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白潜叶蛾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濮阳选用杀铃脲等4种不同浓度杀虫剂对杨白潜叶蛾幼虫进行了田间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5%杀铃脲SC、10%吡虫啉WP和48%毒死蜱EC1000倍效果最好,喷药后11 d相对防效均为100%;其次为10%吡虫啉WP、1.8%阿维菌素EC、5%杀铃脲SC和48%毒死蜱EC 1500~2 000倍,相对防效在88%~98%。本着经济、有效、环保的原则,建议生产上在幼虫危害初期用5%杀铃脲SC 1 500~2 000倍树冠喷施或与其它3种杀虫剂2 000倍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3.
2008—2010年对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Herrich-Schaffer)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杨白潜叶蛾在河南省濮阳地区1a发生5代,代数比较整齐。以蛹茧主要在树干粗皮缝内、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6~78粒,产于杨树叶片正面,90%在侧脉旁。孵化后幼虫直接钻入叶片内潜食叶肉危害,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之后叶组织枯焦。幼虫老熟后有吐丝下垂习性。9月上中旬第5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并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成虫具趋光性,♀♂比为1∶0.93。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3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为杨白潜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SP)。 相似文献
4.
5.
6.
7.
杨树发生虫害比较普遍,针对杨白潜蛾和杨双尾舟蛾的危害症状及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鉴定,了解并掌握其生活史及习性,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杨小舟蛾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周至县分布最广、受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危害最重的8年生15号杨在不同失叶水平下的材积损失,确定了其经济防治阈值。在测定杨小舟蛾幼虫食叶量及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杨小舟蛾各世代的防治指标,拟定了其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杨扇舟蛾是湘北平原湖区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1年发生5代。主害代第3~4代(6~8月),每头幼虫的平均危害量分别达到143.27 cm~2和141.42cm~2。人工模拟第3代幼虫的危害状况,受害1次就能对当年材积生长造成极显著影响。经测定分析表明,50%的失叶量为受害的允许临界值。并确定第2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100片叶,第3~4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0头/100片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对榆斑蛾三年的观察和实测数据,就其食叶量、卵死亡率,幼虫死亡率三个方面分析,计算出榆斑蛾的防治指标值,并提出在防治中合理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桃潜叶蛾在翼城县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结合实践对桃潜叶蛾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银潜叶蛾的危害、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害与识别 1.危害情况:杨银潜叶蛾在我区发生普遍,主要危害小青杨、小叶杨、加拿大杨、中东杨、北京杨以及速生杨等,被害率高达100%。苗木及幼树受害严重时,几乎无一完整叶片,叶片后期皱枯,虽然不能导致苗木死亡,但严重影响苗木或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多年来对杨潜叶蛾的监测调查及科学有效的防治实践,总结了杨潜叶蛾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利用性激素诱捕调查、防治方法。性激素诱捕防治方法简单,便于造林单位和林农及时发现、控制杨潜叶蛾虫害。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梢小卷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样子松的结实量与树龄的关系作的分析,对樟子松梢小卷蛾幼虫蛀食樟子松的花、芽和2年生球果,造成的樟子松结实量的损失作了估计,提出了种子的损失率公式:Z=(4.017+(1+k)I)x;防治密度指标为:x=Q/97.47×[4.017+(1+k)I]R。进而得出化防密度指标为0.34%,生防密度指标为0.70%。 相似文献
18.
国内桃潜叶蛾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桃潜叶蛾是一种危害桃树等果树的虫种,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危害加重,对其防治与研究等方面受到重视。系统地综述了桃潜叶蛾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影响因素、虫情调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状况,对该虫今后在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对制定该虫综合治理策略和方案也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松叶小卷蛾是国内1993年发现的新种,幼虫共4龄,营隐蔽生活,蜕皮时转移危害。应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烟雾剂,用药量5l/hm^2、80%敌敌畏乳油烟雾剂,用药量6.3l/hm^2,采用烟雾机喷烟雾施药,防治油松叶小卷蛾药效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喀左县首次发现蚀叶蛾,主要为害马蔺。文章论述了辽西地区蚀叶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现律,并对蚀叶蛾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深秋成虫羽化期,使用森得保杀虫灯的灯诱效果较好,防后有虫株率只有3%~6%;于5月中旬在幼虫2~3龄时,采取1.2%苦烟乳油1 400倍液、0.9%的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Bt乳剂2 500倍液或20%杀铃脲悬浮剂4 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研究结果为蚀叶蛾的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