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推广油菜品种的菌核病抗性情况,筛选菌核病抗性强的品种,采用牙签人工茎杆接种方法对征集的95个主推油菜品种进行抗(耐)菌核病鉴定和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在鉴定的95个油菜品种中,无高抗品种;达到中抗水平有7个品种,占鉴定品种的7.4%;达到低抗水平的有47个,占鉴定品种的49.5%;其余品种为低感或中感菌核病;无高感菌核病品种。达到中抗水平的油菜品种可在相应生态区推广种植并可作为抗病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杭淑莲  张义娟  林权  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26-11128
[目的]为宜油系列油菜品种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宜油系列油菜品种进行田间施放菌核、自然诱发鉴定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宜油系列油菜品种间抗菌核病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鉴定的6个宜油品种中,宜油13号表现为高抗菌核病,宜油15中抗菌核病,宜油11号、宜油12号低抗菌核病,宜油9号、宜油10号低感菌核病。宜油13号和宜油15在抗菌核病和产量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结论]宜油13号、宜油15有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和高产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适宜四川及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陕西汉中地区抗菌核病油菜材料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油菜的真菌病,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油菜菌核病最安全、经济和环保的途径。本研究在陕西汉中地区采用人工牙签茎秆接种法,于油菜初花期对17份不同抗性的自交系油菜材料开展连续3年的核盘菌接菌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接种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对油菜品系菌核病抗性进行筛选和鉴定,试验材料抗病性介于高抗-高感之间,筛选出5份抗菌核病油菜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菌核病抗性研究及抗菌核病油菜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种对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搜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当前生产上主推和即将推出的112个大豆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对大豆菌核病的人工接菌抗性评价。鉴定出高抗品种1个,占鉴定总数的0.89%。抗病品种12个,占鉴定总数的10.71%。中抗品种17个,占15.18%。感病品种57个,占50.89%。高感品种25个,占22.32%。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EIN3(BnEIN3)基因与菌核病抗性的关系。[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拟南芥EIN-3基因的保守区及甘蓝型油菜EST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基因组PCR和RT-PCR扩增,克隆BnEIN3基因。对菌核病不同抗性的3个油菜品种中BnEIN3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947bp的基因片段,与拟南芥EIN3一致性高达82%,有完整的开放阅码框,编码614个氨基酸,其中包含1个EIN3结构域,初步认定该片段为油菜BnEIN3基因。在高抗品种(D083)中,菌核病在侵染后期快速诱导BnEIN3上调表达,且显著高于中抗(中双9号)及高感品种(84039)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中抗及高感品种中,菌核病均抑制BnEIN3的表达,且中抗品种BnEIN3表达量一直大于高感品种。[结论]BnEIN3可能与油菜对菌核病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2013—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菌加压方法,对参加陕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区试)和联合体试验的279份品种(系、组合)进行了菌核病抗性鉴定。255份鉴定结果分析表明:参试材料抗性为抗、感病2种类型,高、中、低抗和高、中、低感6个等级;材料中抗(耐)性品种126份,占56.0%,其中高抗品种4份,中抗品种23份,低抗品种99份;按参试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的参试品种中,抗(耐)性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4.2%、55.9%、73.3%、81.8%、58.3%和25.0%。本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亟需培育更多抗性强的新品种,以适应油菜产业安全需要。本结果也可为油菜抗菌核病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 4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菌核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 ,并与普通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这批合成系大多数表现出平均病斑直径、显症时间与抗病品种中油 82 1接近 ,具有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其中 ,合成系 H0 9在本鉴定中未见病斑 ,显示了高度的抗菌核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油菜品种资源抗(耐)菌核病田间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德国、瑞典、日本、中国等15个国家的油菜品种资源田间鉴定抗(耐)菌核病性的结果表明:免疫品种有43份,高抗(耐)品种有194份,中抗(耐)品种有100份,低抗(耐)品种有201份,感病品种有151份,分别占有效鉴定总数689份(次)的6.24%、28.16%、14.51%、29.17%、21.92%。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油菜品种资源抗(耐)菌核病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油菜种质资源317份的抗(耐)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进行鉴定研究,结果为:云南省的地方油菜种质资源中虽无对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免疫的品种,但存在着高抗(耐)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种质资源。其中,在芥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11份(高抗3份,高耐8份)、高抗(耐)菌核病的种质资源有3份、高抗(耐)霜霉病种质资源1份;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耐)病毒病种质资源1份;甘蓝型油菜无高抗(耐)3类病的种质资源。云南省大部份油菜种质资源对3类病的抗性为低感至高感,占油菜资源总数的89.4%。  相似文献   

10.
选用抗菌核病油菜品种中R-888、宁RS-1、783和感病品种宁油7号、晚油早、矮架早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接种(均设对照),发病后取较完整的功能叶,测定几个生理生化性状。结果表明:在菌核病影响下,抗、感病品种油菜的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游离氨基酸(FAA)总量、电导率大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有所改变;其中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而丙二醛(MDA)含量、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电导率大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表现为感病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抗病品种。各性状与其抗病性强弱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适合于提取油菜叶片全蛋白的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为今后油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明确菌核菌诱导抗、感菌核病油菜后的蛋白差异表达情况,为寻找抗菌核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以油菜抗菌核病近等基因系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和感菌核病亲本98C40为材料,在其生长的苗期阶段,接种菌核菌72 h之后,分别提取其叶片全蛋白。运用双向电泳技术、PD-quest软件、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结果】检测到抗病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与感病亲本98C40之间有4个差异蛋白点,蛋白点a,线粒体ATP合酶F1β亚基(mitochondrial F1 ATP synthase beta subunit);蛋白点c,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蛋白点d,噻唑生物合成酶(THI1);这3个蛋白只在抗病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上表达,而在感病亲本98C40上不表达。蛋白点b,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按5倍差异表达量计算,在抗病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上高表达,而在感病亲本98C40上低表达。【结论】这4个蛋白都是油菜代谢相关蛋白,它们可能在油菜抗菌核病的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芸芥(Eruca sativa Mill.)对菌核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对芸芥和甘蓝型油菜进行苗期菌丝块接种鉴定和花期带菌牙签鉴定表明,芸芥品种总体抗性水平高于甘蓝型油菜。所鉴定的32个芸芥品种中,抗病品种22个,占供试品种68.8%,感病品种10个,占供试品种31.2%,没有中感和高感品种。所鉴定的3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抗病品种10个,占供试品种的31.3%,感病品种22个,占供试品种的68.8%。在芸芥中有毛类型与无毛类型有一定差异,有毛类型抗性较强。当接种菌核菌后,芸芥体内酚类物质含量迅速增加,36h后达较高水平,以后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BnEIN3基因的克隆及菌核病诱导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烯不敏感转录调节基因(EIN3)是定位于细胞核上的乙烯信号转导下游元件,其作为转录因子启动一系列转录级联反应,从而激活乙烯诱导的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拟南芥EIN3功能缺失突变体表现出对死体营养型病原菌高度敏感,表明该基因在抗死体营养型病原菌中发挥一定作用。为克隆甘蓝型油菜EIN3(BnEIN3)基因,该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菌核病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接种核盘菌后,BnEIN3的表达变化及差异,初步探讨了BnEIN3在油菜菌核病防卫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杂优1号为材料,采用草酸浸叶以及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后,对其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接种时4个油菜品种MDA含量差异很小,接种发病后抗、感材料MDA含量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且上升的幅度大。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接种发病后Pro含量都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 h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h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 h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客观反映大豆种质资源对茵核病的抗病水平,排除环境、土壤、年份、生态区和接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作为抗病指标,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的盆栽场及病圃内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茵核病的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抗病品种2份,占试验材料的3.2%;中抗品种1份占所鉴定材料的1.61%,低抗品种29份占所鉴定材料的46.77%,低感品种20份占所鉴定材料的32.26%,中感品种6份占所鉴定材料9.68%,高感品种4份占所鉴定材料的6.45%。试验结果为大豆菌核病抗原大规模准确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32P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抗性油菜品种3叶期及盛花期感染菌核病后磷素吸收与转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磷素向着生长旺盛部位转运;接种后植株磷素吸收增强而且磷素向着接种叶富集,感病品种甚于抗病品种;经相关性分析,第2位叶(接种叶)、第3位叶磷素放射性活度提高幅度显著且与抗性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磷素的吸收、转运与抗性有密切的关系。在盛花期,花果中磷素放射性活度呈上升趋势,宁RS-1和宁油7号叶中的磷素放射性活度都先上升后下降,但前者上升的幅度较大,而且后期下降缓慢;宁油7号茎中的磷素放射性活度呈稳定下降趋势,而宁RS-1表现为先上升后又下降。这说明抗病材料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来抵抗病害。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防御酶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抗性油菜品种7~8叶期及盛花期感染油菜菌核病后及对照叶片中几种重要防御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7~8叶期叶片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盛花期,而盛花期POD、PPO、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7~8叶期。与对照相比,感病品种处理叶片中SOD、POD活性显著增加,而抗病品种变化较小且因品种而异;7~8叶期及盛花期处理叶片中,各品种(系)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达显著水平,并且中R888达极显著水平;7~8叶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盛花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均显著地下降,并以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较多,其中,中R888的PAL活性的下降达极显著水平。酶活与病斑直径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品种抗性主要与7~8叶期对照叶片中SOD、POD活性及盛花期对照SOD、PPO、PAL活性水平较高有关,感病品种处理叶片中防御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比例较高,说明酶活增加比例与感病性有关。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系)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不同说明不同抗(耐)菌核病品种(系)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存在不同的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人工摘叶控制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明人工摘叶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不摘叶为对照,研究终花期摘叶1次和盛花期、终花期各摘叶1次及盛花期、终花期、终花期后7 d各摘叶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摘除病、老、黄叶具有明显的抑制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摘除病、老、黄叶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摘叶较不摘叶处理的平均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结论]人工摘叶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四川局部地区油菜根肿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油菜安全生产。以油菜菌核病和根肿病为防治对象,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利用其筛选的有益生防菌,选择双低和高芥酸油菜品种国豪油8号和绵油309,对其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分别在无和有根肿病史的水旱轮作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益生防菌包衣处理的菌核病发病率均低于没有包衣处理;包衣处理的不同品种产量均高于没有包衣处理,但品种间有差异;包衣处理过的高芥酸油菜品种绵油309的产量高于包衣处理过的双低油菜品种国豪油8号;在有根肿病史试验田种植的菌核病发病率低于无根肿病史试验田,产量高于无根肿病史试验田。包衣处理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