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通过披针叶黄华碱对小鼠毒性试验的研究,复制出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中毒病理学模型。结果表明,小鼠一次性灌服总碱200mg/kg时,即出现急性中毒死亡,由此大致推断其LD50≤200mg/kg;对慢性中毒小鼠的血液生化检查中发现,披针叶黄华碱可使小鼠体内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升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含量升高,尿素氮(BUN)浓度下降;对慢性中毒小鼠的临床病理学检查中发现,以心、肝、肺、肾实质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尤其是以肝脏、肾脏的损伤较为严重,也说明披针叶黄华碱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可能是肝脏和肾脏。  相似文献   

2.
李勇  张学礼  许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23):118-119,182
目前,一些植物中的生物碱成分已被开发成抗癌药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很好的临床效果[1-2]。披针叶黄华碱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3-4],特别是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披针叶黄华碱所含的生物碱成分多样,生物碱单体是否具有抗癌作用及在总碱中所起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对披针叶黄华碱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草场有毒植物——披针叶黄华的化学防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运峰  严文梅 《四川草原》1996,(4):22-25,55
披针叶黄华为草地常见多年生有毒植物,靠根茎繁殖,最难彻底防除。着重研究了地下茎的生长发育特点并试验确定2,4-D丁酯是禾草草场上防除披针叶黄华较好的选择性除莠剂,在披针叶黄华集中出苗期以后施用,剂量在1.5~7.5kg/ha内,均可有效杀伤其植株,当年防除效果达85%~90%。次年应继续喷施,才能彻底灭除。  相似文献   

4.
4只杂种奶山羊按5g/kg体重剂量投服披针叶黄华干草粉,分别于试验的第0、7、14、28、35、42天采血样作血常规、血清酶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检验,并每天观察临床症状,试验结束时剖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受试羊于试验的第30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机体消瘦,被毛粗乱,于试验的第41天出现运动异常,驱赶时突然倒地;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升高,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显著(P<0 05);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与试验前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 01);血清尿素氮从第14天起显著下降,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 01);剖检变化以组织器官肿大、出血为主,组织学检查以组织脏器出现空泡化为主,超微结构检查,首次观察到肝脏胶原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5.
披针叶黄华试管苗玻璃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试管正常苗和玻璃苗为材料,从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2方面探讨了披针叶黄华试管苗玻璃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玻璃苗叶表皮细胞不完整,栅栏组织退化消失,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发育不完全而出现大的裂隙腔,茎维管组织分化不完全等都与正常苗的解剖结构有较大差异。在生理生化方面,与正常试管苗相比,玻璃苗的组织含水量增加3.80%,纤维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别降低85.72%和26.31%;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分别降低43.75%,53.36%和45.83%,而叶绿素a/b升高了27.1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及干物质积累较正常苗低38.71%, 46.37%, 30.77% 和26.85%;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则高112.5% 和16.40%。说明玻璃苗的茎叶解剖结构与正常试管苗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脂质过氧化加剧,膜结构和功能受损,使其水分代谢、光合能力、蛋白质合成和糖代谢方面显著不同,生理功能发生了紊乱。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二十几年来阿左旗绵羊披针叶黄华中毒病的流行情况及典型病例.涉及7个群1141只羊,其中绵羊762只。发生中毒的绵羊196只.中毒率25.72%.死亡85只,死亡率43.37%.治疗23只,治愈21只,治愈率91.30%。披针叶黄华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89.70、粗灰分8.20、粗脂肪3.10、粗纤维16.50、粗蛋白14.60、钙2.13、磷0.09、无氮浸出物47.30;营养元素含量(mg/kg):铜8.380、锌10.400、铁443、锰50.700、钴0.300、硒0.189;总生物碱含量1.89%.其中含有14种化合物.12种化合物已鉴定出分子结构,2种待定。生物碱中起主导作用.造成动物中毒的主要是臭豆碱、黄华碱和金雀花碱三种。用小白鼠和山羊分别进行毒性试验,以不同剂量的总生物碱给小白鼠灌服,300mg/kg体重的2—3.5min内急性死亡.剂量为200mg/kg体重的7d出现死亡,其它在14d左右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剖栓尸体,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每天以5g/kg体重剂量的毒草干草粉饲喂山羊.30d后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状,剖栓尸体,除心脏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外.其它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缘披针叶黄华叶片形态特征对海拔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披针叶黄华叶片形态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机制,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对披针叶黄华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厚、叶干重、比叶重和比叶面积的影响,分析了披针叶黄华叶片形态特征对海拔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增加;低海拔地区披针叶黄华的叶厚显著高于高海拔的地区;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周长等表现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海拔与光强、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长、叶面积分别与土壤含水量、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P0.05),主要受土壤pH的影响;叶片厚度与海拔、光强和土壤全氮含量之间显著相关(P0.05),主要受光强影响(R=0.641,P0.05);叶干重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主要受空气温度,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影响(R=0.856,P0.01)。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披针叶黄华采取了减少叶面积和叶厚度的策略,叶片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小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用寇氏法测定了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取70只昆明系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序贯法测出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率的最小剂量和0%致死率的最大剂量,染毒测定其LD50。结果红茂草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为1777.5 mg/kg,95%可信限为1585.7mg/kg~1992.5 mg/kg。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有毒植物披针叶黄华内生真菌种类与种群分布情况,本试验以采自青海的披针叶黄华为试验材料,用表面消毒法对样品消毒后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结合形态学鉴定和5.8S 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应用MEGA7.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从披针叶黄华中共分离获得29种内生真菌,分属于7纲、9目、11科、12属。披针叶黄华内生真菌总相对分离频率为79.31%,其中,叶的内生真菌种类最多(41.38%),茎次之(37.93%),种子(13.79%)和根(6.90%)相对较少;根据系统发育分析,所有内生真菌分属于两大种群,种群间亲缘关系较近。综上表明,披针叶黄华内生真菌种类丰富,青霉属是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0.
披针叶黄华含有多种生物碱类物质,这类物质是引起动物披针叶黄华中毒的毒性成分,但其也具有祛痰、止咳等药理作用。目前,披针叶黄华所含的生物碱种类已被广泛报道,而关于该植物中生物碱单体提取、分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该试验采用柱层析分离法,从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中提取到2种结晶,进一步应用薄层层析、气相—质谱联用和红外光谱法对获得的结晶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结晶Ⅰ为黄华碱,推测结晶Ⅱ为四氢脱氧阿艮亭碱。结果表明,该试验采用的方法简便、可靠,能够成功地对披针叶黄华所含的生物碱单体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2种结晶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寇氏(karber)法测定了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取9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2)g.以10%丙二醇生理盐水为溶媒,按序贯法测出川楝素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率;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组间剂量比设定为1.2,染毒测定其LD50.结果川楝素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3.84 mg/kg,95%可信限为12.46~15.37 mg/kg.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寇氏法进行了加益粉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加益粉对实验动物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7591.89mg/kg体重,LD50的95%可信限为9375.07-6113.64mg/kg体重,说明加益粉安全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豚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钡,饲养15 d后,统计了试验豚鼠的存活数与死亡数.结果显示,亚硒酸钡注射液对豚鼠的安全剂量为60 mg Se/kg体重,其LD50为77.481 9 mg Se/kg体重.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活疫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全国广泛推广使用的疫苗,其效力检验十分必要,而伪狂犬强毒毒价测定则是效力检验的一个必要前提。本实验选用BHK-21细胞及家兔和小鼠实验动物,来检测PRV的TCID50和LD50,旨在找出基于家兔和小鼠两种实验动物PRVTCID50和LD50之间的关系,以简化该苗的效力检验过程。结果表明:用兔子做效力检验时,可以用TCID50代替测LD50。  相似文献   

15.
MDMA(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俗名“摇头丸”。该药传入我国内地之后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新型毒品。本文通过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方法测定MDMA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研究它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研究表明,MDMA对昆明系小鼠经灌胃给药的LD50为27.35mg/kg体重,腹腔注射的LD50为42.85mg/kg体重,试验鼠表现出高度兴奋、尖叫和冲撞,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此研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该毒品的毒性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岗梅根醇提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寇氏(k-rber)法测定了岗梅根醇提液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岗梅根醇提液腹腔注射的LD50为37 786.27 mg/kg,95%可信限为33 744.27~42 315.55 mg/kg。表明岗梅根醇提液属实际无毒级,临床日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