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7~12月,采用样带调查、红外相机法和访问调查的方法,对广东惠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种群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野猪种群的平均密度为2.9~4.5头/km~2,保护区野猪个体总数量在64~99头之间,冬季野猪种群的平均密度为1.6~3.3头/km~2,保护区野猪个体总数量在35~72头之间。野猪日活动高峰期为2:00~4:00,其次为20:00~22:00。野猪主要危害果园、菜地;假人、家犬、围栏是当地村民的主要防治措施,其中假人和家犬的防治效果不明显,围栏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甘肃陇南山区野猪危害日趋严重,危害农作物和伤人事件频发,危害范围从林缘深山区向浅山区扩大。从2020年秋季到2021年春季,对陇南2016~2020年5年间野猪危害事件进行了统计调查。经综合分析,提出了完善、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人为干扰野猪危害,易地搬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猎捕调整种群数量,建立野猪动态预警系统等野猪危害防控对策。而捕杀作为直接措施,可以迅速降低野猪种群数量,减少危害;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易地搬迁作为有效措施,可在食物及空间上形成人与野猪的隔离,减少或消除野猪危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野猪危害农林作物的报道逐年增多,野猪与当地居民对环境资源的竞争和矛盾越来越突出,该研究调查了野猪危害的特征和野猪危害情况,将为后期野猪防控提供基础数据。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于2021年秋季和冬季,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该区域野猪危害特征及当地居民对野猪危害的反应。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溧水区野猪危害的主要农作物有红薯、玉米和花生,危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危害时间多发生在傍晚和夜间。野猪危害多发生在林地周边、山脚或丘陵山区内的林区。部分受损居民对野猪危害已采取了简单的防控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主管部门应尽早建立快速有效的野猪危害评估与损失补偿机制,并积极引导和增强当地居民对野生动物的容忍度与保护意识,以缓解当前面对的人兽冲突矛盾。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与野猪的冲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加,主要表现在野猪损坏农作物、伤害家畜和传播疾病等方面。为什么野猪会危害农作物?是森林里没有足够的食物,还是野猪的种群数量过多了?人类与野猪的冲突关系到对野猪保护的实际问题。很久以来,野猪危害农作物事件一直存在并很可能将持续下去。过去,玉米、  相似文献   

5.
清凉峰保护区野猪种群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2月~2007年3月,整个冬季历时3个月的时间,我们系统调查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的种群状况。结果表明,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平均密度为4.23±0.76头/km2,数量估计为457±82头;从空间范围来看,它们主要分布于海拔900~1100 m之间,占总数量的47.7%;从栖息的生境类型来看,它们主要栖息于灌木林中,占48.6%,依次为荒草坡和乔木林,各占29.7%和12.6%。基于上述结论,笔者对保护区内野猪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片,占保护区面积的33.7%;野猪主要分布点海拔为800~1000 m,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7.
欧亚野猪是人们熟知野猪的学名,其环境适应性极强,从温带到热带、从半干旱气候至热带雨林均有分布。由于近年来我省野猪种群不断扩大,逐渐影响到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生产生活,加之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相关部门和学者对野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摸清小寨子沟保护区野猪分布、活动情况,为野猪种群数量调控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采用样线调查的方式对保护区内野猪栖息地适宜性和选择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最大熵模型运行结果优秀(平均AUC值为0.918),可以用于栖息地评价。较适宜和适宜栖息地面积为81.76 km2,占保护区面积的18.42%,不适宜和次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分别占57.57%和24.00%。海拔和土壤类型都是重要的环境变量,小寨子沟保护区野猪活动痕迹在暗棕壤区域活动占比最高,主要活动海拔段集中在1 500~2 500 m之间,占活动痕迹总数的74.20%。其原因是野猪更倾向于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区域活动,气候、地理、生物、人为等环境变量均是影响野猪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调查法、跟踪调查法及访问调查获得西双版纳-普洱交界地区分布的亚洲象共189头,全部归入一个种群。根据种群、亚种群、象群及独象的等级划分和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下分5个亚种群,分别为勐养亚种群(70头)、六顺亚种群(45头)、思茅港亚种群(26头),云仙亚种群(4头),江城亚种群(44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的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种群数量较大的波动性说明该地区野生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种群扩散较为严重;2)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化、种群扩散是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3)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种群扩散势必造成新分布区严重的人象冲突。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在寄主植物上的空间分布规律,更好地开展星天牛种群调查和精准防控,在武汉地区选取受害严重的6条城市道路,对星天牛幼虫在寄主植物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上的不同高度、不同方位的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在悬铃木不同高度层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星天牛集中分布在树干1~2 m和5 m以上,占比分别为21.63%、19.01%,其次是2~3 m、3~4 m区段,在根基部分布较少,占比1.80%。方位对星天牛的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1~2 m区段虫孔数量与整株虫孔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根据1~2 m区段虫孔数量可预测整株星天牛的幼虫虫口数量。因此,在星天牛虫情监测与精准防控时,应结合种群空间分布差异合理施用不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隨着野生动物自然保护效益的不断提高,一些珍禽异兽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特别是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诸如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野猪,其种群数量增长十分明显,对农作物的危害愈来愈严重。如何尽快地对这些兽类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相对数量,在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野猪种群现状及其生境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野猪在黑龙江省有广泛的分布,近十年来,由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野猪的栖息生境有了较大改善,其分布区尚未出现明显缩减现象。自1995年以来,全省林区实行禁猎,枪支全部收缴,使得野猪种群数量得以恢复和壮大。全省野猪种群调查数量已达26470头,森工林区增长速度明显,自1992年至今已增长了约55.5%,年递增率达约7.4%。野生的生境选择与与食物的丰富度十分密切,尤其偏爱蒙古栎林。  相似文献   

12.
在惠州选取4 个桉树林区,对油桐尺蠖Buasra suppressaria 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油桐尺蠖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不同高度层、不同方位,尺蠖幼虫数量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尺蠖数量分布最多的为中部,中部尺蠖幼虫占各层尺蠖总量平均达55.97%~65.34%,最高的可占尺蠖幼虫总数的67.74%;同时,在不同方位上,尺蠖种群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位,其次为东、西两方位,分别占幼虫总数的34.59%、22.56% 24.81%。因此,进行该虫监测与防控时,应合理利用尺蠖种群在不同方位与高度的分布差异,重点防范中部层与南方位枝条并重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13.
猕猴是国家II级保护动物,德宏是云南猕猴重要分布聚集区域。为掌握云南德宏野生猕猴种群特征并加强管护,2017年1-12月采取半结构访谈和路线调查的方法,对猕猴分布区域、种群数量、活动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德宏猕猴共有166-252群,共计6 988-7 927只,94. 5%-95. 3%分布在保护区、国有林及集体林内,近30年来出现群减少、数量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将为德宏州猕猴科学管护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1—3月,采用雪地足迹计数法和样带法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8条样带中有13条样带发现有华南梅花鹿,这13条样带构成一个狭长地带;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梅花鹿种群最低密度为0.90头/km^2,最高密度为2.79头/km^2,平均密度为1.84头/km^2,种群数量为104(51~156)头。研究揭示,华南梅花鹿主要在海拔800-1200m的范围内活动,栖息地植被类型以草甸和灌丛为主。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月至12月,利用样线调查法并结合红外相机调查对勐海县曼稿保护区勐遮片区的印度野牛种群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印度野牛活动时间主要集中于1—2月以及4—5月,活动区域主要为勐遮片区的南双岭村周边范围内,分布面积约173 hm2,红外相机拍摄到个体数量最多为5头,成年雄性2头,成年雌性2头,未成年个体1头,印度野牛常于夜晚20点至清晨6点间活动。为有效保护该区域印度野牛,并吸引印度野牛进入保护区内,应加强日常巡护管理,扩充及增大现有人工硝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线法对新疆西昆仑地区野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运用Distance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密度为3.075头/km2,北山羊(Capraibex)的种群密度为1.27头/km2。在设定的3个调查区域:矿区、公路区、低干扰区内,岩羊的种群密度依次为:2.55头/km2、3.17头/km2和4.38头/km2;北山羊在3个调查区域的种群密度依次为:0头/km2、2.28头/km2、0.16头/km2。对动物群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公路的对动物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矿点分布对动物的分布和行为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及访问调查对云南江城县、思茅区和景洪市交界活动的野生亚洲象群的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及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分布有3个象群,种群数量总计为45头,其中,成年雄象7头,亚成体雄象3头,幼体雄象2头;成年雌象27头,亚成体雌象1头,幼体雌象4头(含一头新生象)。根据中国亚洲象种群、亚种群的划分方法,将该区域活动的亚洲象群体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中的江城亚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分析结果显示,该亚种群中雌象占比(72.7%)明显高于雄性(27.3%),性比适当;处于繁殖(75.6%)和未繁殖(24.4%)年龄的个体比例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呈增长型亚种群。数量大、年龄结构、性比合理、活动范围较大,且与其他亚洲象群之间交流频繁是本亚种群长期保持数量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冬季,采用大样方调查法对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虎、东北豹的主要猎物资源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虎、东北豹在保护区的猎物主要有狍子,群数量为1 996只,种群密度达2.78只/km~2;野猪的种群数量为1 276只,种群密度为1.79只/km~2;梅花鹿的种群数量最少,仅67只,在保护区内的分布密度为0.094只/km~2。通过对东北虎、东北豹猎物生物量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总的猎物生物量达183 836.70 kg。  相似文献   

19.
“猪”多麻烦 我们该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今普通市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的提升也令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然而,随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同时,它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增加,比如损毁庄稼事件在北京市各郊区频繁发生,偶尔还会有野猪撞人发生。根据北京市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野猪种群约有1000只,分布在北京山区,栖息地类型为山地阔叶林、灌丛、低海拔草地。资料显示:"狍、斑羚、野猪的数量在逐步增多,其中野猪数量  相似文献   

20.
岩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内蒙古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物种,为准确了解保护区内岩羊的分布及种群数量,2022年4~5月,采用样线法开展岩羊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岩羊主要分布在格尔敖包(岩画沟)和鸡鹿塞,其次是苏木图沟和阿贵庙沟,零星分布在鸡鹿塞西沟、乌斯台沟和查斯口沟;种群数量估算为490±140只,密度为0.008±0.002只/hm2,遇见率为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