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3年7 ~ 10月对茂兰喀斯特漏斗森林内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土壤动物样本15 808只,隶属3门7纲20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和鞘翅目,常见类群为蜘蛛目、盲蛛目、蜱螨目、蜚蠊目、同翅目、弹尾目、等足目、腹足类、唇足类、倍足类、直翅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种群.生境结构的不同导致土壤动物在种群结构、数量、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2008年7月至9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植被类型下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5 728只,隶属3门7纲23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和蜘蛛目2类,稀有类群为原尾目、石蛃目、等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包含幼虫)、缨翅目、综合纲8类;两个优势类群的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50.93%,3种植被类型的优势度:乔木林大于乔灌混交林大于草坡;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至9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3种植被类型下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研究,共获5 728只,隶属3门7纲23类.选用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指标来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和蜘蛛目2类,稀有类群为原尾目、石蛃目、等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包含幼虫)、缨翅目、综合纲8类;两个优势类群的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50.93%,3种植被类型的优势度:乔木林大于乔灌混交林大于草坡;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2014年4—10月分别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溶洞湿地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共采集得3786只土壤动物,隶属3门11纲31类。结果表明:鞘翅目、真螨目、蜘蛛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蜚蠊目、大蚓类、直翅目、小蚓类、等翅目、盲蛛目、直翅目、半翅目、寄螨目等15类;稀有类群有12个类群;2种沼泽湿地中,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湿地土壤动物功能群在数量比例关系为:腐食性捕食性植食性。  相似文献   

5.
茂兰喀斯特森林试验区桑园大型土壤动物结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4-6月分别选取茂兰喀斯特森林试验区不同林龄的2块桑园,对桑园内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得1 125头土壤动物,隶属于2门7纲17目,优势类群4类,常见类群5类,稀有类群很少.  相似文献   

6.
周口市不同绿地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淑梅  马克世  丁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76-16877,16910
[目的]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规律。[方法]2009年4~5月份对周口市常见的4种不同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对调查样地采用随机定点、分层取样,手拣法野外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在实验室内分析鉴定。[结果]共采获到大型土壤动物927只,隶属3门7纲14目。从总体讲,其中优势类群为柄眼目、正蚓目和膜翅目,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2.08%、21.25%和22.87%。常见类群为同翅目、蜘蛛目和鞘翅目幼虫等,分别占总捕获量的8.85%、7.12%和6.80%等。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苗圃绿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但各调查样地的优势种类和常见种类有所不同。垂直分不显示大型土壤动物有明显的表聚现象。[结论]人为干扰较小的环境大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7.
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桑园土壤昆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1-12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2个桑园样地的土壤昆虫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昆虫2 800只(包括蜱螨目),分属于11目26科。其中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3目昆虫共占总数的74.25%;蜱螨目、同翅目、鞘翅目幼虫、弹尾目、蜚蠊目、半翅目为常见类群。优势类群是喀斯特森林环境下土壤昆虫的主体;此外,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庐山低、中、高海拔样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腐殖质特性,为庐山土壤动物研究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9月下旬,沿庐山低、中、高海拔设置3个样地,对土壤动物和腐殖质组分进行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1210头,属于2门5纲20目12科.土壤动物个体数与DG指数随海拔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类群数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地形差异性,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茂兰喀斯特森林研究区选取3种地形(坡地、槽谷和漏斗)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通过Canoco 4.5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C、N、P、K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最小为0.12(C:N),最大仅为0.55(C:K),均在0.10~1.00范围内,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研究区土壤C、N、P和K元素含量水平整体较高,其均值分别为102.78、9.41、3.99和9.30 g/kg.不同地形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及C:N、C:P、C:K、N:K和P:K均表现为漏斗>槽谷>坡地,全P含量表现为槽谷>漏斗>坡地,全K含量表现为槽谷>坡地>漏斗.RDA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对土壤C、N、P、K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比的影响极显著(P<0.01,下同),对容重影响显著(P<0.05,下同),而对pH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含水量与有机C、全N含量及C:P、C:K和N: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K呈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有机C、全N含量及C:K和N:K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P含量、C:P和P:K呈显著负相关;pH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不具相关性.[结论]茂兰喀斯特森林研究区内土壤有机C含量相对较高,N和P养分含量丰富;自然含水量是影响土壤C、N、P、K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
11.
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4711.42kg/hm^2,其中落叶量(3028.13kg/hm^2)和落枝量(748.02kg/hm^2)分别占64.27%和15.88%。常绿树种落叶量为2144.78kg/hm^2,落叶树种落叶量为883.35kg/hm^2。总凋落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在5、11和12月出现3个比较明显的峰值。落叶量最大值在11月,落枝量在1—2月出现峰值,落花果量主要集中在5和8月,其他量于5月出现全年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选取茂兰喀斯特森林漏斗、槽谷、坡地3种不同地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形的土壤酶活性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探究植物多样性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槽谷地形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大于漏斗、坡地地形的,脲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漏斗地形.不同地形间重要值排名前10的优势种各不相同.槽谷地形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漏斗及坡地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坡地地形.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间的关系较弱.植物可通过凋落物及植物根系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因酶的种类不同而呈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华林  龙翠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87-3990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槽谷、漏斗、坡地3种典型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漏斗森林,而坡地森林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地形部位的喀斯特森林中,漏斗森林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其次是槽谷森林,坡地森林养分含量最少;相关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伊犁昭苏草原黑钙土为对象,研究分析草原黑钙土有机碳含量、储量及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异性。【方法】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不同海拔高度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等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层厚度上的空间变异性。【结果】伊犁昭苏草原黑钙土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和碳密度不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且也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研究区100 cm处有机碳含量、储量和密度在海拔1 000~3 000 m分别为64.70~616.79 g/kg、4.49×10~(-8)~1.94×10~(-6)Pg/hm~2、3.26~194.27 kg/m~2。典型草原黑钙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储量和密度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r=-0.92,-0.943,-0.95),与土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9**,-0.968**,-0.966**)。【结论】伊犁昭苏草原黑钙土有机碳含量、储量与密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黔南喀斯特石灰岩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田、草本、灌丛)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1 556只,分别隶属3门8纲16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和类群数存在差异;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在垂直分布上表聚现象明显,其中杂食性和捕食性动物个体数的表聚性非常明显;类群数分布稍微不均匀,杂食性和捕食性动物之间相互竞争食物和空间资源,导致土壤动物类群数不完全递减;大型土壤动物在食物网的功能不同,对土壤的贡献也不同。如,一方面蚯蚓提高了土壤通气透水性,一方面则对有机物质进行粉碎,蚂蚁则参与对枯枝落叶的分解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蚂蚁可以用来评价土壤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兴隆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关系进行研究,为兴隆山森林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认识提供依据。以兴隆山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杄(Picea wilosonii)林、青杄-灌木林和青杄-箭竹(Fargesia nitida)-苔藓林为对象,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K和pH值,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兴隆山3种森林0~60 cm土壤层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容重0.33~1.31 g·cm^-3 ,总孔隙度50.84~83.13%,有机质20.10~235.00 g·kg^-1 ,全N 1.02~10.47 g·kg^-1 ,全P 0.35~1.93 g·kg^-1 ,全K 14.68~27.11 g·kg^-1 ,碱解N 54.49~620.80 mg·kg^-1 ,速效K 58.89~631.32 mg·kg^-1 ,pH值5.73~7.70;速效K、碱解N、全N和有机质变异系数较大,总孔隙度、全K和pH值变异系数较小。2)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在不断增加,总孔隙度、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和速效K在不断减小,全K和pH值无明显变化规律。3)有机质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全N、碱解N和全P呈显著正相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对容重、总孔隙度、全N和碱解N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对全P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减弱。4)海拔对山杨-白桦-青杄林和青杄-灌木林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和速效K有一定影响,但无明显变化规律;对3种森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全K和pH值影响不明显。在海拔2 300~2 700 m的阴坡,兴隆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是土壤深度与发育年限、植被类型、气候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深度对理化性质的影响程度明显要强于海拔高度;有机质与众多理化性质具有相关性,其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