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河北省玉米收获机械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河北省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且总体上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明确的现状,指出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了河北省玉米收获机械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对策和建议,以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低这一瓶颈问题,增强河北省玉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加强河北省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辽宁省义县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实施情况及效果,阐述了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的实施对义县的积极影响,分析了义县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的建议,对发展义县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高效农业、降低农业能耗、提高玉米单产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国居民消费最基本的粮食品种,玉米产业经济跨越第一、二、三产业,牵动整个农村经济。河北省作为我国传统粮食主产区,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需求都为河北省玉米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借助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框架,运用定性分析法从四方面分析了河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灌溉农业、雨养农业以及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发展趋势变化。研究表明,在粮食自给率95%的情况下,保证全国年播种面积1亿hm2以上,生产粮食5亿t以上,加之国际市场调剂小于5%的交易量,即可保持粮食供需的平衡;另外,从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变化。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每公顷提高了4 205.1kg,增幅为437.3%,年均增加85.84kg/hm2;总产由1 241.8万t提高到15 230.0万t,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增产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产受到诸多投入要素的限制与影响,如种子、秧苗、劳动力、土地、农药、化肥、农膜、机械设备、畜力和其他物质投入等,提高这些因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对于促进玉米高效持续增产至关重要。为此,在对中美两国玉米生产成本与单产时序比较的基础上,利用基于DEA的非参数前沿面效率分解方法对全国主要地区的玉米全要素生产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纵向时间序列和横向不同区域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玉米生产效率和生产资源配置的演化过程及区域对比特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玉米生产资源有效配置、提高玉米生产效率的相应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SWOT的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稻谷、小麦、玉米3大粮食作物的单产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3大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的纵向比较、横向国际比较及区域比较分析,我国3大粮食作物单产成绩显著,但同时暴露出单产增速低、国际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运用SWOT分析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优势、劣势、威胁、机遇,可以得出:3大粮食作物单产水平以及潜力提高必须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及科技推广,弥补劣势,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实现单产水平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以机械化为主导、玉米田间生产各环节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的玉米高效生产技术,主要环节包括:机械化耕整地、机械播种施肥、机械除草施药和机械化收获。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肥料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显著提高玉米单产,有效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大幅度提高我国玉米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饶阳县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50%左右.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玉米单产对增加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用好免耕直播技术对提高玉米单产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栽培主要依靠自然降雨,所以又称为旱地玉米.要实现旱地玉米高产,就应打破传统耕作模式,实施机械化播种和收获,以此提高玉米单产水平,解放劳动力,实现玉米总产量增加,且能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玉米的估产精度,以河北省中部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CERES-Maize模型模拟2013—2018年8个典型样点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将遥感反演的LAI与CERES-Maize模型模拟的LAI相结合,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En KF)同化算法实现2013—2018年玉米主要生育时期旬尺度LAI的同化,运用随机森林回归法计算同化和未同化的LAI权重,进而建立玉米单产估测模型,对2015年53个县(区)的玉米进行单产估测和精度评价,并分析2013—2018年玉米的单产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En KF算法对8个研究样点进行单点同化,同化LAI更符合玉米实际生长情况;将样点LAI同化值从单点尺度扩展到区域尺度,同化LAI图像减少了相邻像素间LAI陡升陡降的现象,其效果优于遥感反演的LAI;与未同化LAI构建的估测模型相比,应用同化的LAI所建的估测模型精度明显提高,R2提高了0.024 5;在2015年河北中部平原53个县(区)估产结果中,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12.11%,RMSE为371 kg/hm2,NRMSE为6.18%;河北中部平原玉米单产估测结果呈现个别年份波动、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年际变化特点,并呈现西部地区最高、北部和南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渭北旱塬合阳和长武2个试验站点为研究区域,通过多年的玉米田间试验数据评估CERES-Maize模型的适用性,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输出的气象数据对2050年前玉米单产及生产水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CERES-Maize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雨养玉米产量和物候期,多数年份二者的绝对相对误差(Absolute relative error,ARE)在10%以内,CERES-Maize模型在渭北旱塬旱作农业区有很好的适用性。应用CERES-Maize模型模拟玉米生产水足迹,较传统水足迹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可靠。在RCP2.6气候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在RCP8.5气候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生育期有效降水的减少,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气温上升幅度过大对玉米单产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降水与玉米用水效率呈正相关。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旱作作物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发展集雨补灌、筛选和培育节水抗旱新品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华  祁生林  彭云峰 《农业工程》2016,6(2):127-129
缺氮降低玉米产量;过量施氮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反而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并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合理施氮能够保证玉米不同生育期充足的氮素吸收,有利于最大产量的获得。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供氮水平影响玉米形态和生理过程的研究,从根系发育、叶片形态和光合作用以及穗发育的角度探讨缺氮减产、过量供氮不能增产的原因,以期为合理的玉米氮肥管理以及氮高效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玉米是山东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通过研究小麦、玉米轮作区粮食产量、栽培方式和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小麦、玉米轮作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之间存在的种植方式、农艺环节、配套机械种类、收获方式、良种质量等相互关联问题,探讨影响小麦、玉米主要粮食生产机艺融合的历史、经济、传统观点、经营模式、科技体制等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旨在推动建设持续稳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秸秆深埋还田集秸秆深埋、化肥深施技术于一体,对构建土壤水库、肥库、碳库和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为彻底解决玉米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此,对深耕合垄施肥机进行了设计和试验。该机可实现深开沟、化肥深施及起垄整垄联合作业,配合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可实现秸秆深埋还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开沟参数和起垄参数符合秸秆深埋还田农艺要求;当开沟深度在30~40cm时,该机作业阻力在25~30k N变化,还应进一步优化工作部件结构以减小作业阻力。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秸秆深埋还田种植玉米每公顷增产率为10.5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61—2017年气象资料、对应的产量资料以及地理信息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推荐的逐步订正法来计算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进一步挖掘玉米生产潜力、提高玉米的现实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Ethanol from various plant resources, especially maize,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fossil fuels.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ethanol from maize varies with weather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merits and prospects of ethanol production have been evaluated based on its impact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economic viability and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The net energy value (NEV), i.e. the output energy after all non-renewable energy inputs have been accounted for, is a measure of energy gain. At the same time, the NEV can be an indicator for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bio-ethanol production, regardless of other conditions e.g.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global trade restrictions, or local variability in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availability.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directly affect the NEV of ethanol. Moreover, both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affect the NEV through the grain yiel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on grain yield of maize for ethanol production and ethanol NEV for conditions that represent the southeastern USA. Maize grain yield was simulated with the dynamic crop growth model CSM–CERES–Maize and ethanol NEV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simulated yield levels and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for conditions representing Mitchell County, Georgia, USA, using weather data from 1939 to 2006 and local soil profile information. The impact of irrigation, nitrogen fertilizer, planting date and 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phase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maize cultivars DeKalb DKC 61-72 (RR2), Pioneer 31D58 and Pioneer 31G98.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ENSO phas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thanol feedstock production and NEV. The NEV of ethanol produced from irrigated maize was more than two times higher and varied less than the NEV of ethanol from rainfed maize. NEV of ethanol produced from maize grown during La Niña ye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ize grown during El Niño years, both under rainfed and irrigated conditions. This study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on ethanol feedstock productivity and long-term energy sustainability as assessed by the NEV. We discuss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 practical farming e.g. through market mechanisms and governmental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7.
杨亮  王卓  白晓平  高雷  扈伟斌 《农机化研究》2019,(6):121-124,129
玉米籽粒破碎率是联合收割机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玉米籽粒破碎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出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性能,还对玉米种植区域的产量多少、玉米仓储效率及以玉米为主的工业原材料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玉米籽粒破碎率在联合收割机上的在线检测一直是我国农业领域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为此,设计并研发出一种玉米籽粒破碎率在线采样装置,用于对联合收割机玉米籽粒破碎率情况进行在线检测,并通过模拟实验平台对采样装置进行安装调试。实验结果表明:采样装置采样效果较好,可初步满足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玉米涝渍胁迫的水分产量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原状土测坑采用原位受淹法,对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成熟期实施受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涝渍胁迫降低了玉米产量,苗期、拔节期淹水处理后,株高、抽雄和吐丝的日期分别受到抑制和推迟;玉米各个生育期对涝渍胁迫的敏感顺序依次为,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成熟期;玉米相对产量与涝渍指标SDI30、SDI50、SDI80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与SDI50相关性显著。改进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合理,具有可行性。所得涝渍综合指标对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轶楠 《农业工程》2013,3(4):28-29
我国的玉米生产已达到很高的机械化水平,适当的中耕可以改善玉米幼苗的生长环境,具有很好的壮苗作用,增加玉米单产。介绍了国内外玉米中耕除草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了一种玉米中耕除草机。该除草机为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地区中耕作物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秸秆覆盖是减少棵间无效水分蒸发,提高根层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北京大兴县的3年使用表明,覆盖秸秆3.0t/hm2,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结构,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且越是干旱年份保水保墒效果越显著,夏玉米出苗率提高4%~13%;可使作物总干物质产量提高26%,籽粒产量提高20%。研究结果显示秸秆覆盖技术具有明显节水增产效果,在半干旱的夏玉米种植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