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坚持不懈地向荒漠化作斗争─荒漠化动态与防治荒漠化进展综述今年6月17日,是《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简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完成制订一周年,也是第49届联合国大会115号决议确定的第一个“世界防...  相似文献   

2.
气象与荒漠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前言当今生活在100多个国家的10亿多人民面临着世界范围的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420多亿美元,弓I起贫困、饥饿和社会动荡,有“地球的癌症”之称。它的主要威胁区域是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带[‘)。“荒漠化”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法国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奥布里维尔(Aubreville)1949年出版的(气候、森林和热带非洲的荒漠化)。作者虽然没有在该书中明确地定义荒漠化这一词的确切含义,但是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西部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发展过程,划分了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荒漠化阶段,并分出极易、较易、较难三种潜在荒漠化等级,分别测算了面积,做出了图表。说明了风蚀与水蚀过程的特征。阐述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提出了退耕还牧封沙育草、实行防风蚀耕作、发展灌溉农业、合理轮牧、保护植被等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学方法在荒漠化监测中应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锋 《干旱区研究》1997,14(1):69-73
在对景观生态学和荒漠化概念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考查了景观生态学方法在荒漠化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重点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变化的评价指标与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绿洲荒漠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针对目前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大量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位于极端干旱区的民勤绿洲作为研究样区,在对绿洲荒漠化特点及其发生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绿洲沙质荒漠化发生的边界范围,荒漠化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灌丛沙堆发育程度,土壤、植被、人为因素,地貌形态及其发育程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套以地面工作为基础的绿洲沙质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荒漠化监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新世以来我国主要沙地和沙漠景观动态变化与全球气候波动对应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荒漠化监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在时空两方面影响着我国的荒漠化监测,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在空间范围上对土地荒漠化的不同影响。这包括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度和灵敏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里海沿岸的石油工业与荒漠化管祖德,吴焕宗编译里海沿岸在发展石油工业时,由于对自然生态状况考虑不够,其结果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出现了荒漠化。在一些地区,如奥特拉乌斯克州埃姆宾和诺沃博加亭区,荒漠化已达到40%,面积达115.5万ha,其中严重荒漠...  相似文献   

8.
宁夏土地沙质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夏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现状、形势、防治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因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而导致的宁夏土地沙质荒漠化是影响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对此,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沙质荒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评价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目前有关荒漠化及荒漠化评价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荒漠化评价的理论框架。内容包括荒漠化评价的原则和任务、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和评价类型、荒漠化的气候分区、荒漠化发展程度的判定标准、荒漠化评价的尺度和技术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阿巴嘎旗近期牧用草地资源荒漠化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阿巴嘎旗草地资源类型及荒漠化环境为基础,分析该地区实行牧业生产承包制以来的自然和社会生产条件,对草地资源荒漠化环境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土地退化过程。民勤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通过分析该县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 ,认为该地荒漠化土地在面积、程度上都在扩大和增强 ;荒漠化土地的形成是在自然因子配合的情况下 ,人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对民勤县荒漠化的防治目标、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分别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处于季风边缘区的太仆寺旗2000年与2005年的TM4、3、2波段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并对TM遥感影像进行合成、增强、纠正、镶嵌和人机交互判读,生成两期的荒漠化动态变化图。在GIS软件支持下,建立了两期的荒漠化现状数据库,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建立2000-2005年沙质荒漠化土地转移矩阵和运算动态度,分析北方环境敏感区荒漠化变化。分析得出: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51121.6hm2;中度和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68948.8hm2和-5978.7 hm2。其中,1/3的中度荒漠化土地逆转成非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土地。重度风蚀荒漠化转变成轻度风蚀荒漠化的面积2168.9hm2。而非荒漠化土地变成了轻度风蚀荒漠化土地达21393.9hm2。但是非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35374.5hm2。而且重度和中度荒漠化土地演变成轻重度风蚀荒漠化土地也很多。因此,总体而言,太仆寺旗荒漠化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自然环境明显改善,这归功于大力实施荒漠化防治措施的结果。但是也存在非荒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力度不够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局部地区的荒漠化迅速发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论荒漠与荒漠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荒漠与荒漠化的内涵及演变,提出了其异同点和荒漠化发展程度评价中零水平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干旱区形成的古地理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的论述了自第三纪以来我国干旱区形成的原因及古地理过程,并将全过程分为森林化(过程)时期、草原化(过程)时期以及荒漠化(过程)时期,以及每一时期的特征及对现代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生态环境制图的理论与方法 --以土地荒漠化图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荒漠化制图是生态环境专题制图的前沿领域,按照现代制图学的原理和土地荒漠化的分类体系,综合制图区域自然及人文要素的时空特征,应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不同时期的专题类型图。新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化时代数字制图技术在土地荒漠化专题制图中的应用潜力,极大地丰富了专题制图学的内涵。同时,体现了专题地图高度的灵活性和强大的选择性,良好的现势性及动态性,制图过程的智能化及制图载体的多样化。本研究重点讨论了荒漠化类型的制图综合,专题要素的表现手法以及制图过程的数据挖掘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77年和1984年对全球荒漠化状况及其趋势的评估之后,1990—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对荒漠化的重新定义,又一次组织专家对全球荒漠化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结果汇编成“联合国荒漠化防治计划执行情况和荒漠化现状”一书,是关于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及其分布的最新资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研究提出,“荒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干燥半湿润地区(干燥地区)不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荒漠化气候类型湿润指数区划法的结果和我国一直沿用的干燥度法气候区划资料,结合我国特定的气候、自然地理条件对其进行了对比和深入的分析认为,直接利用湿润指数法对我国进行气候类型划分,其结果大体上与我国的气候特点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表现为:这种划分使我国的湿润区面积有所扩大,达到国土总面积的62.8%,极干旱区面积有所缩小,仅占国土总面积的26%,荒漠化区占34.6%,各个气候类型区有所北移。本文利用温润指数与干燥度相关性的理论推导成果.求出了由干燥度推导的湿润指数荒漠化气候类型区划面积,其结果是我国的湿润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4.5%,极干旱区面积占5.4%,荒漠化区占50.1%。但这种推导仅是一种理论求值方法,不能作为实际准确的数据应用,其目的仅在于对荒漠化范围的修正提供方法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以扎鲁特旗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建立土地荒漠化数据库.结果表明:扎鲁特旗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率达28.88%.荒漠化类型有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南、北部严重而中部较轻,农牧交错区比纯农区和纯牧区严重.地形地貌、松散的土质以及干旱多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土地荒漠化的基本条件,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人口剧增是间接原因,而管理失误才是土地荒漠化的根源.要遏制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严峻态势,必须加强管理,控制人口,改革土地利用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重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荒漠化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发展趋势、论述中国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荒漠化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荒漠化防治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向慧  卢琦 《干旱区研究》2012,29(5):913-919
荒漠化防治标准化是林业建设、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成功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国内外荒漠化防治标准化发展现状和我国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在生态与环境恶化、荒漠化土地面积仍有可能继续扩展的背景下,对荒漠化防治标准化的整体需求,提出了我国荒漠化防治标准化的发展目标、主要内容以及今后荒漠化防治领域应研究制定的关键标准;最后,从组织机构建设、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对荒漠化防治标准化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