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议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病虫草害逐年加重,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水稻的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水稻螟虫等,主要病害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等。随着耕作制度的复杂化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出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如水稻跗线螨、颖枯病等。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螟虫、剃枝虫、稻黑蝽、稻蝗、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病毒病(如瘤矮病、黄矮病等)在部份地区也常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2.
硅、钾、锌、硼肥对水稻叶尖枯病的控制作用徐敬友,杨秋萍,韩云章(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扬州225000)(东台市植保站)叶尖枯病是近年来江苏杂交水稻和常规中釉稻后期的重要病害。为了有效地进行综合防治,作者首次探究了硅、钾、锌、硼肥对水稻叶尖枯病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薛乃启,董克锋(山东省鱼台县农业局272300)近年来,水稻赤枯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病程度日趋严重,当前已成为鱼台县水稻生产中的一大主要病害。据1993~1994年调查统计,全县发病面积近8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28.4...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稻曲病和立枯病是影响本地水稻生产的三大主要病害,对稻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为探索传统农药的更新换代产品.试验激活蛋白对这三类病害的防治效果.我们通过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及同昕绿源(北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于2010年在本区进行多点激活蛋白防治痛害效果试验,从防病效看,该生物制剂对提高水稻免疫力具有很好的防治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效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攀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68-168,170
研究了3种药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2.5%井冈·枯芽菌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较好,有效控制了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危害,其防效高于井冈霉素;且30%苯甲·丙环唑还能有效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明光市水稻常见痛害,如稻曲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绢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各个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老稻区种植品种单一,再加上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多数老稻区大面积发生叶鞘腐败病。这种病害一但发生,可使病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若出现枯孕穗则损失更大,减产可达20%以上。为了使广大种植水稻户在水稻生产中尽量减轻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禾枯灵对杂交水稻防衰增产的机理初探徐敬友袁树忠(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扬州225009)许多大田试验、示范表明,新型复合杀菌剂禾枯灵不但对水稻后期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水稻有明显的保绿防衰及增产作用。为了探究禾枯灵对杂交水稻防衰增产的作用机理,作者...  相似文献   

9.
张鑫  余雯雯  束庆龙  曹志华  侯成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11-17912,17934
对安徽主要竹产区病(灾)害实地调查,共发现安徽活竹病(灾)害17种,竹材病害5种、暴雪引起的机械倒伏1种。在活竹病害中,叶部病害7种、枝干病害8种、根部病害2种;除冰雪引起的叶枯和机械倒伏外,其余均为真菌引起的病害。目前竹类侵染性病害危害较重的有刚竹黑痣病(Phyllachora spp.)、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 Miyake=Balansia take(Miyake)Hara),毛竹基腐病(Arthriniumphaeospermum Ellis)、白色腐朽病(Schizophyllum commune)等;自然灾害危害较重的是暴雪引起的竹林成片倒伏。总体来说,雪灾的危害性大于侵染性病害。在竹林营造和管理上,需重视对竹类病虫害和雪灾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葡萄旁枯病、褐斑病、栓皮病、扇叶病、蔓枯病和白纹羽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璃害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粳稻新品种皖垦糯1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皖垦糯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品质和产量表现,并探讨与之相适应的适时播种和移栽、大田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收获方法等高产栽培技术。[结果]皖垦糯1号是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武育糯16号的变异株中,经过3代系统选育而稳定的常规粳糯稻品种,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垦糯1号综合性状较好;白叶枯病抗性MR(3级),稻瘟病抗性MR(3级),纹枯病抗性为5级,稻曲病抗性为3级,株高矮、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评价品质达农业部部颁2等优质糯米标准;一般产量9 000~9 750 kg/hm2,高产田块单产可达10 500 kg/hm2以上。[结论]皖垦糯1号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的稻白叶枯病中期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结合气象因子以及安徽省滁州市田间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的实测数据,建立了该地区的神经网络中期预警系统.经实例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达80%,为植物病害的中期可预测性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安徽省7个县(市)的32株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各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中大多数为中等致病力。对这些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DNA多态率达9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2~0.84之间,表明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分化较大,群体结构多样性较丰富。在相似系数为0.653时,所有菌株可聚合为4类,聚合类型与菌株的地理来源相一致,菌株的致病力与RAPD聚类分析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优质中籼皖稻17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加发  李泽福  王元垒  唐光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580-1580,1652
皖稻17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的籼粳亚种后代中间材料M89898为母本,扬稻4号作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在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有10项达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多年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一般在8.10 t/hm2以上,与对照汕优63相当。抗逆性强,高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轻,耐肥抗倒。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最适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洋县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陕南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09年陕西省洋县北部浅山区大面积发生水稻纹枯病,危害程度严重,产量损失达10%~70%.笔者结合田间调查,分析了气象、栽培等因素对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并对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的高产优质影响很大,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其发生发展规律也不相同,本文着重对豫南稻区生产危害较大的主要病虫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螟虫、稻纵叶暝、稻飞虱等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探讨,从栽培措施、环境控制、药剂防治等方面阐述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17.
皖稻 77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籼粳复合杂交 ,通过系谱选择和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中籼稻新品种 ,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等优点。米质好 ,在 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 ,有 7项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 ,3项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1997~ 1999年省观察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 ,产量 7.77~ 8.10t/hm2 ,比对照扬稻 4号增产 7.6 %~14 .9%。抗逆性强 ,中抗白叶枯病 ,抗稻瘟病 ,纹枯病轻 ,耐旱性较强 ,耐肥抗倒。适宜在我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最适播种期为 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用ASP技术应用于B/S体系结构的水稻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其由系统说明、新闻列表、病虫害信息查询、更改密码及退出系统、留言簿等5个模块组成.提供了新闻发布、分站及分区查询病虫害信息、更改用户密码及退出系统、留言等功能.管理员分为总站管理员和分站管理员,不同管理员给予不同权限.此系统的建立对安徽省水稻病虫害的预测与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工神经网络对复杂非线性问题映射能力强,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为水稻白叶枯病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因此,本研究基于水稻白叶枯病害发生、危害与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相关的特点,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云南省勐海县和石屏县水稻白叶枯病害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病害的发生程度。经实例验证,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达到80%以上,较逐步回归模型高。研究表明在勐海、石屏建立水稻白叶枯BP网络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并具有较高预测准确度,对防治工作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