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5年3—4月、11月,在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ée危害的桉树人工林,采取逐株、随机抽取样树的方法调查油桐尺蠖越冬蛹分布情况;采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分析越冬蛹空间分布格局;室内人工饲养观察雌雄蛹形态、寄生蜂与成虫羽化、性比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油桐尺蠖越冬蛹在桉树林主要分布在距树干基部半径0~60 cm、深度0~10 cm的土层,呈聚集分布,环境因素是聚集原因。雌蛹臀棘端部分叉,雄蛹臀棘端部不分叉,雌雄性比为2.5∶1;成虫羽化孔呈纵裂状,羽化率为46.67%,雌雄性比为1.5∶1;寄生蜂为强姬蜂Cratichneunon sp.,羽化孔呈圆孔状,寄生率为29.33%,性比1∶1。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人工剪叶方法,模拟油桐尺蠖对油桐的为害。结果表明,油桐尺蠖的为害对油桐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桐油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害程度(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具有幂函数回归关系y=ax~b,按照Headley的防治指标原理,利用Chiang H C的防治指标计算公式,求得进行化防时,以成年树每株3龄幼虫数及卵块数为标准的防治指标分别为:第1代191.3条和1.06个印块;第2代212.8条和1.18个卵块。人工挖蛹的防治指标舞株蛹置为:第1代2.58个.第2代2.53个。  相似文献   

3.
文摘选     
油桐尺蠖的防治研究(袁荣兰,《浙江林学院学报》,1985,1:59—65)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在杭州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表土中或石块下越冬。1982—1984年在临安县进  相似文献   

4.
分月扇舟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分月扇舟蛾越冬代、一代幼虫在幼龄林中的测报技术及防治指标。研究认为,该蛾当杨树花芽长1cm,鳞片稍裂,平均温度达5℃时,越冬幼虫即上树啃食芽苞。3年生树有卵块株率40%以上,每株平均有1.5块卵;5年生树有卵块株率40%以上,株均卵块4块以上时需要防治。当年一代幼虫实施防治指标,3年生以下树及5年生以上树由公式:实施防治指标=防治指标/(1-寄生率)计算。  相似文献   

5.
橙斑白条天牛(Batoccra davidis Deyrolle)是为害油桐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各油桐产区均有分布。幼虫钻蛀树干,轻者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重者全株枯死。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嫩枝、幼果,造成枯梢、断梢和落果。我县1981年为害面积达六万亩,占全县油桐总面积的2/3。1982年地、县有关部门在卵洞公社调查,该社约有111589株油桐受天牛为害,占全社油桐总株数的10%,死亡株占1—2.60%,仅这一年因天牛致死约三万株,损失桐油近二万斤。全县因土壤、气候、地形、海拔及栽培品种的不同,该虫发生的情况也不尽一致,笔者于1981—1982年对它的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调查,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春尺蠖越冬蛹羽化特性及幼虫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us Erschoff越冬蛹羽化特性及幼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春尺蠖越冬蛹羽化高峰期在3月10—12日,羽化与气温密切相关,羽化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环境温度为13℃时羽化数最多,但当达到最大羽化数后,温度的变化对羽化数的影响不甚明显;羽化初期雌虫多于雄虫,以后雄虫增多,羽化后期雄虫数明显减少;春尺蠖幼虫聚集在树冠底层和中层的东面和南面。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采用K值法、扩散指标法、平均拥挤度m~*法,Tay lor幂指数法,Iwao的平均拥挤度m~*对平均数m的回归分析法,测定了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的空间分布型,并对其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赤松毛虫2龄幼虫、4龄幼虫、茧在油松天然林中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卵块的分布,在0.70块/株以下时为聚集分布,在0.7块/株时为随机分布,在0.70块/株以上时为均匀分布。在测定了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计算了2龄幼虫,4龄幼虫,茧,卵块在各密度下的最  相似文献   

8.
在油松纯林内选择6块样地,通过对抽测样木上卵、幼虫及树下土层中虫蛹的调查,对带岭新松叶蜂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其结果看出,该峰的卵、幼虫、蛹的空间分布均呈无确定数学模式的聚集分布,虫口密度越大,聚集度越高。其抽样方法,除蛹期的单对角线法外。各种方法均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主要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9.
松毒蛾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应用频数分布的卡方(X~2)检验法,I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毒蛾幼虫和越冬蛹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和越冬蛹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分布,其中越冬蛹的概率分布适合于负二项分布。对越冬蛹的聚集度指标,用刀切估计方法给出了指标的刀切估计值和估计区间。用Blackith提出的种群聚集均数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证明了松毒蛾幼虫和越冬蛹的聚集现象是由该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造成。通过分布型的测定,提出了数据统计代换的适宜公式,其中幼虫可选用对数代换和Taylor幂法则的代换公式;越冬蛹可选用对数代换、Iwao代换、Taylor幂法则代换公式。对Iwao回归模型参数α、β进行了偏离度的检验,表明越冬蛹的α、β值与0、1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枣尺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尺蠖SucrajujubaChu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浙江等省 ,以幼虫取食枣树的嫩芽 ,严重时也可将叶、花蕾食光 ,使树木形成光杆 ,造成大枣减产或绝产 ,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1 ] 。近 2 0年来的资料显示 ,对枣尺蠖研究工作大都集中在我国。现将近期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枣尺蠖在分布区内 1年 1代 ,以蛹在寄主树根周围 10cm深处的土层中越冬 (李榜庆[4 ] 所说的以老熟幼虫越冬是不准确的 ) ,蛹在果园内呈聚集分布[5] ,蛹在土层中的分布因深度的不同而不同 ,9~ 10cm土层…  相似文献   

11.
用5种聚集度指标对南疆林果有害生物主要天敌孪斑唇瓢虫(Chilocorus geminus Zaslavskij)卵块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卵块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空间图式是聚集的,卵块之间相互排斥;最适抽样数N与平均卵密度m及允许误差D的关系为N=(1/D)2[(-0.208/m)+1.704]。  相似文献   

12.
油桐卷斑螟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林间世代重叠。在福建南平,1年发生7代,以蛹在地面落叶中,少数在土缝中越冬。幼虫取食嫩叶、顶芽,对油桐幼苗造成严重损害,在桐林除食叶外,还能蛀食花蕾及幼果表皮,造成落花落果。幼虫5龄,老熟幼虫于卷叶内化蛹。卵多散产于叶背。结合秋冬垦复,清除落叶集中销毁,是压低发生基数的关键措施。要抓紧第一代幼虫防治,室内试验证明:2—3龄幼虫对多种农药敏感,林间以“741”烟剂防治幼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aria Guenée越冬代蛹8年的虫口调查数据,运用谐波分析方法建立了该虫的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并依据灰色灾变预测理论对该虫24年的发生面积资料进行GM(1,1)建模,测出了油桐尺蠖未来大发生的年份。  相似文献   

14.
栗瘿蜂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的卵、幼虫、蛹与虫瘿存在于寄主的相同部位,其空间格局一致。调查10块样地,计24393个样本,经频次分布的适合性检验,全部符合负二项分布,用Taylor、Iwao等人提出的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均系聚集分布,且聚集由环境引起。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的理论抽样公式进行理论抽样和负二项分布的接受与拒绝公式进行序贯抽样,建立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曲线与虫瘿的序贯分析图和序贯分析表。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掌握松毛虫的发生量,提高调查精度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选择6块具代表性的林地,对松毛虫蛹、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取样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蛹及越冬幼虫基本属于聚集分布,蛹期调查取样以Z 字形、越冬幼虫以对角线为最好,调查范围以树冠投影内为宜。本文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最佳取样株数参数表和越冬幼虫上树虫口估测参数表。  相似文献   

16.
鲁北平原枣尺蠖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 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17.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19.
桦尺蠖Bistonbetularia(Linnaeus)在青海省大通县一年发生1代。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为成虫活动期,产卵于树干基部的苔藓下及树皮缝隙中,以卵越冬。5月初孵化出幼虫,7月上旬幼虫下树在土中化蛹,10月上旬羽化。  相似文献   

20.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通过空间分布型参数Kuno指数、聚集指标I、m/指数、扩散型指标Iσ及α、β值分析结果,滞育期幼虫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应用空间分布型参数得抽样公式;序贯抽样累积虫量界限林间90%抽样可靠性指标;50条/m2需样地42块,200条/m2需样地22块,350条/m2需样地19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