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时焦 《花生学报》1990,(2):38-39
1982年美国佐治亚州首次发现花生条纹病毒(PStV)。PStV能以蚜虫、带毒率高的种子及其它寄主传毒。虽然曾有过PStv能使花生减产20%以上的报道,但该病对花生生产的潜在威胁目前尚无法预测。花生栽培种和其它种质系对PStV的抗性未见报道。鉴于花生区系和无毛区系有抗PMV的种质,因此对其部分种质进行了PStV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2.
经4年研究和示范证明:采用农业综合措施防治PStV初次侵染源,结合苗期进行化学防治传毒介体花生蚜是当前防治花生条纹病毒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1984年以来,进行了介体蚜虫传毒试验,证明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无网长管蚜、麦二叉蚜及玉米蚜均可传毒,传毒发病率分别为74.2%、59.0%、53.6%、31.5%和17.4%。禾谷缢管蚜传毒特性、取食获毒或传毒最短时闻为5分钟,发病率达6.67%。2小时可充分获毒或传毒。蚜虫传毒有间歇现象,持毒期3天,传毒潜伏期65—70分钟。由此可见,小麦雨锈病是由多种蚜虫传播的具有半持久性传毒特性的病毒病。禾谷缢管蚜传毒能力因龄期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翅蚜传毒能力最强,无翅成蚜次之,若蚜最低。接种一头带毒蚜虫即可引致发病,接种蚜头数增加,发病率提高,接种7头蚜虫,发病率可达84.2%。  相似文献   

4.
花生普通花地病毒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说明,花生在花叶盛期以前的为花生矮化病毒(PSV)易感病时期,随后抗生有所增强,PSV可以通过花生种传,但种传率很低,仅0.02%,不同种类蚜虫对PSV传播效率有明显差异,在测定的4种蚜虫中,豆蚜(Aphiscraccivora)传毒效率高,其他种类蚜虫传毒效率低,1988~1994年在河南开封田间观察说明,由SV引起的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在花生上流行受花生苗期和花针期间间迁飞蚜虫数量和花生苗期  相似文献   

5.
调查和试验结果说明:感染PStV的花生是芝麻黄花叶病毒病主要初浸染源.桃蚜传毒效率最高,为35%,豆蚜、大豆蚜和棉蚜传毒效率均很低.病害流行与蚜虫发生密切相关.供试的10个芝麻栽培品种均不抗病,但存在一定成株期抗性。自花生条纹病毒(PStV)感染的芝麻病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后未发现病毒种传现象。  相似文献   

6.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说明,花生在花针盛期以前为花生矮化病毒(PSV)易感病时期,随后抗性有所增强。PSV可以通过花生种传,但种传率很低,仅0.02%。不同种类蚜虫对PSV传毒效率有明显差异,在测定的4种蚜虫中,豆蚜(Aphiscraccivora)传毒效率高,其他种类蚜虫传毒效率低。1988~1994年在河南开封田间观察说明,由PSV引起的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在花生上流行受花生苗期和花针期田间迁飞蚜虫数量和花生苗期降雨量的影响,并根据上述3因素7年次资料配合的病害流行预测式,其回报可靠度的置信范围在98.57%左右,经相关检验,估计值与实侧值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引进花生抗蚜材料(Ec36892)的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和1992年对引进花生抗蚜材料(Ec36892)和我国3个花生栽培品种进行了花生蚜虫和花生条纹病毒(PStV)病抗(耐)性鉴定。结果表明,Ec36892表现出较强的抗蚜作用,可作为一个很好的抗蚜材料,供育种部门选用。  相似文献   

8.
3批92粒阳性反应种子检测说明,绝大多数种子子叶和胚带花生条纹病毒(PStV),仅有收获前摘取2粒未成熟种子种皮带毒。PStV种传率与品种、病毒侵染时期密切相关。参试17份花生品种和材料中,种传率最高为20.6%,最低1%。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种传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和其他类型花生品种。早期感病花生PStV种传率高,花针期以后感病种传率明显下降。小粒种子PStV种传率高于大粒种子。  相似文献   

9.
许泽永  陈坤荣  晏立英 《花生学报》2003,32(Z1):263-271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花生生产的重要病害.近10年来,花生矮化病毒(PSV)、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极大地丰富了对上述病毒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进化的认识,以及病毒种、亚组和株系科学的划分.对PSV来说,提出了两个亚组的划分,而我国PSV株系血清学和RNA3全序列的分析,明确它们独自构成第三个新的亚组.对我国和东南亚国家PStV株系CP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分析,说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PStV是单独进化的,形成不同症状类型的株系.Tospovirus属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使得该属病毒从番茄斑萎病毒(TSWV)1种增加到13种,其中侵染花生的病毒达5种,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花生斑驳病毒(PMV)克隆cDNA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Digo-xgenin(DIG)标记PStV—I_9、PStV-I_(131)、PStV—I_(57-7)和PMV—A_(15)四种RNA探针。在点杂交反应中,PStV—I_9RNA探针能检测出0.25ng提纯PStV和花生病汁液62500倍稀释液中PStV。PMV—A_(16)RNA探针能检测到0.67ng提纯PMV和菜豆病汁液5120倍稀释液中PMV。两种病毒RNA探针均有高度特异性。PStV—I_(57-7)和PStV—I_(131)两种RNA探针具有与PStV—I_9RNA探针相同敏感性,但特异性稍差。  相似文献   

11.
应用酶联抗原直接包被法(ELISA—DAC法)(检测单粒花生种子)与温室生长法、指示植物接种法检测花生种子PStV带毒情况,其结果基本一致。1987和1988两年以应用温室生长法为主分别对229份和500份花生种质资源材料的PStV种传特性进行检测,参试材料PStV平均种传率分别为4.7%和8.6%,多数材料种传率分别为2—10%和5—20%。两年应用ELISA—DAC方法对146份花生材料进行复筛,分别得到PStV种传率1%以下材料3份和9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中国西北地区蚜虫对小麦黄矮病的传毒能力,为西北地区防治小麦黄矮病提供参考依据,常温条件下在温室大棚用盆栽小麦做传毒试验,以接种不同数量有毒蚜的小麦苗作为处理,接无毒蚜的小麦苗作为对照.传毒3 d后,在接种麦苗上喷洒药剂彻底杀死蚜虫,充分发病后观察记录小麦黄矮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小麦黄矮病的优势介体是麦二叉蚜,但禾谷缢管蚜的传毒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关中地区禾谷缢管蚜的传毒力高于河西地区禾谷缢管蚜的传毒力;三个地区(关中地区、渭北地区、河西地区)麦二叉蚜的传毒力都较高,差别不明显.三个地区两种麦蚜的成蚜传毒力普遍高于其若蚜的传毒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技术对采自河北省农林科学研究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藁城堤上试验基地的12份花生叶片样品进行花生病毒病的检测,结果表明:从表现花叶和矮化症状的10份样品中检测到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检出率高达90%,未检测到花生矮化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对其中2个PStV分离物cp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cp全长864 bp。这两个分离物与已报道的PStV其他株系的c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4%~99.2%和94.7%~99.7%,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5%~99.7%和95.8%~100.0%。PStV cp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这两个分离物与中国大陆其它分离物及美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大豆花叶病毒(SMV)主要介体及其传毒效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田大豆植株上繁殖危害的蚜虫,除大豆蚜、茄无网蚜外,豆蚜亦能暂居并少量繁殖危害。大豆田迁飞蚜虫种的数量,年度间和不同生境有所差异,但主要种基本一致。绿色诱盘捕获的迁飞蚜虫鉴定表明,主要迁飞蚜虫种,除以上三种,还有棉蚜、玉米蚜、禾缢蚜、桃蚜等,但大豆蚜占绝对优势。大豆植株上的翅蚜量,与绿色诱盘捕获的株冠面积着落翅蚜量,充分吻合。翅蚜迁飞频率与SMV流行速率相关密切。介体蚜虫传染SMV 83—02,得毒30—60秒的传毒效率高,以40—50秒的传毒率最高。供试得毒蚜虫,只桃蚜以2.94%的概率传毒至第二株其余均一株。最适得毒时间的传毒效率豆蚜最高58.33%、桃蚜47.66%,大豆蚜33.33%、茄无网蚜23.73%、玉米蚜12.90%、棉蚜最低4.29%。SMV主要介体为大豆蚜、豆蚜、桃蚜和茄无网蚜传染SMV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我国花生的病毒有6种,分别是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斑驳病毒(PeMo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生矮化病毒(PSV)、辣椒褪绿病毒(CaCV)和花生褪绿扇斑病毒(PCFSV)。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我国发生花生病毒病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6.
应用酶联抗原直接包被法(ELISA—DAC)对4个种传率高低不同的花生品种,苗期感染花生条纹病毒(PStV)的病株在荚果发育不同时期对荚果各部位带毒率进行测定。花生荚壳、胚和子叶都带有PStV病毒,种皮极少带毒。荚壳带毒率变化范围大,规律不明显;种皮带毒偶而能检测到,以上品种间无明显差异。胚和子叶一般同时带毒,带毒率在0—23.8%之间,品种间有明显差异,每个品种带毒率基本不变。荚果各部位带毒率年度间有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花生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PSV)是我国花生上的一种重要病毒,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PSV的花生品种。野生花生具有许多优良抗性性状,国外已报道野生花生中有抗花生斑驳病毒(PMV)、花生丛簇病毒(GRV)、番茄斑萎病毒(TSWV)和花生条纹病毒(PStV)的材料,国内许泽永等1981年筛选获得免疫、高抗花生条纹病毒的野生花生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花生蚜虫及由其传毒的花生病毒病发生为害,损失严重。辟蚜雾是一种新型的专一杀蚜剂,为掌握它对花生蚜虫的防治效果,找出经济有效的防治用量,我们在怀柔县北房乡进行了试验示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双重RT-PCR方法检测花生条纹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PStV和CMV的核苷酸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感病叶片总RNA反转录物为模板,建立了双重RT-PCR反应体系,并对双重RT-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特异地从感染PStV和CMV的样品中扩增出PStV(300bp)和CMV(1054bp)2个条带,与实验设计相符;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PSt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9%,CM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99%,证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性与单一扩增相同,能够特异、灵敏、准确地检测花生CMV和PStV。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美国在佐治亚州从中国引种的花生上首次发现了花生条纹病毒(PStV)病。1983年的调查表明美国花生主产州都有该病的发生。带毒种子可能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和重要的传播因素。为了阻止花生条纹病毒的传播,有必要对种用花生进行病毒检测。本文介绍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对花生条纹病毒污染种子的单粒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