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文登县十四区崮山乡岭西村农民刘云峰,去年共种春玉米1.0162亩,实收籽粒1,078 996斤,每亩平均产量1,062斤,高出全村春五米平均产量两倍半还多。为当地1952年突出的丰产典型。刘云峰丰产的主要原因是选用金皇后、大马牙作为丰产栽培的材料,应用"双胞棵"密植留苗法(即双苗密植法)。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黎城王家庄董桃气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年创造了玉茭丰产新纪录,今年小麦又获丰收。全社共种小麦108亩(早地),虽经各种病、虫、灾害,当地群众小麦普遍减产,但该社每亩小麦平均产量为222.4斤,超全村最好互助组28斤;超全村平均产量58斤;超最好单干户63.9斤;超社内去  相似文献   

3.
山西黎城县王家庄董桃气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种玉米51.5亩,每亩平均产量716斤。较1951年提高了46%,超过该村平均产量的59%。其中13亩高额丰产玉米,创造了每亩平均1602斤9两的高额产量,较1951年丰产玉米提高了74%,超过计划产量的27%,此当地一般产量高出256%。他的丰产经  相似文献   

4.
1.长江流域两熟棉区占全国棉田三分之一,小麦棉花两熟为该棉区的主要栽培制度。通过研究肯定了改变群众习惯小麦撒(点)播为宽窄行或宽幅条播方式,为克服两熟间作矛盾的基本关键,从而 可以加强麦田管理,实行棉花春耕施基肥、条播、及时间苗等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措施,增加两熟产量。根据1951—1952年在湖北主要棉区内26处麦棉条播方法(小麦宽窄行条播)与群众习惯撒(或点)播对比示范结果,小麦每亩平均增产11.29斤(或8.39%);棉花每亩平均增产17.23斤(或16.58%)。目前这一技术措施已在各地广泛推行,取得良好成效。一般小麦宽窄行条播,两行麦的窄行距(或宽幅的播幅)以5—7寸,宽行距(或宽幅的幅距)以13—15寸为合适。在较肥的地可採用连种三行(窄行距各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2尺;在较瘦的地上可採用连种两行(窄行距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1.5尺。 2.本地区一般麦棉播种时期,从清明开始到小满止,先後拖长一个半月。据1955年在武昌试验结果:自清明起播种较早的表现结果较好,生育快,成熟早,产量高。清明播种的比谷雨播种的每亩增产籽棉5.72斤(或2.23%),比立夏增产21....  相似文献   

5.
湖北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在1957年冬播时全社抓住了小麦密植、精细整地保墒、多施肥料等增产措施,使全社小麦由1957年夏收2502亩单产218斤至1958年夏收2,314亩单产510斤,其中29亩高额丰产地平均亩产2,173斤7两,其中11亩平均亩产3,215斤,其中2亩平均亩产3,454斤。  相似文献   

6.
贫农出身的劳模张齐荣是山西虞乡南梯村人,他喜爱钻研技术,进过小学,勉强能阅读「农业科学通讯」。一九五○年学习用移栽法种植小麦成功,曾写成报告,在「农业科学通讯」上发表。同年种水地棉花一亩六分就收到每亩四百二十斤的高产量,一九五一年种棉三亩一分,内有二亩六分地丰产,每亩实收七百四十三斤,超过本村平均产量三百斤的一倍以上。他的丰产成绩,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内蒙土默特旗前进农业社,1956年创造了甜菜的全国最高丰产纪录——亩产16,305斤,相当于全国平均亩产量的十倍!一密植是增产的重要基础,保苗是发挥密植作用的前提密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由前进社的经验可以看出,实行行距9寸,株距0.9-1尺,这样肯定是能增产的。每亩6,000株,每株即有1平方尺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省农科所革命职工,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为充分利用我省南部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增加粮食产量,一九七○年进行了水田复种试验。试验是采取米大麦和水稻复种。前茬米大麦四月一日播种,行距七寸(二寸播幅),每亩用种量二十六斤,在分蘖拔节时,每亩施化肥三十斤,并灌一次水,五月二  相似文献   

9.
1975年在黄冈分院农场进行了棉田套种柽麻的田间试验,设置柽麻区与对照区四个处理,四次重复,小区面积0.1亩。柽麻区于5月28日(收麦后)播种,播幅0.6尺,棉麻行距0.9尺,播量每亩七斤。7月8日每小区均按每亩800斤压青。在对照区按与柽麻等 N 量每亩施棉饼80斤。取样区增设不施有机肥及柽麻高产量区(每亩1,600斤)进行比较,面积0.025亩。  相似文献   

10.
川西平原探索小麦高产途径是从调整群体降低基本苗,较多依靠分蘖成穗.试验品种选用"76-3"、川育五号、"凡六".每亩10万基本苗(低密度)、17万(中密度)、24万(高密度),播幅4寸、空行4寸的条播.小区面积0.05亩,11月10日播种.试验结果看出:1.三个类型的品种都以低密度的(10万基本苗)产量最高,亩产分别为842.0斤、749.6斤,690.8斤,比17万苗的分别增产9.0%、12.4%、8.2%;比24万苗的分别增产10.8%、20.5%.10.7%.2.低密度处理能够达到一定的穗数和较高的穗重,较好地统一了穗数和穗重的矛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71年省棉花座谈会的精神,今年我们进行了棉花一万二千株的密植栽培试验,初步摸索了高密度栽培的某些特点。现将试验结果和对高度密度栽培丰产的初步认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试验地面积为1.14亩,前作为大麦。棉花品种为鄂光棉。4月15日麦林直播,宽窄行种植,宽行1.8尺,窄行8寸,株距3寸(厢宽9尺,每厢种植六行),实有密度每亩12133株。3月16日在大麦行间撒施土杂肥每亩100担作棉花基肥。播种时每亩用“五四○六”菌肥150斤为盖子肥。苗期(5月16日)每亩施用清水粪12担,蕾铃期施尿素作追肥,其中蕾期(6月9日、7月4日)共3.2斤/亩,花期(7月11日、7月19日)共6.4斤/亩,铃期(8月14日)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一九七三年开始在孟家大队第四生产队试种了罗马尼亚向日葵十二亩,总产三千八百四十斤,亩产三百二十斤。一九七四年全社种植六百五十亩,总产达十四万二千斤,平均亩产二百二十斤,其中开原大队第四生产队种了三亩,亩产四百斤。播种前,用温水浸种一、二天,实行垵种,每亩施三千斤农家肥做口肥,行距一尺七、八寸,株距一尺至一尺五寸,亩保苗二千三百株至三千三百株。四月三日开始播种,四月末结束,一次定苗,铲趟两遍,人工辅助授粉一次,八月二十五日前后成熟。油用向日葵是一种抗旱耐瘠薄,适应性较强的油料作物。在瘠薄轻碱地以及风砂干旱地区都能正常生长,亩产可达百斤以上。该品种  相似文献   

13.
郭文玉是北京南苑区小红门刘长玲互组的组员。通过1952年8月上旬的评此运动,他所种的洋葱获得了全行政村的最高产量。每亩达到3951.5斤的产量,超出全行政村平均产量80%,其主要经验如下:一、密植缩短株距,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他今年栽植时,比往年株间缩短了一寸(行距7寸,株距3寸;当地一般菜农株间为3-5寸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谷城县,庙滩乡,新气象五社,1958年种小麦703.48亩,平均亩产1,017斤,获得空前丰收,其中第一生产队100.85亩小麦,平均亩产1,443斤,并有1.5亩获得亩产5,467斤的高额丰产;第二生产队60.85亩小麦,平均亩产1,506斤,也有1.05亩达到亩产5,376斤。 当地年平均温度15℃左右,无霜期220天左  相似文献   

15.
张图书,五十九岁,新中农成份,河南省温县三区马庄村人。他领导的互助组共六户,为了响应毛主席增产节约号召,迎接伟大祖国经济建设,积极带头参加了1952年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全组共种春谷8.73亩,其中丰产地6.99亩,除去水沟、井台、路基占地0.588亩外,净地6.402亩,合计收获谷子5,152斤两,每亩平均产804斤12两,此全组1951年(564斤)增产42.7%。在他们推动下,全村种谷128.56亩,合计产90,853斤15两,每亩平均706斤11两,较1951年产量(470斤)增产50.4%。该组获得丰产的主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谷城县,沈湾乡先锋农业社1958年种小麦850亩,平均亩产1,128斤,获得了空前丰收。其中第四生产队,全队91.5亩小麦,平均亩产1,971斤,团支书徐道清培养的1.78亩丰产试验地更创造了亩产4,689斤13两的惊人的丰产记录。 丰产地的自然条件是:年平均温度14.9℃,1月份平均温度0.9℃,1957年10月小麦播种时月平均温度16.3℃,11月11℃。12月5.9℃,58年1月2.1℃,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中,我站学习外地经验,认真总结当地经验,对三麦耕作技术进行了大胆革新,开展了小麦大沟双行压土培土丰产试验。 1976年,试种110亩,占全站麦田面积的50%,当年小麦平均单产618斤,比1975年增产50斤,试验田最高单产810斤;1977年又试种110亩,普遍生长良好,小麦平均单产719斤,比1976年又增产101斤,试验田最高单产812斤,连续两年小麦单产过了“长江”,一跃而为全县小麦高产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大队一九七四年,在百分之四十的高梁和玉米地里,隔台套种“门源”小油菜,折合纯面积837.7亩,共产油菜籽40100斤,平均亩产50.3斤。第二生产队有20亩套种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120斤。主要做法是: (1) 抓“早”字。做到早整地,早播种、早定苗。1973年秋在搞好秋收的同时,对种油菜的地块进行深翻6寸。随后耙压打垄,垄距一尺五寸;三月十五日开始播种,二十五日播完,(耒不)耙开沟,葫芦头点种,播幅二寸;  相似文献   

19.
湖南农学院果蔬教研組对南瓜、冬瓜和西瓜,做了丰产栽培試驗,都曾得到比当地当时一般标准較高的产量。如1958年1.15亩南瓜总产量为11,807.5斤,其中最高产量折合亩产11,700斤;1958年1.05亩冬瓜总产量为21,086.5斤;1960年4.35亩地西瓜总产量为22,183斤,亩产平均5,099.5斤。大型西瓜品种每亩五千斤不算是丰产,但我們所栽培的是中型品种太和瓜,太和瓜每亩五千余斤比一般产量說来是丰产的。  相似文献   

20.
在果树下不同行距之间种植小麦对比试验,明确了果树行距为4 m、6 m、8 m小麦占地面积和小麦最佳播幅及水肥调控技术,选择出四种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6~8 m的可以采用4套1、6套2或9套2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4 m的采用4套1或等行距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模式改传统小麦平均行距20 cm为1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