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图书馆文化建设分为四个文化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图书馆物质文化的重心是物质资源的多样性和物质资源的动态平衡.图书馆制度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走向理性的标志,在文化理念和精神的完善上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文化与信息文化在图书馆目前与未来的存在中是相互涵化、转变和一体同构的.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分为形象、道德、服务、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单位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的分析,认这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必须扎根于社会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3.
文红  唐德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00-2702,2715
旅游开发使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日显重要.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对一定区域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适度开发.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来,在提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从文化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4.
从《红高粱》到《英雄》,张艺谋的文化电影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现,明显地表现出从俗文化到雅文化,从传递负面信息到正面信息,从批判到赞赏的转变。而造成这些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为生存而求变;二是张艺谋本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5.
〗对湖湘文化探源,不能单向度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最早文化因子,而是要从地域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多维地思考把握湖湘文化的渊源。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态、特质,都须在地域文化间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够说明。湖湘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既是两种文化层的交流互动,又是两种文化源头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运用近年来中、西文化研究的有关范式,从文化堕距、文化分层、文化选择、文化形态、文化自觉等方面对大学文化进行剖析,指出大学文化是高层次文化,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书卷气息与大众习俗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统一。大学文化带有继承性、创新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先导性等特点。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主要表征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7.
和谐乡村文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文章在和谐理念下解析乡村文化的内涵,审视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积极探索和谐乡村文化建设的策略,即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复杂体系,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个相关联的层次。那么,如何发展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呢?笔者认为,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根据建设现代企业的要求,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因素,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的昆虫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虫文化现象。有关昆虫的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昆虫的食用、昆虫的药用、昆虫的养殖、虫害的防治等方面;有关昆虫的精神文化层面主要由昆虫的神话与神化传说、昆虫与文学、昆虫与绘画、昆虫的崇拜、昆虫与民俗等构成。  相似文献   

10.
李丰春 《现代农业》2007,(11):105-106
贫困文化是我国农村贫困的根源。"输血"或"造血"式扶贫之所以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的贫困文化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着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脱贫致富。本文在对贫困文化进行界定之后,对其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归纳,进而探讨如何消解贫困文化,实现文化富民的途径,以期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借鉴和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世纪公园梅园是在公园原有绿化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方风格较为明显,是现代园林中的新型梅园。其植物景观具有豪放大方、亲切近人、色彩协调等特点,梅花的运用使得公园主题凸现,彰显出了西方风格的植物景观中东方特色造景元素。下一步梅园植物景观优化,可从细化植物景观布置、丰富林冠线变化以及进一步增加中国特色元素等方面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2.
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梅园是该园"二十八园"之一。利用现代公共空间的设计手法,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力求在设计中通过对我国梅文化的着力诠释,体现出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精神风骨。同时,通过对隋唐城里坊遗址的保护,探索历史遗址保护和现代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设计手法,形成双赢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很多传统艺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也是在其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道教中的"道法自然"、隐逸以及矛盾对立并生的思想都在文人园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道法自然"是指园林中的选材、布置都尽可能与真正的大自然相一致,园林是一个小自然;隐逸思想的影响使得园林中的景点布置大多曲径通幽,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矛盾对立并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人园林中的意境,使其更具文人气息。文章从道教的中心思想出发,着眼于中国古代文人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文化为基点,试图找出道家思想对园林建设的影响,并最终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探究文化与建筑间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都市休闲农业园在建园过程中存在的大量资源浪费问题,在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以重庆地区都市休闲农业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40个都市休闲农业园,从"节约"的角度对其植物景观构建进行研究,剖析其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深度挖掘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特征,探讨节约型植物景观构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中央公园是集园林景观、休闲及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园林。在景观构成特征上实现了江南古典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相融合,水体、人文、沙漠及植物景观相结合,中外文化相渗透,休闲、娱乐设施合理分布等园林观和造园思想。为我国城市特色共公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主要针对梅渚生态园方案的创意休闲进行分析和评论,提出了将天象和八卦应用于生态园休闲规划的方法。在文中阐释了创意手法与休闲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为生态园实现生态、艺术和旅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观光农业园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农业园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融农业生产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其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一直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通过研究观光农业园的起源、内涵及发展,总结了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园的分类,从规划原则及特点、景观资源特征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将观光农业园分为高科技综合型、生态休闲度假型和特色主题型三大类型,旨在为今后对我国在观光农业园的分类研究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林继卿 《农学学报》2017,7(12):85-91
为研究福州私家园林的空间模式,以三坊七巷的小黄楼西园、二梅书屋、水榭戏台、王麒故居、林聪彝故居5 处私家园林为例,在分析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园林空间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封闭性静态空间、封闭性动态空间和开敞性静态空间3 种模式,并提出3 点建设福州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的建议,分别为巧妙地将雪洞与假山相结合、“三教合一”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利用假山与建筑的衔接突破场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阐述由水果种植园向水果类休闲生态游园区转变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确保水果休闲生态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沭阳县官墩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农业观光园的建设需要以一定的农业生产为物质基础条件,通过景观规划和景点的设计来满足游客休闲观光和游憩活动的需要。以沭阳县官墩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为例,对其条件进行SWOT分析,指出其规划思路和具体的规划方法,以为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