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加,很多郊野公园原本的建设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立足于大兴区郊野公园现状景观情况,提出了城市化背景下郊野公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郊野公园存在的游憩空间不足、植被长势及空间层次较差、病虫害多、基础设施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后续郊野公园的设计建设和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郊野公园日渐成为城市生态空间发展的重要资源。上海郊野公园与国内外其他郊野公园相比具有独特性,游客中心的类型、规模、布局既要与其主导功能相匹配,更要与乡野环境相适宜,体现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通过总结研究上海郊野公园特色的提取及一般性游客中心案例,提出上海郊野游客中心在功能类型、设施构成、选址布局、设计风格4个方面的设计要求,以期为相似的游客中心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郊野公园正经历着良好的发展阶段,郊野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拓展途径之一,缓解城市绿化建设中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增长与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的矛盾。初步诠释了郊野公园的定义简述,提出了城市郊野公园的在构建策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常营回族乡五里桥郊野公园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建设背景和前瞻性的设计策略,以期最大限度提升五里桥郊野公园的功能性、文化性和景观性,在满足郊野公园基本特色及周边居民和游客使用需求的同时,为北京特色化的郊野公园向城市公园转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烨琪 《现代园艺》2023,(19):99-102
郊野公园的建设是限制城市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游憩需求的有效途径。目前,郊野公园在生态环境、服务对象、功能承载等方面存在许多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郊野公园的选址具有一定难度。鉴于此,以浙江省杭州市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各类管控要素的要求,构建杭州郊野公园选址基础情景;以满足游憩需求、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构建以游憩适宜性、生态敏感性、生境质量导向优先的3种郊野公园选址情景并进行空间定量分析;分别叠加基础情景进行不同评价条件下的选址情景模拟并比较。通过情景规划进行的郊野公园选址方法,具有更好地应对不确定因素的优势,其选址结果可为未来不同目标导向的杭州郊野公园选址提供新思路,为城市与自然协同提供更加科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郊野公园的国内外建设情况、概念和特点,并总结了郊野公园的功能,与城市空间关系、旅游开发、规划管理方法、策略研究等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状况,以便为国内郊野公园的建设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郊野公园的定义、起源,以及北京市郊野公园的发展情况,并以建成的大兴区亦新公园为例,从公园的项目概况、项目建设必要性、现状情况、方案设计原则、目标、竖向、配套服务设施及重要节点的处理方法等方面对郊野公园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思考,并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对漳州郊野公园建设现状、可达性、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漳州郊野公园的吸引力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郊野公园属于第二自然,是城市外围的特定区域,具有良好的绿色生境本底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居民观光游览、科普健身的重要场所。针对杨凌示范区城镇、村庄、河流等人口聚集区绿化薄弱的现状,结合杨凌韦河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具有农科城特色的郊野公园建设方法。该方法依据郊野公园乡土景观的地域性研究,强调文化造园,注重生态保护与康乐活动并存,并在规划中合理的设置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游乐项目。  相似文献   

10.
赵秋涵 《现代园艺》2019,(12):107-108
上海作为拥有近2400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生态游憩空间缺乏等多重压力,而建设郊野公园也是上海落实中央提出生态文明战略政策的重要措施。在上海嘉北郊野公园中,整体规划定位为城市近郊休闲型郊野公园,其中体验型景观通过农业生产功能与游憩功能相融得到体现,也是嘉北郊野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通过依托所在区域特定的"田、林、水、路、院"5个自然要素,打造以农业生产、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养生、康乐疗养、农田体验的文化体验,并结合当地千年的(冈)身文化和嘉定文化,本着注重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大原则,营造自然的郊野公园风貌。  相似文献   

11.
彭超  吴晶晶 《现代园艺》2014,(8):110-110
通过对武汉市郊野公园中67个近自然植物群落进行调研,总结武汉市郊野公园近自然植物群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许多过去建在郊野的城市垃圾填埋场被纳入城市版图之中,如何消除垃圾场对城市的负面影响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面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以聊城青螺山郊野公园为例,探讨景观化途径的生态设计,即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创作出一个充满文化内涵、风景秀美的生态公园。以期对国内垃圾场改造为公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德昌  武静一 《花卉》2020,(10):120-12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郊野公园景观植物的营造和配置变得十分重要,现如今已成为在城市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建设项目。由于郊野公园景观植物分散难以管理,所以应通过相关配置完善景观植物。本文将浅析郊野公园景观植物的营造和配置,进而保证郊野公园建设稳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令狐博 《现代园艺》2021,(2):101-102
以北京市造林绿化与乡村振兴政策为契机,结合郊野公园理论发展及城市郊野公园环的规划的背景下,尊重自然现状和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营造大尺度的山体景观建设。以北京市顺义区舞彩浅山郊野公园一期为例,重点介绍了北京浅山区绿化规划建设的分类依据和模式,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以及树种的选择等,为城市森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郊野湿地公园对于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的城市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在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湿地公园的建设,尤其是郊野湿地公园为重建生物链,使物种自然繁衍有重要作用。郊野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这些具体的实践探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关注的焦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阐明了生态修复在郊野公园建设中的重要性,利用生态修复规划和措施,保护郊野公园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黄梦恬 《花卉》2020,(2):126-12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镇的绿地建设力度逐渐加大,郊野公园作为乡镇公园的主要类型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乡镇地区普遍有大面积的农田,而化肥的施用导致农田氮磷流失增加,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农业氮磷面源污染已成为乡镇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因此,乡镇地区郊野公园的建设更应当注重乡镇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提供休闲空间的同时缓和乡村污染压力。在生态处理技术中,人工湿地技术能高效拦截氮磷污染物,并兼具生态景观美化之功能,能够与郊野公园有机结合,在不额外占用的土地的情况下,将农田流失的氮磷污染物进行截流和去除。人工湿地在郊野公园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针对农业污染控制对湿地型郊野公园的设计提出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涂山湖公园方案设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郊野公园的规划定位、策略,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公园景观布局、游览线路及植物绿化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城镇数量越来越多,发展经济的同时,城市郊区的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城镇和乡村的矛盾日渐突出。郊野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绿地模式,通过独特的运营方式,改善了城镇和乡村的生态环境,也缓解了城镇扩张带来的环境压力。分析了郊野公园园林的复式结构建造,针叶林与阔叶林混合式种植的方法,以及使用这种方法的独特优势和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下有关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侧重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活动场所,对于郊野公园的地域文化表达较少触及。地方民众对于地域环境的理解和认知,规范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作用于地域环境形成乡土景观。所以,乡土景观及其构成元素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达,承载了地方民众对于所栖息环境的尊重与认同,由此获得归属感。同时,也在于教育和规范地方民众在大自然中的意识观念与行为活动,成为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石。以深圳大鹏新区坝光白沙湾公园设计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探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凸显将文化元素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