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赤峰地区影响糜子群体结构的5个主要因素,并就每个影响因素进行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糜子育种及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糜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适宜赤峰地区种植的耐贫瘠糜子品种,在气候条件较好的赤峰市旱平地不施肥条件下对10个糜子品种进行了研究,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糜子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糜子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个糜子品种的单株产量顺序为伊糜5号宁糜9号赤糜1号赤糜2号赤黍2号宁糜10号gs内糜5号大红黍宁糜13号宁糜14号;穗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产量和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单株产量和穗重呈负相关。本研究条件下,10个糜子品种均能在赤峰正常成熟,耐贫瘠性顺序为伊糜5号宁糜9号赤糜1号赤糜2号赤黍2号宁糜10号gs内糜5号大红黍宁糜13号宁糜14号。在糜子耐贫瘠育种时,应选择植株矮、茎粗适当、千粒重略大的株系,以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赤峰地区谷子育种的5个目标,并就每个目标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谷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赤峰地区谷子育种发展的5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育成品种及推广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谷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量与施肥量对糜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赤峰地区糜子高产的途径,以赤黍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赤黍2号播种量与施肥量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播种量与追氮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播种量为142粒/m2、追氮量12.7 g/m2时,糜子产量取得最大值33 75.2 kg/hm2;播种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播种量对株高、穗长、千粒重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追氮量对株高、穗长、地上生物量、千粒重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发展历程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介绍了赤峰地区高粱育种发展的4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育成品种及推广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高粱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院(前身伊克昭盟农科所)50多年来的糜子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又从糜子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科学的确定育种目标、育种方法、有性杂交育种、以及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示范和良种推广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供后来者参考和同行的交流,从而促进今后的糜子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整理分析近17年间全国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变化,探讨中国糜子品种改良进展和育种水平变化,为未来中国糜子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元回归、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1998—2014年国家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不同年份主要性状的变异,比较主要育种单位选育糜子品种性状的差异。【结果】1998—2014年糜子参试品种性状变异显著。随年份推进,粳性糜子品种产量和单株粒重以及糯性糜子品种产量、单株粒重和穗长持续增加。17年间粳性和糯性糜子产量分别增加了50%和21%,单株粒重分别增加了90%和7%,穗长分别增加了19%和29%,生育期长度、株高、主茎节数量和千粒重等性状变化不明显。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9个糜子主产省(区)的17家育种单位提供了65个糜子区域试验品种,其中7家同时提供了粳性和糯性糜子品种,2家只提供了粳性糜子品种,8家只提供糯性糜子品种。来自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3家育种单位贡献了参试品种的55.4%。近6年来自这3家单位的品种产量表现优异,是中国糜子育种的中坚力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粳性糜子的生育期长度、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82.8%的变异,糯性糜子的主茎节数量和单株粒重决定了产量78.6%的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粳性和糯性糜子的主穗长和单株粒重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在粳性和糯性糜子中均有所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粳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2类,糯性糜子育成品种分为3类。【结论】1998—2014年,国家区试中粳性和糯性糜子参试品种产量稳步增加,表明中国糜子育种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育种手段相对单一,育种方法多样性程度较低。糜子区试对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关注不够,培育高产、优质、适口性好、蒸煮品质优良、抗性淀粉含量高、耐落粒、适合机械化的糜子品种是未来糜子育种的发展方向。强化杂交、远缘杂交、诱变育种、双单倍体以及多倍体育种等传统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学研究方法,加强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是系统提升糜子育种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糜子的抗倒伏性,采用倒伏系数对糜子的抗倒伏性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倒伏系数与倒伏程度成显著正相关,说明采用倒伏系数评价糜子抗根倒伏性是客观、准确的。在糜子育种工作中,应努力提高糜子单茎根干重,以增强其抗根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十二五"期间鄂尔多斯地区谷子、糜子生产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保持不变,农户对轻简生产越来越重视,人工投入逐渐成为种植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逐渐重视谷子、糜子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十三五"谷子、糜子发展趋势,并提出加大谷子、糜子科研力度,加强产业政策实施,建设新型发展模式,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加快产业信息化步伐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全国小麦育种分布,东北春麦区目前的小麦育种动态,赤峰所小麦育种的经验,以及今后小麦育种的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赤峰市及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小麦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赤峰地区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及潜势,对赤峰地区7个测站近30d的雹暴常规观测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冷涡为赤峰地区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冰雹天气需要较大的能量和垂直风切变。赤峰地区的冰雹出现在每年的4—10月,并且以6、7月居多。冰雹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赤峰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还会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灾害。因此,对赤峰地区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及潜势预报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赤峰地区的主要农业种植物是谷子.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谷子栽培和种植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谷子病虫害成为影响产量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赤峰地区谷子病虫害的现状,并提出防治方法,希望解决病虫害对谷子农业生产的影响,促进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北糜子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子是陕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耐旱、耐贫瘠等特点。糜子病虫害经常发生危害影响糜子的产量,该文介绍了陕北糜子生产上的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了陕北糜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提高糜子的种植生产水平,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资源的表型差异,本研究引进特早熟区、早熟区、中熟区和晚熟区共516份糜子材料,连续两年在赤峰地区进行糜子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在不同年份的田间调查中,2021年生育期相对较集中的是晚熟区的糜子品种。2022年生育期相对较集中的是早熟区的糜子品种。2021年、2022年特早熟区糜子品种均表现植株矮、茎秆细、叶片短而细,叶片数少,遗传多样性整体相对较低。2021年早熟区糜子品种植株偏低,植株茎秆粗,叶片宽且长,叶片数较少;2022年表现植株偏低,植株茎秆较细,叶片较窄,叶片数较少但叶片最长。2021年中熟区糜子品种的植株最高、茎秆较粗、叶片数最多;2022年表现植株较高、茎秆较粗且叶片短而宽。2021年晚熟区糜子品种的植株较高、茎秆较粗;2022年表现植株最高、茎秆最粗且叶片数最多。各生态区糜子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大,特早熟区品种主穗重、主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早熟区品种的主穗重、草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中熟区品种主穗长度、草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晚熟区品种的主穗长度、主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千粒...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成熟期糜子野生型和穗粗突变体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2个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指标及水分利用率变化差异,初步探索穗型突变体对糜子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粗突变体穗长、单株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仅茎粗高于野生型;拔节期和抽穗期为糜子有机物积累的主要时期,成熟期光能利用率最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会影响穗粗突变体产量,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主要促进穗粗突变体茎秆有机物积累,同时,提高糜子水分利用率有利于提高产量。糜子穗型突变可影响产量、茎粗等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相关指标,通过深入挖掘相关基因,可为高产糜子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糜子新品种"蒙糯糜1号"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从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4个糜子品系中选育出的偏糯性糜子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该品种生育期106d,株高192.6cm,抗倒伏,抗黑穗病,适宜在出苗至成熟需要≥10℃活动积温2 000~4 0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糜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7个糜子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穗粒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穗粒重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穗重生物产量株高节数千粒重穗长。对穗粒重影响最大的是穗重和生物产量,因此,在糜子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穗重和生物产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东北的中、南部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赤峰地区是我国除黑龙江、吉林和内蒙的呼伦贝尔市以外大豆播种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大豆育种基地,因此赤峰地区大豆的常规育种技术具有比较完整和严谨的科研体系。1、大豆育种的特殊性大豆是闭花授粉植物,闭花授粉是自花授粉中现象中的一种。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株雌雄同体的植物的两性配子相互结合的一种传粉方式,不仅是同一朵花之间的传粉广义上还包括同  相似文献   

20.
<正>1前言糜子是我国北方旱作农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对糜子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是从抗旱节水、育种选择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如:屈洋、冯佰利[1]以榆米2号为材料,研究了长城沿线风沙区不同节水种植模式对糜子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乔治军[2]考虑到糜子作为救灾和水土保持的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