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8年秋季,利用囊网内径网目为25、35、45、55 mm的坛子网在黄海海州湾渔场N 35°02.335′,E 119°24.842′附近海域进行了11网次试验。从Logistic选择性模型、坛子网不同网目对主要渔获物小黄鱼的选择性曲线、渔获物组成、幼鱼比例及选择性分析等方面,研究坛子网网囊的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坛子网九月主要渔获物为小黄鱼、带鱼和三疣梭子蟹;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物质量逃逸率及尾数逃逸率均迅速增加,网目尺寸为55 mm时其值均超过80%,且质量逃逸率及尾数逃逸率的值比较接近;渔获物组成中,小黄鱼、银鲳和三疣梭子蟹幼体比例非常高,基本全为幼体,带鱼幼鱼比例也超过70%;根据小黄鱼的可捕体长,获得坛子网针对小黄鱼的最适网囊网目尺寸,为(40.59±3.19)mm。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州湾渔具管理以及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坛子网网囊网目形状和尺寸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选择性的影响,分别设计了3种规格菱形网目(内径30 mm、40 mm、50 mm)和方形网目(内径20 mm、30 mm、40 mm)网囊,采用套网法,于2020年秋季在黄海海州湾海域开展了12次海上试验;在分析渔获物组成和小黄鱼幼鱼逃逸率基础上,应用Logistic选择性模型,分析网目形状和网目尺寸对小黄鱼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渔获物中共包含不同种类63种;小黄鱼体长范围为80~134 mm,平均体长为106 mm;在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网囊中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分别为41.45%和36.83%;相同网目尺寸条件下,方形网目网囊小黄鱼幼鱼释放效果优于菱形网目,网目尺寸为40 mm时,方形网目尾数和质量逃逸率比菱形网目分别高34.53%和34.39%;网目尺寸为30 mm和40 mm的方形网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50)比对应的菱形网目选择性分别高5.93%,18.84%;渔获物组成中,小黄鱼的幼鱼比例非常高,超过90%,基本全为幼鱼。基于上述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海州湾小...  相似文献   

3.
桁杆拖网属于黄渤海现阶段允许使用的过渡类型网。为了解黄骅海域桁杆拖网的网目尺寸是否适宜,采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渔获物组成及主捕对象葛氏长臂虾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网具实验渔获物种类共71种,主捕对象不明显、选择性较差;释放至套网的渔获物种类约46种,网囊网目尺寸越大,释放的个体和种类越多。从幼鱼释放效果角度来看,网囊网目在25mm及以下幼鱼释放效果很差,以秋季为例,15mm套网对任何品种没有释放,25mm套网只对葛氏长臂虾有28%的释放效果,其余的品种全没有释放。从不同网目尺寸网囊葛氏长臂虾选择性曲线图可以看出,15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为100%,25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起初是75%,体长接近35mm时,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基本为100%,35mm套网和45mm套网,随着体长增加捕获率成线性变化规律,最后趋近于100%。研究认为:目前河北海区常见的25mm网囊网目的桁杆虾拖网会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如果以捕捞葛氏长臂虾为主,网目大小建议为35mm。  相似文献   

4.
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底拖网不同网目尺寸(40、50、60、65 mm)的方形目和菱形目网囊捕捞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进行选择性实验,对不同网囊网目结构、不同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性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0 mm,小黄鱼的逃逸率极低,网目结构选择性差异不明显。大于50 mm时,方形目网囊逃逸率均略高于菱形目结构,但方形目与菱形目逃逸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2)网目尺寸为50 mm、60 mm和65 mm时,方形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_(0.5))分别比菱形目网囊的L_(0.5)大28.5%、16.8%和7.3%,方形目网囊对于小黄鱼具有较好的选择性。(3)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_(0.5)),结合现行可捕体长标准以及不同阶段渔获物体型特征,建议菱形网目尺寸为60 mm或者方形网目尺寸为55 mm,二者具有相同的选择性和渔获率。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黄洪亮 《水产学报》2005,29(2):232-237
通过东海区拖网网囊网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选择性试验,对拖网最适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45mm,小黄鱼和带鱼的逃逸率均较低,渔获中兼捕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网囊网目54mm,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尚小于其优势体长组范围,带鱼的50%,选择体长已部分进入其优势体长组范围;3.网囊网目65mm,选择体长范围与选择鱼种的优势体长组范围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东海区最理想的拖网网囊网目不小于60mm。  相似文献   

6.
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2015年10月在黄海南部进行了网囊网目为40、54、60mm和70mm的套网拖网试验,采用Logistic选择模型和体周估算法对网囊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渔获主要为蓝点马鲛、银鲳、带鱼、小黄鱼和鳀鱼;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逃逸率明显增加;极大似然法估算的模型参数,用AIC值检验拟合良好;估算出以变水层拖网捕捞达到可捕标准的部分经济鱼类相应的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小黄鱼71.0 mm、银鲳103.6mm、带鱼92.3mm、蓝圆鲹63.8mm。在黄海目前的渔业资源现状下,为保护小黄鱼、带鱼和鲐鲹等中小型经济鱼类的渔业资源,建议将双船变水层拖网的最小网囊网目尺寸定为60mm。  相似文献   

7.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定性调查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6~7月,对黄渤海区沿海一线的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的拖网渔具渔法情况进行了综合定性调查(访问)和定量(测量)研究,调查分析了拖网渔具的作业原理、渔期、渔场、渔具配比、渔船功率等及网口周长、网衣总长、网口网目尺寸、囊网最小网目尺寸等现状。结果表明,环黄渤海区共有各种类型的拖网船25000余艘;小型拖网渔船比例高达80%,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域和黄海的部分近岸海域。共调查到34种拖网网型,分别为:有翼单囊单船小型底拖网7种,有翼单囊单船小型浮拖网1种,有翼单囊双船小型底拖网1种,有翼单囊双船小型浮拖网两种,单船桁杆多囊拖网1种,单船桁杆、框架单囊拖网5种,有翼单囊单船中型底拖网5种,有翼单囊单船大型底拖网两种,有翼单囊单船大、中型浮拖网两种,有翼单囊双船中型底拖网3种和有翼单囊双船大、中型浮拖网5种。拖网捕捞强度大大超出渔业资源承受能力,渔获物品种低值、幼小;生计渔业与商业捕捞矛盾突出。翼网和网口网目尺寸大型化、囊网网目尺寸小型化,整个网具大型化;最大网型翼网网目尺寸16000mm,网口网目尺寸15000mm,网口周长840m,网衣总长长度170m,囊网最小网目尺寸40~45mm或18~20m...  相似文献   

8.
单船框架拖网(俗称弓子网)是渤海海区常见的作业渔具,对底栖渔业生物选择性差,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副渔获物。为改善网囊网目的选择性,2017年9月在莱州湾海域采用“套网法”对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15、25、35、45和55 mm的5种网囊进行了选择性实验。结果显示,弓子网对渔获物种类的选择能力较差,具有捕获栖息于作业海域绝大多数底栖种类的能力。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物质量、尾数逃逸率和产值损失率逐渐增大,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的选择性参数(L0.5、SR)呈线性增加。口虾蛄和鹰爪虾的50%选择体长(L0.5)与网目尺寸(m)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L0.5=1.472m+12.63(R2=0.934)和L0.5=1.394m+0.724(R2=0.920)。在目前的渔业资源状况下,为保护口虾蛄和鹰爪虾等经济渔获物资源,兼顾生产效益和幼鱼资源保护,建议将弓子网最小网目尺寸放大至45 mm。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南海北部拖网方形和菱形混合网目网囊对主要渔获物的网目选择性,使用套网法,开展混合网目网囊(试验网)和传统菱形网目网囊(对照网)的对比选择性试验,结合Logistic和Richards曲线拟合选择性曲线,分析2种不同网目结构网囊对南海北部蓝圆鲹的选择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网中数量逃逸率和质量逃逸率均高于80%的渔获种类有8种,而对照网只有5种;蓝圆鲹作为2种网囊中渔获质量最高的渔获种类,试验网中蓝圆鲹的数量逃逸率和质量逃逸率分别为25.35%和20.98%,而对照网中分别为16.39%和15.48%。选择性结果表明,试验网和对照网2种网囊Richards曲线拟合更好,模型残差和赤池信息指数更小,其拟合的蓝圆鲹的50%选择叉长分别为14.31 cm和13.60 cm。因此,方形和菱形混合网目网囊对多种副渔获的释放率较高,使用该网囊可以有效提高拖网的选择性能,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帆张网网囊网目尺寸对小黄鱼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2017年4月在舟山渔场中部用传统方法(套网法)对5种不同网目尺寸(35 mm、45 mm、55 mm、60 mm、65 mm)网囊开展了选择性实验。应用Logistic模型对小黄鱼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显示:①实验期间主要捕获对象为小黄鱼,数量和重量分别占比66.94%和84.48%,体长范围71~190 mm,平均体长124 mm;②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网囊中小黄鱼优势体长总体上大于套网;③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45 mm、55 mm、60 mm和65 mm时,小黄鱼L50分别为80.425 mm、103.496 mm、119.711 mm、122.676 mm和137.026 mm,SR分别为50.202 mm、52.540 mm、61.120 mm、41.730 mm和63.560 mm,L50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④小黄鱼网囊网目尺寸(m)与50%选择体长(L50)的关系为L50=1.776 m+20.300 (R2=0.980);⑤5种网目尺寸网囊中小黄鱼尾数逃逸率均高于重量逃逸率,网囊网目尺寸≤4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低于5%,网囊网目尺寸≥5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超过10%,甚至可达50%。综合分析,目前实施的55 mm网目尺寸能有效释放小黄鱼幼鱼,但网目尺寸仍需扩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6年8-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敷网和灯光围网的生产数据,对2种作业方式的渔获物及其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作业方式的渔获物种类丰富度指数较低,分别为0.30和0.22;2种作业方式均具有较好的种类选择性,其目标种类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53和0.84;灯光敷网渔获中日本鲭幼鱼尾数比例远高于灯光围网,而平均单网次渔获总尾数则远低于灯光围网;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灯光围网单位网次渔获总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均显著高于灯光敷网(P0.05)。基于上述2种网具资源利用特征,为降低渔获幼鱼比例及数量,建议:在网囊增加逃逸窗口;采用方目网囊代替菱目网囊;增加装配网囊的力纲。有关2种网具的集鱼灯总功率与网具主尺度相匹配的研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炳忠  晏磊  李杰  王腾  张鹏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71-1281
大网目拖网是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带鱼的重要渔具。为提高拖网网囊选择性, 本研究在南海区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大网目拖网 4 组网目尺寸(30、35、40 和 45 mm)的网囊进行实验, 在双重拔靴法的架构下, 拟合选择性参数、比较选择性的差异、估算捕捞方式指标。结果表明, 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 网囊对带鱼的 50%选择体长增大, 对带鱼幼鱼个体的选择率显著下降, 带鱼幼鱼的渔获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合带鱼最小可捕规格(23.0 cm)管理规定, 结果还表明网目尺寸为 40 mm 的网囊选择性较差, 其对带鱼的抛弃率大于 93%。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鱼拖网渔业的资源养护水平,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选择性实验。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于《中国水产》1993年第五期发表过《使用方形网目网片有利于保护资源》文章,现就有关问题进行补充。 拖网网囊的主要作用在于聚积渔获物,网囊的网目形状、网目尺寸及网囊本身的形状,对鱼类具有很大的捕捞选择性。它们不但会影响拖网的渔获量,而且会影响网囊释放幼鱼和保护鱼类资源的效果。可见,拖网网囊的设计无疑是拖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设计拖网时必须兼顾考虑上述关系。 (一) 3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渔业发达的国家都把规定拖网网囊网目尺寸作为拖网渔业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一直在进行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和研究。早  相似文献   

14.
深水张网是吕四渔场传统的作业方式,渔获量占江苏省海洋捕捞总量的比重较大。根据2004年4月~2005年11月吕四渔场深水张网渔业监测资料,结合渔业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渔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主要经济鱼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和幼鱼比例。结果表明,各季节深水张网优势渔获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主要以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葛氏长臂虾为主,夏季为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银鲳,秋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灰鲳和银鲳,冬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和斑鰶;小黄鱼和焦氏舌鳎是深水张网渔业常年优势渔获物。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以6月份平均网产最高,但主要以幼鱼为主,2004年和2005年的平均体重分别仅0.81 g/ind和1.04 g/ind,幼鱼渔获尾数分别占到99.1%和99.8%,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达1.84×107ind和2.37×107ind;银鲳平均体重3.22 g/ind和3.8 g/ind,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为4.84×105ind和4.41×105ind。建议对深水张网渔业加强管理,可对该渔业提前一个月休渔,提高网囊网目尺寸,并强化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大鹏湾捕虾拖网渔获分隔试验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捕虾拖网渔业的特点是渔获组成多样性和渔获抛弃率高。在我国南海捕虾拖网渔业中,尚没有关于改善渔具种类选择性的研究。试验采用蝴蝶拖网作为试验网具,在网囊前部安装不同网目尺寸(130和110mm)和网目形状(方形和菱形)的分隔网片,将网囊分为2层即上层的虾袋和下层的鱼袋,并估算了分隔网片对主要虾类渔获的分隔率;除此以外,还通过安装TED来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虾袋中虾类渔获个体较鱼袋中的大,对比不同分隔网片设计的分隔率发现,网目尺寸对分隔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网目形状的分隔率没有显著差异;安装TED可以有效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2—2003年在福建中南部海区的网板虾拖网作业,应用刚性鱼虾分离栅进行释放经济幼鱼和鱼虾分离试验的资料,文章对试验期间的渔获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网板虾拖作业网具采用刚性分离栅对鱼类和虾类的分离特别明显,对体形较大的蟹类也有一定的分离效果,而对头足类的分离不是很明显。放大囊网网目尺寸的网袋可减少对主要经济种类幼体和其它种类的捕捞,从而达到有选择性的捕捞,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8月对环黄渤海三省一市沿海一线的拖网渔具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调查了拖网渔具的作业型式、渔场、渔获物组成、渔具结构、渔船数量及分布等现状。结果表明:黄渤海区三省一市在册拖网渔船12 358艘,其中110.3kW(150马力)以下渔船约占70%,而110.3kW以上渔船只占30%,拖网渔船数量随渔船功率增大而减少。网具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型式:单船桁杆型拖网、双船有翼单囊浮拖网、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黄渤海区拖网总船数量巨大,严重破坏近海渔业资源,渔具选择性差,渔具标准缺失较多,科研滞后。  相似文献   

18.
东海张纲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纲张网是我国近海渔业的重要作业方式,当前渔业管理中规定了张纲张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但渔民实际使用的网目尺寸与之差异很大,造成渔获中幼鱼比例大。为了更好地掌握网目尺寸对主要捕捞对象的尺寸选择性,于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使用平行作业法开展了不同网目尺寸(35、40、45、50、55 mm)网囊的选择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网囊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50%选择体长L5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表明放大网目尺寸能有效减少幼鱼渔获,L50与网目尺寸(Me)的线性关系为:小黄鱼L50=2.79×Me-1.45,带鱼L50=4.27×Me-38.28,银鲳L50=1.79×Me+28.66。此次试验不同网目尺寸网囊的L50相比其它研究结果较大,推测试验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东、黄海主要捕捞对象的可捕规格,认为目前55 mm的网囊网目尺寸能实现张纲张网对3种主要捕捞对象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多囊桁拖网选择性研究中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健  石建高  张鹏  孙满昌 《水产学报》2010,34(1):160-168
对比作业法是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重要的试验方法之一,而对比试验中对照网囊网目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利用多囊桁拖网不同网目尺寸(20、30、35和40mm)网囊捕获的哈氏仿对虾、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渔获体长分布数据,应用几何相似原理,分析过滤性渔具的选择性,并按不同假设条件下(假设1:符合几何相似原理对渔获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假设2:对渔获种类没有选择性),探讨如何合理选择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结果表明,对照网网囊网目尺寸为20mm,在上述2种假设下,对选择性模型的拟合、简化及对其它网囊的选择性参数没有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了桁拖网渔具各网囊具有相同相对作业强度,以及桁拖网渔具与普通拖网渔具选择性分析方法上的差异等因素后,认为在此项研究中,将小于20mm网目尺寸的网囊视为没有选择性的对照网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虾拖网渔具渔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虾拖网存在网目偏小,渔获物中经济鱼、虾类幼体和杂物所占比例较大等问题,于2002~2003年对在福建海区生产的网板虾拖网作业的网具进行改革,主要是在网具的后部采用上、下两个囊网。下囊网入口处装配刚性栅隔装置,起鱼、虾分离作用,上囊网采用放大网目尺寸,以达到释放经济鱼、虾类幼体为目的。通过改革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论述改革后的渔具特点与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