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总结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定量移栽、精确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姚学文  李苗 《北京农业》2011,(29):48-49
<正>今天,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陈立云教授课题组和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课题—"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生产新技术",通过了省科技厅主持的、袁隆平院士任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这标志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种子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据专家透露,该技术每年至少可为国家节约533.3公顷种子繁殖田,直接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分析栽培密度和施肥方式的不同,对水稻两系不育系繁殖中产量形成、敏感期稻株温度的影响,弄清提高两系不育系繁殖单产的栽培途径,为施甸水稻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提供重要的栽培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用核不育系"香125S"和"安农810S"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对它们的育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为今后制种、繁殖及选育新的两用核不育系提供技术指导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杂交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材料,拓展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择,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1196S与优质水稻亲本越光杂交,围绕抗性好、稻米品质优、配合力好、异交结实率高、易繁殖及育性稳定的育种目标,经13代连续定向选择,于2017年育出综合性状好、稻米品质优、配合力好的优质两用核不育系Q33S及Q34S,于2017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6.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适宜贵州气温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及利用初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贵阳的育性转换特点的分析,结合省内不同地区的气温条件,提出在贵州利用不育起点温度低的两用核不育系,进行高海拔地区繁种、低海拔地区制种,并讨论了适宜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与繁殖的季节和地区。  相似文献   

8.
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光温条件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两个基本模式;同时,讨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与繁殖的季节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厚祥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64-64,66
介绍了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039"的产量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特性特征等,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宽行稀植,定量控苗;精确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南粳5055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南粳5055机插精确定量栽培的栽培设计方案及实施结果,并介绍了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精整苗床、精量播种育苗、适时移栽、加强肥水协调、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粳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原理,进一步寻求我县高海拔粳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最佳移栽密度,为我县全面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已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的归纳分析 ,系统总结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并对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漂变现象与控制 ,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及两用核不育系的实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选育出优良两用核不育系是解决育性不稳定和杂种优势不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经历的探索阶段、生产初试阶段和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和应用中存在着种质创新不够、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缺乏、种子生产决策不科学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紧密结合创新不育系种质资源、加快优质多抗不育系育种步伐、科学决策种子生产基地与时段以确保两系杂交稻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将玉米的某些外缘遗传物质导入水稻,为水稻育种提供新的特异种质.试验选用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D1s为母本、超甜型甜玉米品种金银粟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多代选育育成了新型籼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玉-1s.其配组的新组合在初步的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在改良籼稻两用核不育系上取得的成效,对扩大水稻遗传背景,丰富水稻基因库,充分利用植物远缘杂种优势,提高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16-2017年在云南保山市繁殖湘陵628S、陆18S、锦4128S等早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平均产量达到4.8~5.8 t/hm~2,高产丘块超过7.5 t/hm~2。早籼型水稻不育系高产繁殖重点在于"抓早抓小,抓群体平衡"。以"一集中三统一"的方式集中浸种催芽,稀播培育壮秧;适龄早栽,合理密植;重基肥,早追肥,巧补肥,既促早发攻主穗,又保后发分蘖成穗,以适宜的植株群体获取高产。本文作者就其基地选址、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及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摸拟气候条件,并结合不同海拔高度探讨不育系的育性转化及其育性稳定性等,研究两用核不育系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将人工摸拟气候条件与不同生态条件傅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地鉴定两用核不育系对温度的敏感时期,程度,育性转化期,稳定性以及材料的繁殖能力等,可为“两系“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遵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技术路线,育成C815S,P88S和9771S等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籼稻不育系协青早A繁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保持系和不育特点,协青早A不育系的高产高纯度繁殖技术是:①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②培育多蘖壮秧,建立高质量群体;③科学施肥,合理用水,搭好丰产苗架;④用好"九二O"适时赶粉,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⑤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做好去杂保纯工作.  相似文献   

19.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群体质量调控基础上,集成精确诊断与管理技术而形成的水稻栽培模式。它是通过精确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预先设计的"水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控制水稻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为探索水稻种植最高海拔区水稻产量潜力,检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适应性,探索当地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地处沅水下游鼎城区境内,属湖积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具有较好的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繁殖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从1974年起进行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不同组合分别进行过春繁、夏繁、秋繁、春秋连繁。近10a来,我场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面积稳定在100hm^2左右,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成熟完善,不育系单产水平稳定在2.25t~3.0t/hm^2,质量稳步上升。笔者试对我场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优质高产技术作一总结,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