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木材干燥过程控制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微机控制的木材干燥过程中,需要选用合理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根据木材干燥的特点,对木材干燥中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作了分析,主要论述了PID控制、自适应控制和人工智能控制等方法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指出PID及其变形控制器是目前木材干燥控制方法的主流,而智能控制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图4参12。  相似文献   

2.
木材干燥柔性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木材干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控制参数,设计了基于微机的柔性化木材干燥控制系统。它通过微机及PC多功能实验板来完成数据采集和对系统的控制。根据材种、板材厚度及干燥质量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干燥工艺基准进行控制,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本系统具有干燥过程参数的实时在线测量、全自动及适用性广的优点,这种通用化、柔性和智能化的特点是木材干燥监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根据木材干燥过程的原理和工艺要求,结合我国木材干燥生产的实际情况,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木材干燥窑微机控制系统,该系统是以MCS-51单片机为控制主机,采用PID算法的闭环实时在线控制系统.设计的硬件系统结构简单,探作方便,造价低廉,功能丰富.控制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装配、调试和移植.该系统既可单独用于木材干燥窑的控制,也可作为集散系统的前级控制.  相似文献   

4.
WJK-2型微机木材干燥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介绍了WJK 2型微机木材干燥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原理和软件系统.该监控系统由MCS 51单片微计算机、I/O接口、传感器等组成.其结构简练,功能齐全,能对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各参数进行在线测量,并能根据所选定的工艺基准对木材干燥的全过程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使其按最佳化的工艺进行  相似文献   

5.
白桦干燥过程的横纹干燥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5mm厚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锯材作试材,在实验型木材干燥机内常规干燥试验,探讨材干燥应力与变形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干燥控制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木材常规羊燥过程。因为厚度方向收缩不均而产生的干燥应力与干燥应变是造成干燥开裂与变形等缺陷的主要原因,在采用的自动控制仪条件下,白桦木材的干燥应力极值明显低于横纹抗拉极限强度,干燥后试材的各项质量指标达到国燥锯材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木材干燥技术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促进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发展,该文对木材干燥技术作了回顾和展望.介绍了我国常规干燥、除湿与太阳能干燥、真空、微波与高频干燥等木材干燥技术的现状、研究成果及与国外先进设备的差距.文中分析了今后国内外木材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 常规干燥仍占主导地位,除湿、真空、微波与高频干燥将呈增长趋势,而联合干燥技术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依据模糊理论解除木材干燥窑温度和平衡含水率间的强耦合关系,在建立木材干燥模型基础上,设计木材干燥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应用仿真和木材干燥试验,对比分析传统PID控制器、滑模控制器、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和干燥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干燥效果.与传统PID控制器、滑模控制器相比,木材干燥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的最大超调量更小、响应时间更短,并且在相同的干燥基准时的干燥时间更短、能耗更低.木材干燥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器有效地提高了木材干燥系统的性能,降低了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发展,该文对木材干燥技术作了回顾和展望.介绍了我国常规干燥、除湿与太阳能干燥、真空、微波与高频干燥等木材干燥技术的现状、研究成果及与国外先进设备的差距.文中分析了今后国内外木材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 常规干燥仍占主导地位,除湿、真空、微波与高频干燥将呈增长趋势,而联合干燥技术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木材干燥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干燥质量 ,降低能耗 ,使得干燥过程更加准确可靠 ,在木材干燥的工艺环节中引进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已势在必行 .该文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研究开发的新一代木材干燥全自动控制系统 .该系统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木材干燥过程的检测与控制之中 ,实现了干燥参数的在线测量和调节 ,重点解决了木材含水率检测的准确性问题 ,在用含水率梯度控制木材干燥过程的技术上做了尝试 ,开发了智能化的控制系统软件 .  相似文献   

10.
木材特种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系统介绍了除湿干燥、真空干燥、太阳能干燥、炉气干燥、微波干燥等木材特种干燥方法的发展现状 ,提出将来木材特种干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联合干燥 ,如高温双热源除湿干燥与太阳能组合干燥技术、木废料能源联合干燥、除湿干燥中利用热压蒸汽余热等  相似文献   

11.
大径级火力楠木材干燥特性和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木材干燥特性,利用小型木材干燥试验机分别对25 mm和40 mm厚锯材进行常规干燥试验研究锯材干燥工艺基准。结果表明,火力楠木材的百度干燥缺陷程度较轻,初期开裂等级为2,扭曲变形等级为2,截面变形等级为1,内裂等级为1;木材的干燥速度中等,等级为3。木材含水率为15%时的密度为0.679 g·cm-3,属中等。木材的差异干缩很小,干燥过程产生开裂的趋势较小。采用制定的干燥基准对锯材进行常规干燥,25 mm厚锯材从初含水率87.9%干至终含水率9.1%,干燥用时169.0 h (7.0 d),平均干燥速率0.47%·h-1;40 mm厚锯材从87.5%干至8.5%,干燥用时341.0 h (14.2 d),平均干燥速率0.23%·h-1。2种厚度干燥锯材的平均最终含水率、干燥均匀度、厚度上含水率偏差、残余应力以及可见干燥缺陷方面的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锯材干燥质量二级及以上级别的要求。本研究编制的2种厚度火力楠锯材的干燥基准合理,可为实际木材的干燥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日本木材工业的产品结构以及木材干燥的现状和发展,并对人工林木材高频真空干燥(RFV)与其他干燥方法进行了比较.在日本80%以上的锯材用于建筑用材.日本目前人工林工业用材林树种主要是日本柳杉(Sugi)和日本扁柏(Hinoki),占全部人工林工业用材林的近80%.该文对日本木材干燥的全部干燥方法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人工林木材高频真空干燥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干燥预处理对杨木应拉木孔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CO<,2>超临界干燥、冷冻干燥和常规干燥对杨木应拉木和对应木进行干燥预处理,通过干燥前后试样的形变和吸附等温线,比较不同干燥预处理对杨木应拉木孔隙结构的影响,为定量表征应拉木的微观孔隙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CO<,2>超临界干燥的杨木应拉木具有完好的介孔特征(孔径在2~50 nm),BET比表面积和中孔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木材的基础干燥特性,编制合理的干燥基准,利用百度试验法对其木材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属易干木材,主要干燥缺陷为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截面变形程度轻,为1~2级;干燥速度2级,较快;初期开裂严重,为3级;扭曲等级3级,无内裂,体积干缩系数小。针对主要干燥缺陷的等级情况,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5~30 mm厚观光木木材干燥基准,为实际窑干过程的工艺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图1表2参13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刨花干燥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期为刨花干燥工艺的优化设计和过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气流温度的升高,刨花平均干燥速率增大,单位能耗也相应增加;随着气流速度的提高,刨花平均干燥速率增大,单位能耗逐渐降低;随着刨花初含水率的升高,刨花平均干燥速率加大,单位能耗增加;随着装载量的增大,刨花平均干燥速率大幅减小,单位能耗基本不变,总能耗急剧增加;转筒的运动影响了刨花的干燥,其自转可提高平均干燥速率.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产量和生产成本,选择合适的干燥条件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6.
木材纤维对撞流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垂直 倾斜半环多级组合对撞流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木质纤维进行初含水率、气流流量、气流温度和带载率等系统参数的实验研究 ,探讨木质纤维的对撞流干燥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木质纤维干燥的气流温度在 90℃时即可达到当前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中利用气流干燥所普遍采用的 12 0℃才能达到的效果 ;气流流量的变化除引起流场变化外 ,还会影响纤维在对撞腔内的停留时间和穿透深度 ,从而影响干燥效果 ;带载率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影响纤维干燥的质量 ,但影响系统产量 ;系统能够适应现有生产系统纤维原料初含水率的变化 ,干燥品质不受初含水率的影响 ;采用对撞流干燥系统可以使设备管道长度大大缩短 ,从现有气流干燥使用的 10 0m以上的长度 ,缩短为 13 5m .  相似文献   

17.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处理山黄麻木材,研究干燥技术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干燥基本可以保持木材原有的尺寸和形状,且干燥后没有变形、变色等干燥缺陷产生;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顺序为超临界温度〉超临界干燥时间〉超临界压强,超临界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显著,木材端面积变化率随着超临界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山黄麻木材最优干燥技术为,超临界温度60℃,超临界压强12MPa,超临界干燥时间3h。  相似文献   

18.
田仲富  黎粤华  郭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00-12901,12904
木材干燥能使木材材质提高、降低材质损失率,并且可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是保障木材材质不降等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主要对木材干燥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分别从影响木材干燥速度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耗能最大的工序。现在能源短缺,燃料价格上涨,节省能源尤其重要。加强对木材干燥过程节能减排降耗的研究,寻求高效环保的节能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在分析木材干燥能耗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探讨了木材含水率分级干燥的必要性:1)生材含水率不同导致每一块板材的干燥特性不同;2)与水分移动有关的木材性质(物理力学性质等)的差异;3)木材中各种状态水分的干燥能耗。进而对木材含水率分级干燥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木材含水率分级干燥的概念,并对分级干燥理论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含水率分级干燥对木材干燥质量、干燥效率和干燥过程节能减排的影响,采用含水率分级技术实现木材的精细干燥,可以达到缩短干燥周期,降低能耗,提高干燥质量的目的。最后,提出应根据干燥材的用途要求,在节能经济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含水率分级标准的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