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索适合黄土高原沟壑区金草鱼泉水池塘养殖模式,为金草鱼养殖提供借鉴依据,通过开展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和金草鱼与鲤鱼、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对金草鱼泉水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产量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比金草鱼与鲤鱼、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每公顷产鱼高出2682kg,每公顷纯收入高出30460.5元,经济效益可观,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模式更符合黄土高原沟壑区池塘养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虾养殖是高风险产业,其最大特点是容易发病,而一旦发病,又不容易治愈。若将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由于改变了纯养的养殖环境,维持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可极大的避免虾病的发生,为高产稳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原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是南美及中南美洲地区重要的养殖虾类,1987年最早由中科院海洋所引入我国大陆,至1994年,我国取得了南美白对虾全人工育苗及养殖试验的成功,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较早兴起规模养殖南美白对虾,我省从2000年开始试养,大多养殖户利用原来养殖罗氏沼虾的池塘进行淡水养殖,龙海市以东泗、东园、紫泥、角美等乡镇为最,养殖总面积在666.7hm2以上,每公顷单季产虾2250kg~3000kg。笔者根据多年推广淡水养虾的经验,将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南美…  相似文献   

4.
李广凤 《兽医导刊》2022,(2):151-152
天津市静海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天津市西南部,池塘养殖是我区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98%.90年代末,天津地区成功引进南美白对虾,由于静海区池塘土壤大部分为盐碱地,水质盐度为3~5‰,非常适合南美白对虾生长,套养南美白对虾成为静海区主要养殖模式;分别为以鲤鱼、鲫鱼为主套养南美白对虾,以虾为主套养草...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模式,配套养殖设施、养殖管理等措施,获得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模式,以期解决传统池塘养殖面临的低效益和柳州螺蛳粉原料供应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每666.67 m^2均产罗氏沼虾223.7 kg、环棱螺233.5 kg,每666.67 m^2均总产值1.285 1万元,每666.67 m^2均纯利润0.378 6万元,投入产出比1∶1.42,投资收益率41.77%;对照池每666.67 m^2均产商品鱼1 895.5 kg,每666.67m^2均总产值1.934 2万元,每666.67 m^2均纯利润0.163 5万元,投入产出比1∶1.09,投资收益率0.09%。采用罗氏沼虾与环棱螺池塘混养技术模式,可利用环棱螺的池塘底部生态净化作用,充分利用罗氏沼虾残存饵料,实现虾螺互利、虾螺产品双丰收,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综合效益,为柳州市螺蛳粉提供优质螺蛳原料。本技术模式与按照主养罗非鱼及套养其它鱼类的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666.67 m^2池塘利润提高2 000多元,利润率提高1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庆丰村村民徐建明在本村生态精养南美白对虾,多年来积极探索养殖经验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669m^2池塘可产成品虾3850kg,规格可达70尾/kg,平均每667m^2产量达550kg,平均售价28元/kg,实现总收入10.78万元,扣除总成本4.1万元,纯收入6.68万元,每667m^2平均净收入0.95万元。现将其精养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东台市东台镇养鱼专业户张树存2006年利用鱼池1.87公顷,进行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5月下旬投放虾苗130万尾,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管理,取得总产11500千克,获产值23.5万元,每0.067公顷单产410.7千克,平均产值8392.8元,创效益3215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养殖现状根据据国家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2007年,中国海水养殖虾产量70.99万吨,占中国养殖虾类总量的37.6%,其中南美白虾产量50.99万吨,占海水养殖虾总的比重71.82%。中国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主产区在中国南方沿海广东、广西、海南省。2007年,两广、海南3省区养殖南美白虾产量38.6万吨。  相似文献   

9.
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一来越冬养殖产量高,一般可达6000~9000kg/hm2,高产的可超过15000kg/hm2;二来对虾价格较高,作为高档水产品应节上市,利润比常规养殖能高出60%~70%,越冬虾纯利润可达75000~150000元/hm2。要想冬季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以下"六好"措施要做到:1选好塘选择交通便利、日晒充足、平整、清洁无污染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冬季低温时间短,气温回升快,养殖技术水平高,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范围逐年扩大。有报道说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以每年0.53万~0.8万hm^2的速度逐年扩大。冬棚越冬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1/15hm^2(亩)产750~900kg,获利l5000元已不是新闻了。  相似文献   

11.
对虾素属于先天免疫系统中抗菌肽分子的一种,是对虾类水生动物防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免疫效应分子。试验以凡纳对虾对虾素2(penaeidin-2,PEN-2)分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究抗菌活性相关的细菌结合功能、蛋白酶活性抑制作用及抑菌作用,来探索PEN-2分子的抗菌功能。结果显示,凡纳对虾PEN-2分子具有较强的体外结合细菌的功能,能够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的活性,但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斑点叉尾鮰病毒(CCV)感染宿主范围和CCV病暴发的水温条件.本研究将斑点叉尾鮰、鳙鱼、加州鲈、鲫鱼、南方大口鲇、鲤鱼、胭脂鱼、岩原鲤、四川白甲、草鱼鱼苗各250尾,体质量约为25 g,随机分成102组,每组20尾,分别通过浸泡感染、胸腔感染和胸腔感染暴发温度实验,实验期14 d.结果表明,.加州鲈和南方大口鲇对CCV非常易感,25℃斑点又尾鮰和南方大口鲇死亡50%,加州鲈40%死亡;28℃斑点叉尾鮰和南方大口鲇全部死亡,加州鲈75%死亡;鲤鱼也会感染但不死亡,实验的其它鱼类没有组织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研究结果表明CCV对加州鲈和南方大口鲇敏感,暴发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3.
洪湖鱼类物种组成及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2004年3个时间段对洪湖5个取样点鱼类资源的调查分析,结合历史资料,结果有:共记录到鱼类42种,隶属6目11科;以鲫、黄颡鱼、餐条和红鲌为优势种,草鱼、鲶、鳜、乌鳢等较大型鱼类在数量上呈下降趋势;对鲤、鲫的年龄组成分析表明种群呈低龄化趋势。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2个子试验来研究饲料或养殖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2个子试验所用凡纳滨对虾的初始均重均为1.06 g左右。在试验1中,5组对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D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0.3(D2组)、3.0(D3组)、3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D4组)和80.0 mg/kg益生菌A(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制剂;D5组,作为阳性对照组)的5种试验饲料;在试验2中,4组对虾全部投喂试验1中D1组饲料,并在试验开始前向1 m×1 m×1 m水泥池(有效水深0.7 m)的水体中分别投入0(d1组,即D1组)、0.4(d2组)、4.0 mg地衣芽孢杆菌(d3组)和40.0 mg益生菌B(为市售复合益生菌净水剂;d4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此后每隔7 d再分别补充0、0.2、2.0 mg地衣芽孢杆菌和20.0 mg益生菌B。每组均设6个水泥池,每个水泥池放养80尾对虾。试验1和试验2饲养时间均为8周。试验1结果表明:D1~D4组对虾的终末均重显著高于D5组(P0.05),但D1~D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D2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5组(P0.05)但与D1、D3和D4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2、D3、D4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1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D4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D2和D5组较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D4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饲料中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以D4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D1、D2、D3组(P0.05),但与D5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补充地衣芽孢杆菌对对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d3组对虾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SOD活性和T-AOC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2组对虾肝胰腺溶菌酶(LZM)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1组对虾肝胰腺MDA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无论是添加在饲料中还是泼洒在养殖水体中都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综合考虑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地衣芽孢杆菌在饲料或养殖水体中的添加效果优于益生菌A或益生菌B;综合试验1和试验2的结果,地衣芽孢杆菌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添加量应控制在0.3~3.0 mg/k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海带渣添加比例及其酶解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试验进行了如下2个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和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试验(试验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配制海带渣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3.0%、5.0%的6种饲料(分别记为D1~D6组),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0)g的凡纳滨对虾49 d后,对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进行测定。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海带渣酶解产物应用效果试验(试验2):在试验1得出海带渣适宜添加比例为3.0%的基础上,以试验1中添加3.0%海带渣饲料作为海带渣对照组(A组),再分别用β-葡聚糖酶酶解海带渣(B组)和蛋白酶酶解海带渣(C组)等量替代A组饲料中的海带渣,投喂初始体重为(1.00±0.1)g的凡纳滨对虾56 d,试验结束后测定对虾的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胃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虾。试验1结果显示:D4、D5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5组对虾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海带渣添加比例的增加,胃中胃蛋白酶及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述3种酶的活性均以D5组最高,且D5组血清中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结果显示:与未经酶解的海带渣相比,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并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B和C组对虾的胃中纤维素酶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B和C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活性以及C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由此得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海带渣的适宜添加比例为3.0%。海带渣经β-葡聚糖酶酶解后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而海带渣经蛋白酶酶解后可提高凡纳滨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对其生长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共配制出4种等氮(42%粗蛋白质)等脂(8%粗脂肪)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各添加组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0%添加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0%添加组(P0.05)。1.0%添加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肥满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对全虾以及肌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酵母水解物对肠道的皱襞宽度、微绒毛高度和上皮细胞高度影响不显著(P0.05)。而2.0%添加组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0.5%添加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血清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且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也在1.0%添加组达最大值。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同时对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健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岷县草地牧草病害、有毒植物危害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岷县天然草地总面积 2 1.9万hm2 ,通过抽样调查 ,牧草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等 ,引起产草量下降 ,品质变劣 ,牧草损失 4 8.2万t/a ,经济损失达 1.2亿元。草地有毒植物共有 12科 19属 2 8种。调查了毒草分布及危害情况 ,其中小萱草和水杨梅对羊的危害极大。牲畜由于饥饿等原因误食毒草引起中毒死亡的大家畜 550 0匹 /a ,羊 750 0只 /a ,损失 1170万元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60尾初重为( 5.52±0.09)g的草鱼苗,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设为D0、D1、D2、D3、D4、D5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投喂用0、10%、20%、30%、40%、50%玉米DDGS替代豆粕的6种等氮饲料,饲养3周.结果表明:玉米DDGS添加量在30%以下时对草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量在40%~50%时草鱼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指标试验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力50%组显著高于0、10%和30%组(P<0.05);20%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东台市注重蚕桑规模经营,形成蚕茧资源优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1.42万hm2(公顷),年产茧1.625万t,1/5hm2(亩)桑收入达到1850元。该市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蚕桑生产,抓蚕桑基础建设,优化养蚕布局,加强产、加、销衔接,搞好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0、100、150和300 mg/kg桑叶黄酮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0 d。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可促进凡纳滨对虾肠道肠绒毛发育,增加肌层厚度,添加100 mg/kg桑叶黄酮组绒毛高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组肌层厚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可增加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0.05)。3)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100和150 mg/kg桑叶黄酮组弧菌属(Vibrio)与添加50、100和150 mg/kg桑叶黄酮组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各桑叶黄酮添加组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与添加100、150和300 mg/kg桑叶黄酮组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促进凡纳滨对虾肠道发育,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