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播种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烂种、烂芽、烂根、烂茎现象,病情严重时造成棉苗枯死,病轻的也使棉苗生长缓慢,开花晚,结桃少,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棉花苗期病害可分为两类:一是地下根部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二是地上叶片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轮纹病、炭疽病等。以棉苗根病为主。1三种棉苗根病的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1.1发病症状。立枯病引起发病的是一种立枯丝核菌,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极少数潜伏在棉子内外。播种后开始侵害种芽,出苗后主要侵害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严重时茎周呈黑褐色,直至倒伏枯死。炭疽…  相似文献   

2.
棉花苗期发生的病害约有十余种,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重要的一类是引起烂种、烂芽、茎基腐和根腐.常见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其次为猝倒病、枯腐病等.主要发生在子叶期至二叶真叶期.由于根茎过于幼嫩,抗病能力弱,易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烂;另一类以为害子叶、真叶及茎部为主的茎枯病、疫病、黑斑病、轮纹病及苗期枯萎病等.对生产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前一类.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棉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棉区分布很广,已发现的棉苗病害有20余种,北方棉区危害最严重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发病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90%。尤其在多雨、阴湿、低温或冷暖气候剧烈反复时最易发生,且往往是混合并发,成灾较多。轻的引起僵苗、病苗,重的导致烂芽、烂根,叶枯茎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死亡。苗期主要害虫是蚜虫,造成棉苗皱缩、卷叶,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棉苗枯死。棉花苗期病虫的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棉田高产。种子包衣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的一项先进技术,也是促进种子产业化和标准化、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  相似文献   

4.
棉花营养钵育苗 ,如采用乙草胺播后芽前除草 ,极易出现药害 ,其症状与棉苗立枯病症状相似 ,均表现幼茎呈现黄褐色斑 ,严重时棉苗死亡。在生产上应予以区别诊治。1发生症状1 .1棉苗立枯病症状。在接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斑 ,日渐扩大 ,向内凹陷变成黑褐色腐烂 ,而使棉苗倒伏枯死 ,叶片极少受为害。1 .2乙草胺药害症状。整个幼茎表皮呈现黄褐色 ,部分子叶柄也出现黄褐色。药害较轻时 ,内部维管束为绿色 ,药害缓解后 ,可逐渐恢复生长。药害较重时 ,侵染维管束 ,导致茎秆枯萎 ,与棉苗立枯病症状极为相似 ,叶片也不受为害。2发生特点2 .1病源…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棉花》2007,29(1):38-39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其中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对棉苗的危害也最严重.  相似文献   

6.
邢光耀 《江西棉花》2008,30(1):63-63
棉花苗期病害的种类较多,已发现有20余种,常导致烂种、烂芽、烂根、叶枯,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不能一播全苗,甚至要翻种,影响早发。苗病按照其发病部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病,主要包括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常造成烂种、烂芽、根茎腐烂,造成整株、成片死苗;另一类是叶病类,主要包括黑斑病、角斑病等,危害叶片,使叶片枯焦,影响幼苗早发。由于棉苗病害种类多,往往混合发生,因此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棉种处理与及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棉种处理1·1精选棉种及晒种播种前必须精选高质量棉种,经硫酸脱绒,以消…  相似文献   

7.
敦煌市棉花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敦煌市的传统产业 ,由于受市场影响 ,棉花连作比较严重 ,一般连作 4~ 6年 ,有的地块甚至达 1 0年左右 ,而且近几年棉花播种后阴天多、气温低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导致苗期病害发生严重 ,死苗。往年该市棉苗死亡率在 1 .2 %左右 ,较重年份达 4%以上 ,较重地块达到 1 2 .4%。危害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棉苗立枯病 ,且常与棉苗炭疽病、红腐病混发。1主要症状棉花播种后至出苗前若遭病菌侵害 ,就会烂种、烂芽 ,不能正常出苗。出苗后半月内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 ,其症状为棉苗接近土表的根茎部出现黄褐色斑点 ,后呈长条状褐色凹…  相似文献   

8.
选用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奥瑞根)、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立枯磷及清水(对照)对棉花种子进行拌种处理,研究了5个处理下棉苗主要根病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以及棉花苗期单株鲜物质质量、单株干物质质量和真叶数.结果表明:奥瑞根拌种对棉苗主要根病的相对防治效果与保苗效果优,对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  相似文献   

9.
在棉花播种出苗期间,立枯病和炭疽病等引起的根病相当普遍,是导致烂种、病苗和死苗,造成棉田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五十年代以来,国内防治棉苗立枯病,使用五氯硝基苯与防治炭疽病的汞制剂混合(即五赛合剂)拌种,效果良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防治棉苗根病的主要方法。近年,农药公害问题普遍受到重视,有机汞制剂由于对人  相似文献   

10.
棉花苗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和西北棉花主产区,春季低温、多雨、高湿,春寒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有时气温下降到15℃以下,导致冻害。持续低温高湿容易诱发苗病(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和猝倒病)的大发生和大流行,导致烂子、烂芽和死苗,缺苗断垄严重,长势参差不齐,对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很不利。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防控苗病、保全苗、培育壮苗和促进早发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1查苗补稀棉花播种后 ,因雨涝、低温、病虫为害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易造成棉田缺苗断垄。为保证种植密度 ,待大部分棉花出土后 ,于缺苗断垄处扒土检查 ,及时补种补栽。对因播种过深影响出苗者 ,扒去一部分表土 ,使棉苗微露地面 ,以助苗出土 ;对因烂子、烂芽或种子落干而造成缺苗断垄的 ,需将预留种子浸种催芽后再补种 ;对出苗后因病虫为害等原因造成缺苗且此时补苗已晚的 ,可田间带土移栽备补苗。2中耕松土苗期中耕 2~ 3次 ,可起到提高地温 ,增加土壤透性 ,减轻苗病 ,消灭杂草等作用。棉苗出土刚显行时 ,即在棉行两边骑行浅锄“梦花”,…  相似文献   

12.
棉花苗期病害的抗性鉴定赵敬霞,王忠义河北石家庄市农科院050041棉花苗期的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在常年普遍发生,春季多雨年份,死苗严重,尤其是穴播地膜棉,成穴死苗,死苗率为30%以上,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此,我们结合育种对4种类型棉...  相似文献   

13.
人参、西洋参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参、西洋参的病害共有30余种,从发病部位可分为地上部病害、表土中病害和地下部病害。地上部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斑点病、褐斑病、茎斑病)、疫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表土中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茎腐病等;地下部病害主要有锈腐病、根腐病(细菌侵染)、菌核病、疫病  相似文献   

14.
王智广  崔书瑞 《中国棉花》2007,34(12):38-39
1苗期病害棉花苗期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红腐病、根腐病、枯萎病、茎枯病、疫病、黑班病、轮斑病、角斑病等10余种之多,其中以引起烂种、烂根、死苗的立枯、炭疽、猝倒、根腐、枯萎等病害为害性最大。(1)发生特点:如果说棉田多年连作、病菌基数较大和春季低温、高湿的恶劣天气是导致“棉花死苗”的“罪魁祸首”,那么,品种的抗病性偏差、种子药剂处理不好(购买的商品种子使用种衣剂质量较差,或自留种的不拌种、拌种农药质量较差等)、不晒种(发芽势弱、出苗率低)、播种过早(由于温度低而造成出苗期延长,棉苗长势偏弱)等因素,则是造…  相似文献   

15.
<正>预计2022年棉蚜、棉盲蝽、棉叶螨、棉蓟马、棉铃虫、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苗病(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将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烟粉虱、斜纹夜蛾、红叶茎枯病等病虫在局地发生。为做好2022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平度县棉苗根病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造成缺苗断垅、迟发晚熟及减产降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潍坊市农科所对病株分离结果表明:我县常规栽培的棉田,红腐病、炭疽病较多,地膜覆盖棉田立枯病比例较大。如筛选防治棉苗根病有效药剂,从  相似文献   

17.
敌克松防治棉苗立枯病效果好棉苗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俗称烂根、黑根、腰折病等。此病在大部分棉区均有发生,而且较为严重,特别是低温多雨的天气,常造成烂种,烂叶和死苗,一不少地区常因立枯病发生进行补种、移苗,造成全因棉花生长不平衡。影响了产量,甚至...  相似文献   

18.
人参、西洋参病害共有30余种,从发病部位可分为地上部病害、表土中病害和地下部病害。地上部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斑点病、褐斑病、茎斑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表土中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茎腐病等。地下部病害主要有锈腐病、根腐病(细菌侵染)、菌核病、疫病、红皮病等。各种病害大多是真菌侵染,而且各种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临清市地处黄淮平原 ,棉花常年种植面积 2 .33万公顷。近几年来 ,棉花苗期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 ,2 0 0 4年流行更为严重 ,1 0 0 %的田块都有发病 ,平均病株率 5 5 .5 % ,重者达 90 %。1发病特点1 .1发病集中 ,侵染期长。始见期同常年 ,但流行集中于 5月上旬 ,棉株在整个苗期均受到侵染危害。1 .2病害混发严重。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和猝倒病等苗期病害均有发生 ,且在同一块棉田混发严重。调查发现 ,立枯病发病最重 ,其次为红腐病和猝倒病 ,再次为炭疽病。1 .3盖膜、放苗晚和播种早棉田发病重。此次病害流行与地膜覆盖关系非常密切 ,…  相似文献   

20.
1查苗补缺为保证种植密度,待大部分棉苗出土后,于缺苗处扒土检查,及时补种补栽。对因播种过深影响出苗的,要扒去部分表土,使棉苗微露地面,助苗出土;对因烂子、烂芽或种子落干造成的缺苗,要及时对预留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对出苗后因病虫为害等原因造成缺苗,且此时补种为时已晚的,可于田间带土移栽备补苗,或采取剔稠补稀的办法,使稠密处的棉苗移栽至缺苗断垅处。2及时间定苗基本齐苗时,要及时间苗,适时定苗,防止高脚苗,去除虫苗、病苗、弱苗、过大苗及无头苗。对拔除的棉苗要及时带出田外深埋,以防病虫蔓延。3及时中耕破茬麦收后,及时将小麦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