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沾化冬枣萌芽前枝条对尿素的吸收、分配及再利用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沾化冬枣(Zizyphus.Jujuba Mill.var.inermis Rehd.)由于果实采收较晚,养分贮备时间短,而早春花芽分化与枝叶生长同时进行,且花量大、开花持续时间长,加剧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竞争.据对苹果、桃、杏、沧州小枣、葡萄[1-10]等的研究表明,根外追肥可以缓解器官间的养分竞争.但在冬枣上,萌芽前根外追施氮肥的效应未见报道.为此,利用15N标记尿素在萌芽前涂抹冬枣头枝,对其吸收、分配和再利用规律进行了研究,以其为冬枣合理施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水平对莴苣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莴苣(Asparagus lettuce)是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蔬菜,它富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和钙、磷、铁等矿质营养,既能生食、熟食,又可腌制和干制,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1]。莴苣在我国栽培面积很广,由于其产量高,对肥料的需求量也较大。但在生产实际中常常由于不合理的施肥,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4.
5.
地膜覆盖花生对钙、镁、硫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产量高、效益好,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地广范应用。和氮、磷、钾一样,钙、镁、硫也是花生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多年来,人们对花生露地栽培氮、磷、钾、钙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花生的合理施肥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对花生镁、硫吸收特性的研究很少,对地膜覆盖栽培花生的钙、镁、硫吸收特性研究的报道尚不多。为此开展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花生的钙、镁、硫吸收特性,以期为花生栽培合理施用钙、镁、硫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嘎拉苹果对春施15N-尿素的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以7年生嘎拉苹果(Malus domestica)/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研究了苹果对春季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盛花期以细根的Ndff值最高,粗根次之;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运转;果实成熟期以果实中Ndff 值最高,新生器官Ndff值普遍高于贮藏器官;果实采收后 15N在粗根和细根中的Ndff值最高,地上贮藏器官次之,新生营养器官下降到较低水平,树体吸收的15N开始向贮藏器官回流、积累。不同物候期苹果吸收的15N各器官的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盛花期15N优先分配在根系中;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15N的分配率不断下降,15N主要向新生营养器官分配;在果实成熟期果实成为新的分配中心;果实采收后15N向贮藏器官回流、积累,15N在树体内的运转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春季土施15N-尿素可被树体快速吸收、利用,氮肥利用率随物候期的推移逐渐提高,采收后的当季利用率为27.540%。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小白菜、蕃茄供食器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及氮肥运筹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以留残茬为主要方式)具有优良的保水增产作用以及防沙固土的生态效益已多见报道.目前对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有关作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生长发育、蓄水肥田以及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上.多数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可以引起土壤温度降低,微生物数量增加及活性增强;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节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植株残体可以培肥地力,并且长期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环境[1-3].但是其对作物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在研究保护性耕作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开展了其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追施氮肥对玉米组织含氮量的影响和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施氮对稻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稻米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是稻米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赖氨酸含量的高低对稻米的营养价值更为重要.本项试验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施氮量以及等氮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前、中、后期不同施氮比例对稻米中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探讨不同施肥方法对稻米营养价值的影响,为高产、高效、优质的水稻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以15年生"惠民短枝"(短枝型)和"长富10"(普通型)红富士苹果/平邑甜茶(M.domesticaBorkh.cv.RedFuji/M.hupenensisRhed)为试材,研究其对春季土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盛花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细根中吸收的氮素来源与肥料的比例(Ndff)值最高,分别为0.407%和0.286%,短枝型显著高于普通型;新梢旺长期和花芽分化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运转,短枝型红富士,除叶片外,其余各器官中Ndff值均高于普通型;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果实中Ndff值最高,短枝型高于普通型;采收后,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均以粗根中Ndff值最高,分别为0.902%和0.792%,短枝型高于普通型。不同物候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吸收的15N在各器官的分配率存在差异,盛花期贮藏器官15N分配率最高,两品种差异不显著;新梢旺长期和花芽分化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贮藏器官15N的分配率不断下降,15N主要向营养器官分配,短枝型低于普通型;果实膨大期和果实采收期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生殖器官成为新的分配中心,短枝型显著高于普通型;采收后15N向贮藏器官回流、积累,短枝型红富士贮藏器官能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春季土施15N-尿素,随着物候期的推移,短枝型和普通型红富士对15N尿素的吸收利用率逐渐上升,采收后达到最高,分别为24.643%和16.311%;短枝型红富士氮素利用率普遍高于普通型。  相似文献   

12.
大田条件下,以6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冬枣晚秋不同枝条叶施15N-尿素后,休眠期15N的贮藏、分配及翌年盛花期15N的再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晚秋叶施15N-尿素,休眠期树体枝干和根系中可检测到15N;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新生器官(枣吊、叶片、花)中可检测到15N。休眠期15N主要贮藏于地上部多年生器官,包括处理枝条和附近多年生器官。与休眠期相比,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条的Ndff%显著下降,新生营养枝和多年生枝分别下降了59.13%和69.05%。贮藏15N再分配到新生器官,主要用于叶片和枣吊的生长,分配势随新生器官生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枣吊>叶片>花)。与新生营养枝处理不同,多年生枝处理的地上部枝干中贮藏15N向新生器官及枝干运输同时向下分配运输用于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3.
探究地面覆沙与供氮水平对陇东旱塬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为实现半干旱区苹果园合理施氮、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3 a生富士苹果幼树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田间设置主区为地面管理措施,清耕(对照CK)和覆沙(SM),副区为2个供氮水平,5 g 15N-尿素(N1),5 g15N-尿素+75.5 g普通尿素(N2)。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于6月(果实膨大期)、8月(新梢停止生长期)和10月(落叶前)3个生育期对植株各器官15N丰度和全氮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覆沙增加了幼树地上部生物量累积,覆沙条件下供氮有利于生育后期地上部和总生物量累积;清耕条件下高供氮量(CKN2)可有效增加地下部干物质量,但SMN1处理于落叶前(10月)地下部生长极快,与CKN2差异不显著(P>0.05)。地面覆沙和供氮水平及二因素互作显著影响果实和多年生枝的Ndff值(氮素含量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P<0.05),二因素互作对果实Ndff值累积作用较多年生枝更大。6月和8月,地面覆沙条件下SMN1处理多年生枝和细根Ndff值最高,分别为2.26%、3.21%和3.67%、5.89%。当年生育周期内,二因素及二因素协同作用对果实15N分配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其他器官存在部分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贮藏器官是树体最大的15N利用器官,其次为营养器官、生殖器官。整个生育期内,植株15N利用率为3.38%~38.00%,表现为地面覆沙SM>CK,地面覆沙显著提高苹果幼树的15N利用率(P<0.05),而供氮水平的升高对树体15N利用率的影响大多情况下并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该试验条件下较低的供氮水平(N1)及有效的地面覆沙措施(SM)既可促进幼树总生物量累积,又能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从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中氮肥投入。  相似文献   

14.
选取4年生梨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树不同生育期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DMDS)变化规律,确定DMDS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水汽压亏缺日均值V)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条件影响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的敏感度,水分适宜处理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最为敏感,其余水分处理梨枣树DMDS的变化规律与其一致,但波动幅度较小;2)不同生育期DMDS与气象因子关系存在差异,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与E、V关系均极显著,萌芽展叶期与开花坐果期相关系数较小;3)不同水分处理梨枣不同生育期DMDS与气象因子关系不同,高水分处理(T1)开花坐果期DMDS与V关系显著,与E极显著,其他处理均不显著;4)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是影响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设施栽培油桃对叶面施15N的吸收、分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设施栽培的5年生早红珠油桃/山毛桃为试材,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油桃叶片对15N-尿素的吸收及运转特性。结果表明,叶片施用15N-尿素标记叶吸收主要发生在叶片涂抹15N-尿素后6.h内,平均吸收速率为0.204mg/(g.h);标记叶中15N吸收量24.h达到最高,新梢和梢顶嫩叶15N含量在施用15N-尿素48.h达到最高,下部叶15N含量很低,没有明显的峰;处理168.h各器官中15N含量为标记叶梢顶嫩叶新梢下部叶;试验结束时分配势Ndff(即各器官N含量来自化肥N所占的百分率)为标记叶中最高,然后依次为梢顶嫩叶、新梢、下部叶。这说明氮素迅速被吸收并运到嫩梢和嫩叶中,从而促进这些新生器官的形态建造,可起到以N增C的作用。不同叶面处理的试验还表明,正面和背面全部涂抹的叶片15N含量最高,只涂抹叶片背面次之,涂抹正面最低。设施栽培油桃叶片可迅速吸收尿素,其吸收量早晨明显优于中午和下午,因此设施油桃栽培管理中于早晨进行叶面施尿素,且正反面兼顾,N素的吸收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红灯"甜樱桃对秋季叶施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条件下以7年生“红灯”甜樱桃/大青叶为试材,探讨了甜樱桃不同枝类叶片对晚秋叶施^15N-尿素的吸收和翌年的分配及利用特性,研究了晚秋叶面施氮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秋对甜樱桃叶面施用浓度为1.00%的^15N-尿素,施用总量的16.30%1-7.27%随落叶脱离树体,其余82.73%8-3.70%进入树体。在翌年,叶片回流贮藏的氮素化合物可迅速转移到新生器官中,不同处理间的^15N分配运转特性存在差异。长枝叶片吸收、回流贮藏的氮素化合物在翌年铃铛花期主要供应至新梢,促进营养生长;随着物候期的推移,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分配特性。短枝叶片吸收、回流的氮素化合物主要运至花、果等生殖器官中,用于甜樱桃开花、结果。验证试验表明:叶施尿素处理甜樱桃果实单果重较对照增加21.84%;总糖含量、糖酸比分别提高11.98%、21.84%,同时叶施尿素促进了己醛、2-己烯醛(、E)-2-己烯-1-醇、苯甲醛4种果实重要香气成分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在田间条件下以7年生"红灯"甜樱桃/大青叶为试材,探讨了甜樱桃不同枝类叶片对晚秋叶施15N-尿素的吸收和翌年的分配及利用特性,研究了晚秋叶面施氮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秋对甜樱桃叶面施用浓度为1.00%的15N-尿素,施用总量的16.30%1~7.27%随落叶脱离树体,其余82.73%8~3.70%进入树体。在翌年,叶片回流贮藏的氮素化合物可迅速转移到新生器官中,不同处理间的15N分配运转特性存在差异。长枝叶片吸收、回流贮藏的氮素化合物在翌年铃铛花期主要供应至新梢,促进营养生长;随着物候期的推移,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分配特性。短枝叶片吸收、回流的氮素化合物主要运至花、果等生殖器官中,用于甜樱桃开花、结果。验证试验表明:叶施尿素处理甜樱桃果实单果重较对照增加21.84%;总糖含量、糖酸比分别提高11.98%、21.84%,同时叶施尿素促进了己醛、2-己烯醛(、E)-2-己烯-1-醇、苯甲醛4种果实重要香气成分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深度红地球葡萄对15N的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深度葡萄对氮素吸收、 利用和分配的影响,为指导葡萄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葡萄主产区怀来地区15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通过不同深度(0 cm、 20 cm、 40 cm)春施15N-尿素,分析葡萄树体15N的吸收、 分配和利用规律。【结果】20 cm中层施肥红地球葡萄的产量最优,达22.77 t/hm2,果实Vc含量最高,达117.2 mg/kg,与表层(0 cm)施肥(产量16.22 t/hm2和Vc 103.8 mg/kg)和40 cm深层施肥(产量19.32 t/hm2和Vc 102.3 mg/kg)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生育期细根及其他各器官的Ndff 20 cm中层施肥均显著高于表层(0 cm)和深层(40 cm)施肥; 3个施肥深度,植株各器官在同一时期的15N分配率无显著差异,且整个生育期各器官15N分配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可见不同的施肥深度对 15N在各器官间的迁移和分配影响较小; 植株对15N-尿素的利用率随物候期的推移均呈升高的趋势,盛花期最低,且20 cm中层施肥葡萄树体对氮素的吸收能力最强,氮素利用率最高,四个时期分别为7.36%、 14.70%、 20.24%和24.54%,均大于表层撒施(7.05%、 10.74%、 12.70%和16.54%)和40 cm深层施肥(5.39%、 7.31%、 10.93%和13.62%);果实膨大期,整株15N利用率为后部中部前部,且地上部为叶果干枝,地下部为细根粗根主根,各施肥深度表现一致,且3个不同施肥深度,同一部位植株的果实、 叶、 枝、 干和根的15N利用率均以20 cm沟施最高,显著高于表施和40 cm沟施。【结论】20 cm中层施肥葡萄树体对氮素的吸收征调能力最强,各器官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施肥深度对红地球葡萄树体氮素的吸收、 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对树体氮素的分配影响较小,综合考虑,河北主产区红地球葡萄以20 cm施肥深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