播种期到拔节期、拔节期到抽穗期和全生育期的的光合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抽穗期到成熟期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7)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生长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拔节期至抽穗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净同化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较迟播而言,早播具有前期物质生产量适宜,中后期积累旺盛,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优而营养品质变劣,早熟晚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劣而营养品质变优。【结论】直播稻在前茬腾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播易取得高产,且可以改善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外观品质,播期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4.
免耕直播晚稻的品种与播种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杂交稻金优928和常规稻品系A进行播种量为每公顷30kg、60kg、90kg、120kg、150kg和180kg的免耕直播试验,研究两品种(系)的播量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两品种(系)的生育期缩短,成秧率、株高、叶龄、分蘖率、结实率下降;金优928最佳播种量为每公顷30kg,品系A播种量以每公顷60-90kg为宜,在适宜播种量范围内,金优928的产量优于品系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直播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抗倒伏能力、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机械化直播稻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和2021年早稻,以广西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桂育11号、桂野丰、广粮香2号和杂交稻Y两优1号等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人工移栽为对照,进行大田精量直播。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栽培模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3个重复。记录各生育周期,测定主茎形态、基部茎秆特征以及抗折力、弯曲力度和倒伏指数等抗倒伏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计算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1)直播稻的生育期缩短2—6 d,主要表现在播种到幼穗分化期之间;(2)直播稻的抗倒伏能力低于移栽稻,其株高、重心高度与穗干重均较低,第二节间的茎粗、壁厚、鲜重和干重亦较低,茎秆长度则高于移栽稻,这是导致直播水稻抗倒伏能力弱的主要原因;(3)在产量表现方面,除Y两优1号外,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为直播稻低于移栽稻。生育期相对短的品种,直播稻的产量明显低于移栽稻,而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是直播稻增产的主要因素;(4)...  相似文献   

16.
移栽灵和立丰灵组合对直播稻抗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2种灌溉模式下,喷施移栽灵和立丰灵对直播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Y两优1号为材料,分别进行2种水分管理(即全生育期长期浅水管理与前期间歇灌水+后期浅水管理),同时在水稻直播后30d喷施移栽灵,在拔节前7d喷施立丰灵,以不喷施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移栽灵与立丰灵后,降低了穗下第3、4节间长度,增大了茎秆粗度和壁...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区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品种及其适宜播期的科学区划布局提供初步理论依据。【方法】苏南太湖稻区常熟(N 31.4°)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为材料,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N 32.3°)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为材料,苏北淮北稻区东海(N 34.5°)以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类型品种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总体表现为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6 d左右。同一品种类型,随纬度的升高,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逐渐延迟,生育期依次变长。同一试验点,随播期的推迟一般晚粳品种较中粳品种生育期天数缩短略多。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变化范围为2-24 d,生殖生长阶段则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仅为-2-1 d。各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表现出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其差异主要源于抽穗前积温与光照时数的不同,其中尤以拔节前的差异最为明显,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一试验点,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的积温与光照时数均表现为晚粳品种大于中粳品种;同一类型品种,随试验点纬度升高,积温呈依次减少的趋势,光照时数除杂交品种以外均呈依次增加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类型品种的温光利用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播种至抽穗阶段和生育期的天数随积温的升高而线性增加,随日照时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小;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天数随积温的升高或日照时数的增加不同处理间表现不尽一致。【结论】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的利用有较大的影响。据此,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直播适宜布局范围进行了初步区划,并综合分析后给出其能够安全成熟的可能播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应对气候变化,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以冬小麦长6359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长6359的播期在9月25—30日的范围内可适当进行调整,在传统播期9月25日的基础上可延后5 d左右;播量在187.5~277.5 kg/hm2范围内结合播期进行调整,可适当减少播量。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针对传统种植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是当前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播种量与行距对水稻保墒旱直播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品种、3种播种量、3种行距处理的水稻保墒旱直播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的水稻产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蘖力弱的品种行距15 cm、分蘖力强的品种行距20 cm时水稻产量最高;分蘖力弱的品种播种量以300 kg/hm2为宜,分蘖力强的品种播种量以2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播期和播量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播期和播量二因素三水平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水稻秧龄和播量在抗逆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早播、稀播秧苗综合素质好,抗低温、抗盐碱能力强,可提早出穗,提前成熟3-5d,提高产量7.7%-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