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会调查是提升地方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社会调查的作用,对农村社会调查在不同课程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索,并运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农村社会调查在提高学生素质和应用能力方面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2.5%的学生赞同农村社会调查是一项提高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大任务,农科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农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农科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路径,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农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机制,并在高等农业院校进行推广与应用,全面提升农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院校研究生服务社会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院校研究生服务社会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在于传播理念、提供信息、发现问题和提高农业与农村主体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研究生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改变高校的培养模式,特别需要既具有综合素质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  相似文献   

4.
蔡茂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221-224
农村科技人才包含人才数量和人才素质两个要素,它们直接影响农业强省的建设和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从广东农业科技人才现状分析入手,调查广东农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农业行业的数量与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实证分析广东某农业院校的涉农专业毕业生,从事农业行业的状况,进而从政府、高校、学生3个层面分析提高广东农业科技人才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东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充分满足广东农业科技人才的数量和素质安全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认同程度。结果显示:同学们希望专业课程能够更多地考虑社会需求,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此,农业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灵活、更科学,以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农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教改实验探索已势在必行。探究提升农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促进农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健康发展,是全面提升农业院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是农业院校开设的必修课。物理学推动了农业科学的发展,对培养和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农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伯努利方程"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了"以激发兴趣为策略,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业院校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北京农业大学谭向勇,程贵铭当代科学的重要特点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业院校相继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但由于农业院校自身存在教育理念单一、学生认识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农业院校在全面推广人文素质教育十多年后仍然人文素质教育薄弱,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普遍不高。为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来推动高等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特色化建设思想,以提高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对《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计算机科学前沿学科与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将不同层次实践环节有机融合、互为补充。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更全面,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院校为提高农科大学生人素质,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探讨了农村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调查我国农科大学生素质现状和存在问题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分值加权迭加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初步构建了21世纪初的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是从社会对农科人才的需求标准出发而设定的,各指标的权重值则采用了特尔斐(Delphi)法确定。  相似文献   

14.
地方农业院校培养大学生村官,在政策保障支持、生源基础、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本等方面优势明显。地方农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全人"的培养,在道德建设、社会责任、实践能力、调查研究、群众工作等方面统筹规划,要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基层农村的用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对高等农业院校素质教育工作认真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个人因素限制、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用人单位对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别、婚孕、校别歧视以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制约。为提升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个人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农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政府应完善女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制度,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文章根据农业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及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指出对农业院校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与参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文章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文化素质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师资、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推广方面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以及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的定位,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应从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三个途径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事环节教学是农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知识的沟通与渗透,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农事环节教学面临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实际工作中取得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循环"的农学类专业农事环节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探索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不能满足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快速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家畜环境卫生学进行教学改革探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