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种类目前已知感染马铃薯的病毒约有18种,类病毒1种,类菌原体2种。有9种是专门寄生于马铃薯上的病毒,其中国内已发现7种。其余侵染马铃薯的9种病毒是来自其他寄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般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1发病症状大多数病毒病在得病当年症状不明显,但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症状逐年严重。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病症状: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明显变形,叶脉不坏死。马铃薯条斑  相似文献   

3.
<正>1.犊牛下痢1.1病因:下痢是一种临床综合症,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犊牛出生后因感染大床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可引起伴有败血症的肠炎极其下痢,至于病毒性下痢在初生的犊牛较少感染。作为饮食性胃肠炎也可出现下痢,主要由于真胃疾病,喂奶不清洁,喂奶时牛奶温度较低,或过高温度,舐食污染物,饲喂过饱,或蛋白质含量过高导致。关于下痢的病原菌作用,通常由于细菌在产道内(特别是在十二指肠)大量繁殖,改变了肠道内的酸碱度以及其他生化状态,抑制了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该病在陕南稻区的发展历史较长,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过量施用氮肥等原因,使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日益加重,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病株率15%~40%,减产10%~30%;严重者病株率达50%~100%,减产50%以上,出现不能抽穗和植株腐烂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生理病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第二类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1.倒伏1.1发生原因1.1.1密度不合理。玉米田间布局不当,株行距过小,密  相似文献   

6.
<正>松材线虫、该线虫属蠕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总科、伞刃属。线虫成虫虫体长约1毫米,雌虫尾部近圆锥形,末端圆;雄虫尾部似鸟爪,向腹面弯曲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虫害。它是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病害。一、发病症状病原线虫侵入树体后,松树的外部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色,流动,萎蔫,而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的针叶红褐色,当年不脱落。松脂停止松材线虫病症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  相似文献   

7.
<正>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叫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发病规律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尤其在水稻抽  相似文献   

8.
<正>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叫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1.发病规律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尤其在水稻抽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般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一、发病症状大多数病毒病在得病当年症状不明显,但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症状逐年严重。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病症状: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明显变形,叶脉不坏死。马铃薯  相似文献   

10.
正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病害,属世界性水稻病害,在70多个国家发生此病。我国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产幅度一般为10%-15%,发病严重地块甚至颗粒不收。1.发病症状分为稻粒瘟、苗瘟、叶瘟、穗颈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重。1.1稻粒瘟:在稻粒的护颖、颖壳上发生黑褐色小斑点。稻粒瘟增加了种子的带菌率,是次年苗瘟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粗缩病,俗称小矮子玉米、小老爷玉米。是玉米极易感染的病毒危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降低玉米产量。粗缩病的主要特征:玉米苗期感染此病后,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不往高长;成株期感染此病,上部节间缩短,雄穗花轴缩短,果穗短小,结果少,此病害从玉米苗期到抽穗期间均可感染此病,发病后极难根治,早期预防是根本出路。粗缩病毒不能通过土壤和接触传播,只能由灰飞虱传播病毒。一、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给牛的养殖造成影响。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抵抗力弱,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诱发病毒病害的主因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所引起的。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般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1病发症状1.1花叶病毒病。大多数病毒病在得病当年症状不明显,但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症状逐年严重。马铃薯普通花叶  相似文献   

14.
正作物缺素症状是指作物因缺少某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影响体内的正常的物质代谢而在植株外观上表现出来的生理病态症状。随着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投入的增加,根据木桶原理,中、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通过掌握中、微量元素缺乏作物的症状,可以及时地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1.发病症状如症状先在老叶上出现,说明缺乏的是氮、磷、钾、镁、锌。由于这些元素在作物体内具有再度利用的特点,当作物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于17世纪引入欧洲以来,逐渐认识到叶片皱缩和卷曲能使马铃薯减产,至20世纪,人们才认识到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减产的主要因素.随着对病毒研究的深入,目前已发现在马铃薯上有25种以上病毒或病毒病,但不是所有病毒都能严重危害马铃薯,主要的马铃薯病毒,以及其它作物病毒引起马铃薯的病毒病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病害,是世界性的流行性和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现已知的稻瘟病种类有19种之多.水稻从发芽到收获期间都可能受到侵害.稻瘟病寄生在水稻的体内,由于寄生的位置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根据发生的部位,分为菌稻瘟,叶稻瘟,节稻瘟、谷粒瘟、穗稻瘟.  相似文献   

18.
正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不单发病迅速、危害严重,而且发生普遍;不单在国内各省都有发生,而且在国际上也普遍发生;不单露地普遍发生,而且保护环境栽培中也普遍发生。在发病季节,一周左右时间就可使成片的植株发病,形成减产30-50%的惨局。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很多人能够明确识别,但据笔者接触的不少生产者中,还有不少人不能明确进行诊断,尤其是常与叶片上发生的细菌性角斑病混淆,因而在防治上常常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生理病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第二类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现将玉米生理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玉米空秆1.发病症状玉米空秆是指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籽粒。目前  相似文献   

20.
<正> 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没有严格季节性。现将其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为7~10天。 1.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体温41℃上下,稽留不退,皮肤和粘膜发绀和出血,一至数天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