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多效硅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硅肥对水稻分蘖速度、叶色、灌浆、抗病性、抗虫性、植株、稻米质量、产量有明显影响,可促进分蘖,提高灌浆速度,提早成熟,抗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抗倒伏能力,防虫。施硅区实际平均产量达8 151.75 kg/hm2,较对照(7 659.00 kg/hm2)增产6.4%,且水稻产量、穗数和穗粒数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本试验条件下 ,硅肥的增产效应与硅肥的种类有密切关系。硅肥不同施用量的增产幅度为 4 0 %~ 11.1%。最高产量施用量为 4 95kg/hm2 ,每公斤硅肥可增加水稻产量 1 6 9kg。硅肥的最佳经济施用量为 4 0 2kg/hm2 ,投入产出比为 1∶3 2。在氮肥基础上 ,硅磷钾肥配合施用的互作效应最高。施用硅肥可降低水稻倒伏率 ,提高水稻对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钙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使用本地常规硅肥相对于对照产量略有提高,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硅钙肥75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245kg/hm2,比CK1公顷增产390kg,增产率为5.7%,公顷增加效益897元。  相似文献   

4.
硅肥在水稻增产和抗倒方面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大田试验为基础,在宁粳4号分蘖初期追施硅素化肥,设置3种硅肥用量与不施硅肥作对比,结果表明:在90~150 kg/hm2范围内施用硅肥能够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颖花分化,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实现水稻增产;并能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合成较多同化物质,提高充实度及抗折强度,增强水稻抗倒性能,尤以120 kg/hm2施硅量增产效果最明显,达9.4%,150 kg/hm2施硅处理的抗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朱殿武 《农技服务》2009,26(8):51-51,161
通过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二次枝梗的分化、减少颖花退化和促进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产。增施硅肥150 kg/hm~2的水稻产量分别比增施硅肥75 kg/hm~2和不施硅肥的增产301.95 kg/hm~2、636.75kg/hm~2。施用硅肥必须同增施氮肥,才能充分发挥硅肥的增产增效作用。硅肥可以作基肥或追肥施用,作为追肥最好在水稻拔节前(1个叶龄之前)施下,以增加抗倒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2017~2018年度在湖北省稻油轮作主产区荆门市沙洋县进行了硅肥梯度用量试验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硅肥梯度用量为:0、60、120、180、240、300kg/hm2。结果表明,施用硅肥的所有处理均能促进生长,增加油菜的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增和角果粒数,其中对油菜角果数的增加作用最大;对千粒重没有影响;施用硅肥可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增产幅度140~265kg/hm2,增产率6.2~11.7%;油菜硅肥适宜用量为120~240kg/hm2,最佳施肥处理为180kg/hm2;施用硅肥的所有处理含油率、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芥酸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硅肥用量对水稻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硅肥用量对水稻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中,硅肥的适宜用量以300~450 kg/hm2为宜,经济用量以300 kg/hm2为好。水稻施用硅肥能显著增强其抗倒伏能力和抗病性,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增大穗型,从而协调穗粒重矛盾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钾硅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硅肥和其他施肥处理相比,在生育期上表现一致,对水稻有效穗数、成粒数和千粒重等方面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可明显地增加水稻的产量,经济效益明显。灯塔市钾硅肥的施用量以1 125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水稻作物上开展硅肥试验,研究探索了中量元素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硅肥对水稻增产具有促进作用,施用硅肥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但对千粒重作用不明显。每667m2施硅肥5kg时水稻产量最高,增产效益显著,其效益较每667m2施硅肥10kg处理和不施硅肥处理分别增加190.7kg/667m2、42.9元/667m2,增幅分别为11.1%、2.3%。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条件下,对生物硅肥和硅钙镁肥进行肥效试验,并探讨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硅肥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平均增产5.2%,施用40 kg/667m2和50 kg/667m2生物硅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分别是8.4%和7.5%.  相似文献   

11.
吴昊  杨万仁  王锐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35-36,48
以宁粳44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0、1500kg/hm2、3000kg/hm2和4500kg/hm2等4种不同施用量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00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肥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33.23%,有效穗数增加40.53%,每穗粒数增加69.84%,千粒重增加27.35%,籽粒产量增加45.7%,增产率增加34.92%.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了水稻土壤的养分含量.可见,合理适量地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肥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水稻增产,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 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硅酸钠作为速效硅肥在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2020年采用小区的试验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计硅酸钠不同用量梯度等5个处理,研究硅肥不同用量配施化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主要生育期通过调查植株性状,表明施用硅酸钠可促进植株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特别在水稻灌浆期,施硅肥增加了叶片面积,加快水稻抽穗进程。测产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硅酸钠45kg/hm2效果最佳,比对照公顷增产766.6kg,增产率为8.27%,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增加分蘖、提高穗粒数来实现的,配施硅酸钠能有效降低空瘪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硫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农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进行硫肥梯度对比田间试验,同时进行大区示范。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6.8%~11.4%,其中施硫肥45kg/hm2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45kg/hm2也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而增施硫肥67.5kg/hm2时,产量没有继续增加;在22.5~45.0kg/hm2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22.5kg/hm2时研磨品质较好。各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施用硫酸铜能改善水稻穗粒性状,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有效穗增加16.95万穗/hm2,增5.81%;每穗粒增加6.47粒,增加4.81%;水稻产量提高1023.2kg/hm2,提高11.95%。当土壤含Cu水平与试验地接近时,建议水稻施Cu量为3.75kg/hm2为宜,折施硫酸铜(Cu SO4·5H2O)15kg/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硅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宜的施硅量。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加比叶重和叶面积指数,能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施硅增产幅度为3.45%~15.69%。江汉平原地区水稻硅肥(Si O2)用量建议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8.
在单季籼稻上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增强抗逆性 ,增加产量。硅肥以作基肥和追肥 2次施用较好 ,施用量为2 2 5~ 3 0 0kg/hm2 。  相似文献   

19.
白浆土施硅肥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白浆土上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硅肥,可以显著地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以施硅量450~750 kg/hm2效果较明显。施肥量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穗粒数和空瘪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结实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穗数和千粒重,而空瘪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这表明施用硅肥主要从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和结实率等方面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