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奶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产奶性能的发挥和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场的奶牛繁殖力一直徘徊不前,情期受胎率在60%左右,造成奶牛生产中的损失.为提高奶牛繁殖力,我们自2003~2005年应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在繁殖力上搞试验,通过两年来的技术试验,奶牛情期受胎率达70%,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奶牛场的效益。所以提高奶牛受胎率,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成为了增加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措施。下面就怎样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浅谈几点措施。1做好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奶牛适时输精的前提,选择适宜的输精时间是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为此我们要重视发情鉴定工作,在最适宜的时间给母牛输精。可通过外部观察、试情、阴道检查和直肠检查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 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母牛的繁殖力,提高情期受胎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奶牛的情期受胎率一般较低,根据南方黑白花奶牛育种科研协作组统计,使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平均情期受胎率为45%,但场与场之间差异很大,有的高达60.0%以上,而有些场仅在30.0%左右。我场多年来平均情期受胎率一般在40.0%左右,不容易提高。但据我们试验分析,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到  相似文献   

4.
实行产后监护提高奶牛繁殖力山东省日照市良种奶牛场(276800)韩圣光为提高奶牛繁殖力,我场1993年制定了奶牛产后监护措施,使奶牛情期受胎率、总受胎率分别由上年的70.5%、79.2%提高到79.6%、85.5%产科患病率由32.1%下降到6.8%...  相似文献   

5.
奶牛情期受胎率低一直是困扰奶牛业的难题。据统计,大部分奶牛场奶牛情期受胎率低于60%,使奶牛胎间距延长,影响了奶牛繁殖率和产奶量,增大了饲养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如何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牛受胎率的高低与牛的营养状况、配种时间、配种技术、冻精技术及健康情况有关。本文探讨提高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应该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在家畜改良工作中 ,很多从事改良工作的同事普遍反映 ,奶牛情期受胎率很低 ,有的受胎率仅5 0 % ,给饲养奶牛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严重打击了饲养户的积极性。随着农业部奶业行动计划工程及省奶改工程的实施 ,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 ,增加农民收入 ,刻不容缓。近几年 ,本人从事改良工作 ,共冷配奶牛 1 0 0 0余头次 ,情期受胎率 85 %左右 ,冷配黄牛 1 .5万余头次 ,情期受胎率 90 %以上 ,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请同行们借鉴。1 造成奶牛受胎率不高的原因造成奶牛受胎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先天性原因 ,如子宫颈位置不正 ,阴道狭窄 ,畸…  相似文献   

7.
浅谈提高奶牛受胎率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是否受胎是奶牛养殖者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奶业先进国家,在针对农场管理的研究中发现,成年母牛的受胎率在过去的近40年中下降了20%。而奶牛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重要指标。如何提高奶牛受胎率成为奶牛养殖者最关心的问题。奶牛的受胎率受遗传、环境、营养、饲养管理、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提高奶牛的受胎率提出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奶牛繁殖力与头年单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力与单产作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总受胎率、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受胎率与奶牛单产均有极显著(P<0.01)的强正相关关系:年繁殖率与奶牛单产呈显著(P<0.05)的强正相关;空怀天数、半年未娠率、胎间距与奶牛单产均有显著(P<0.05)的强负相关作用。繁殖力对奶牛单产的综合决定程度为86.23%。上年平均空怀天数与本年平均胎间距呈极显著(P<0.01)的强正相关,建立回归方程,早期预测胎间距、奶牛单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概念和相关繁殖指标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含义与意义,以及提高奶牛21天情期受胎率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TAI)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国良 《中国奶牛》2008,(12):33-35
应用生源结合诱情素的定时输精程序。对不发情、卵巢静止的奶牛以及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发情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74%,而正常配种的情期受胎率为49.8%.提高24.2个百分点;对卵巢静止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有效率为97.2%,情期受胎率为64%:对产后60-75天发情正常的奶牛应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情期受胎率为68.6%,按正常方式配种的奶牛情期受胎率为45.6%,情期受胎率提高23个百分点。结论:定时输精程序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具有明显效果.适合国内饲养条件下任何奶牛场使用。  相似文献   

11.
对查哈阳农场太阳湖分场场区繁育点1997年配种年度奶牛产后配种记录的整理,调查和分析了568头奶牛产后配种记录,情期受胎率为51.7%。1奶牛产后第1次配种时间与情期受胎率568头奶牛产后第1次配种时间平均为85.7天,情期受胎率为51.7%。详见表1。表1奶牛产后第三次配种时间与情期受胎率从表1看出,产后第1次配种时间除少于50天者,情期受胎率无显著差异。产后50天以内情期受胎率较低,产后70~89天情期受胎率较高,这时期是奶牛产后第1次配种的理想时间。对产后3个月以上不发情奶牛应进行检查,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使奶牛产后尽快…  相似文献   

12.
提高母牛受胎率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奶牛情期受胎率波动很大,现将提高受胎率的方法归纳如下:1 提高配种员技术水平与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必须加强对配种员的技术训练,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程。并强化对配种员的管理,采取年度情期受胎率、一次配种受胎率指标考核,按考核成绩发放上岗证,持证上岗。2 掌握母牛发情、排卵、适时配种  要达到适时配种,必须通过直肠、阴道检查,了解母牛发情征候和排卵规律,做好母牛发情配种记录,建立预测发情制度。3 注意精液的质量,严格精液管理 要提高精液质量,其一,要养好…  相似文献   

13.
2对奶牛情期受胎率有影响的几个因素2.1季节与奶牛情期受胎率季节对奶牛情期受胎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南方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影响更大,实验结果显示:在春季,奶牛情期受胎率平均在44%,秋季平均在35.9%,这两个季节的受胎率相对较高;在冬季情期受胎率平均在34.5%,相对偏低;而在夏季只有23.9%,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的高低,是影响繁殖性能高低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养殖奶牛经济效益的关键.奶牛情期受胎率除了受环境、技术、个体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还与牛的营养状况、配种时间、配种技术、冻精技术及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本文探讨提高奶牛情期受胎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奶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可达到60%以上,年总受胎率达到85%~90%。但是目前我省多数奶牛场和奶牛小区受胎率偏低,严重影响了我省奶牛生产和奶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季节、不同胎次、不同发情方式及不同泌乳天数等因素对奶牛单个情期受胎率的影响,选取2169头奶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奶牛秋冬季配种受胎率较春夏季高,冬季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春、夏两季(P<0.05),初产奶牛情期受胎率高于经产奶牛(P<0.01),自然发情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同期发情药物处理奶牛(P<0.01),不同泌乳阶段对受胎率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7.
随着奶牛性控冻精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应用性控冻精进行人工输精,是快速高效扩繁高产奶牛的有效途径,在生产实践中,情期受胎率偏低是推广性控冻精的技术障碍。作者总结了多年来性控冻精使用情况取得的好效果,得出结论是育成牛情期受胎率为67.2%.1-3胎成年奶牛情期受胎率为57.9%.本文对奶牛性控冻精应用和提高高产奶牛性控冻精情期受胎率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从1986年1月至1987年10月,在浙江省对537头黑白花奶牛及部份其他家畜进行了提高情期受胎率的临床试验。奶牛的情期受胎率一般为40—50%。情期受胎率低使经济遭受很大的损失,每推迟一个情期受胎,一头奶牛的经济损失一般达500元左右。若推迟到炎  相似文献   

19.
养猪场母猪的繁殖力和情期受胎率直接决定着养猪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优化母猪繁殖力和情期受胎率是促进养猪业发展的关键。现将笔者多年来在技术管理过程中优化母猪繁殖力和情期受胎率的管理体会介绍于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加强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1对种公猪进行科学的饲养为了满足种公猪的营养需要,每千克日粮中消化能不低于3000千卡,粗蛋白水平不低于18%,至少要含10~12克钙,7~9克磷和7~8毫克的胡萝卜素。要定时定量限制饲喂,加强运动,每天分两次,每次40~50分钟。在炎热的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因为夏季公猪食欲不强,精子数量减…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我国奶牛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就是繁殖力较低,情期受胎率一般只有50%左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迅速而有效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则是目前养牛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1适时配种奶年发情持续期较短,外部表现不很明显,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