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机化致富的领头人──记杭锦旗永胜乡乃玛岱村党支部书记──梅五女伊盟农机推广站张蔚伊盟杭锦旗北部、库布其沙漠与黄河之间由酉向东形成1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为黄河南岸的冲击平原,是伊盟的主要产粮区,也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这里土地连片,开阔平坦,土质好,...  相似文献   

2.
黄集镇是洪泽县最大的农业镇,土地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是全国绿化先进镇。2003年我被调到了黄集供电所任所长,当时黄集镇不仅供电线路长、配变、用电客户多,而且在管理上也算得上是洪泽县的落后所,线损是居高不下,电工素质参差不齐,农民用不好电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3.
加快土地流转 提高农机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也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物质基础.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仅有一亩多,户均耕地只有7.6亩,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实施先进农业技术的载体,在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土地分散、种植规模小、农民机械化意识不强等种种因素制约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途径,因此农业机械化目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和任务。本文总结本区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为当今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农机部门要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农机的经营主体过去是集体,现在是农民个体。要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掌握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农机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提供农机信息和技术服务,引导广大农机户和农民去搞好农机化。毛主席以前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经过了几十年了仍然正确,现在我仍然觉得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尽管现在土地大包干了,土地分到各家各户都在种,实际上这种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劳动生产力率很低,真正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出路仍然在于机械化。美国为什么只有2%…  相似文献   

6.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地区之一。在建国前,这里的农业生产工具仍然停留在古旧落后的水平上,生产效率很低,黄牛、骡马甚至壮劳力都可算当时名副其实的‘先进农机具”。可以说,几千年来,本地农民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一样,过着辛苦劳作却三餐堪忧的半温饱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田水利设施落后,防灾减灾能力脆  相似文献   

8.
有着五千年农耕史的中国农业,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但是,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古老的中国农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中国的发展,也无法满足中国日益发展对于农业的较高要求。主要表现为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出率较低,生产效益、农民受益不高等,现实矛盾重重。如何在现有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实现中国农业的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化水平、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作业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及各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指出制度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保有量总体较低、农业机械技术质量与科研水平落后、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偏低及农业劳动人员作业素质偏低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政策、农民、土地、机械相协调的新型发展模式,指出土地适度集约化将是农业发展的趋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先进农业机械的研发是关键,而政策的引导将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推手。详细分析了政策支持、农民职业化、土地适度集约、农业机械技术提高等各要素的具体要求,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禄劝农机化发展的环境特征 1.经济贫穷落后,信息闭塞,农作手段机械化程度较低 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出低下,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文化生活落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97年和2000年人均有粮分别为333千克和376千克,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49元和1215元。2000年通电话户数是农业人口9.7万户的8%,与外界市场隔离,信息闭塞,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能力低下,但又十分渴求,形成因贫穷无……  相似文献   

11.
桧溪镇农业机械推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通发 《湖南农机》2012,39(1):25-26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学推广应用的载体,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改善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艰苦的生产环境,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机械在我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于拥有九亿农民的我国而言,农民生活的稳定和富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要想实现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让农民富裕起来。土地作为农民生活的根基,对农民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实现土地流转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农机合作社作为农业资源的集散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围绕如何有效发挥农机合作社在实现土地流转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招远市是我国著名的黄金之乡,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但这里的耕地却大部分是丘陵旱薄地,贫瘠而干旱。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几年来一致活跃着一个扎根农业为农民朋友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他就是招远市农机推广站站长刘春旭。他自担任站长6年来,带领全站工作人员,先后推广了18类、40多种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主持完成了农机化科研推广课题7个,其中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刘春旭也先后6次被招远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  相似文献   

14.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之一,是国家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有力实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一是陈旧型、落后型农业机械逐步被淘汰,先进适用型农机具得到大力推广;二是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三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四是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五是农机具制造业、维修业大发展;六是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15.
陈嘉科 《农业机械》2011,(33):14-15
1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首先,甘肃省岷县处于群山之中,坡多川少,土地面积中川地仅占12.32%,山地占66.86%,半山地占20.82%。复杂的地形条件,导致经济发展落后,农业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修建了通村公路,农民也修建或拓宽了部分便道,但是还有大多数田间便道急需拓宽。其次,由于当年土地承包时,土地平均划分,  相似文献   

16.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最基本、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希望所在。它是我国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发展中最大的系统工程问题,其中包含着农业的产业化(即将现代工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整个生产链和消费链);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大量农民将要从直接的农业生产和土地上剥离);农民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历朝历代对土地经营制度都非常重视。实践证明,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迎合老百姓意愿的土地经营政策对于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土地经营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生产力发展、农村人口变化、农业科技水平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而不断改革和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政策基本保持稳定,大局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不断优化土地经营规模和经营方式,农业经营组织和农民种粮大户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效益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也得到合理转移,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农村大量的撂荒地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各级政府已把农民增收摆在了经济建设的首位 ,农民能否富起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有专家预言 ,中国农业人口降到总人口的 10 % ,农民就可富起来 ,但当前进城的农民只有 1 4亿人 ,一年中进城3个月以上的只有 70 0万 ,农村多余劳力年递增 130 0万人 ,有 8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 ,且大部分以种地为生。在这种情况下 ,响亮地提出“推广先进技术 ,采用科学的推广方式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十分现实和必要。一、农民是接受技术服务的主体 ,短期内户营土地的格局不会改变目前 ,在农村 98%的农民仍是一家一户经营土地 ,这在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利用设施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种植效益,解决农业种植效益落后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农业种植效益落后的原因,指出传统的种植方式的落后性以及农户资金和技术短缺是影响农业种植效益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利用设施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种植效益的潜在优势,提出了引入设施农业技术、加强科技普及、实施补贴政策等改善农业种植效益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技术可以有效抵御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提高农业种植效益,节约资源和改善农民的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德东华镇人,杨福六自出生到现在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他在这里长大,后来又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小工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4年,杨福六决定放弃工厂创办一家合作社。这个决定来得很突然,但是也不突然。作为一个农民,杨福六始终关注国家农村政策,他是一个头脑机敏的人,他认为现在是从事农业的黄金时期,于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