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述了樟子松人工母树林初植密度为6660株/公顷,初次疏伐期不能超过12年,着重强调了第1次疏伐到第2次疏伐的间隔期以4年为好。4年后进行第2次疏伐每公顷保留株数以675株为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4种山楂初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试验,找出生产上既能获得早期丰产又能保持较长的结果周期的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大面积推广应用以833株/hm2(3m×4m)的林分密度比较合理。为充分利用地力和获得单位面积最大收益,初植密度1666株/hm2(2m×3m),配以疏伐,最后达到833株/hm2(4m×3m)。  相似文献   

3.
25 ̄35年生兴安落叶松母树林丰产结构是密度为300株/hm^2,Ⅰ级木占75%、Ⅱ级木占25%;偏雌,中间型,偏雄母树比例为6:0:4,其球果产量为203kg/hm^2,种子品质也较好。在促进开花结实措施中,以环状砍皮方法效果较好,结实率为90%,单株产量提高60%;施肥中磷肥的效果显著,其施肥量为60g/m^2。  相似文献   

4.
在保定郊区建立4种密度的香椿矮化密植园,根据4年的研究,1-4年内以最高密度和高密度的产芽量最高,第4年采完芽后,对最高密度应进行疏伐,保留2.5株/m^2;中密度和低密度5-10年内可以不疏伐。结合采芽进行两种方式的整形,即矮干多侧枝型和灌丛型。  相似文献   

5.
在滇中宜良禄丰村林场,以0、25.8%、31.5%和27.7%的株数疏伐强度对密度为7311、4933、6733株/hm2和4211株/hm2的4块30 m×30 m林龄25年生塘状直播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首次疏伐。疏伐后1.0a和5.3a时,进行每木调查,计算林分密度、活立木生长量和枯立木数量。结果表明,疏伐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生长,其中:1)疏伐1.0 a和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密度降低至6744、3604、4579、2989株/hm2和3856、3000、4278、2611株/hm2;2)疏伐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从疏伐前7.7、6.2、8.1、8.9 cm和6.4、5.7、8.5、8.5 m,提高至9.6、9.6、10.3、11.0 cm和9.2、9.5、10.5、12.1 m;3)对照样地的蓄积量比疏伐后的增加13.6%,而疏伐样地2-4则分别增加156.8%、49.5%和37.5%,均高于对照。对照林分的枯立木高达55.0%,疏伐林分的为8.0%-19.6%,揭示了此类林分的实际疏伐强度还可以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6.
林木良种繁育的根本任务就通过人工选育和繁殖林木优良品种,母树林是良种繁育的一个途径, 是实现基本造林林木良种规模化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对樟子松母树林的建设经营进行了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是东北林区更新造林和绿化的重要树种,掌握和利用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完善人工林的人工培养技术,指导生产作业,促进林木速生丰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庆元杉木种子园疏伐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庆元林场12年生的杉木1代种子园进行强度为20 ̄30%的选择性疏伐。经疏伐后连续7a的观测研究表明:(1)无性系树高、胸径和侧枝相对生长量分别比未疏伐的对照增加51.0%,58.0%和88.2%,雌雄球花量分别是对照的4.16和3.54倍;(2)疏伐小区单位面积球果平均产量是未疏伐(对照)小区的1.30 ̄1.39倍,单株球果平均产量是未疏伐的1.48 ̄2.12倍;(3)疏伐成郁闭度0.5的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关联和灰预测方法,分别对种植在毛乌素沙地上的梓子松人工林的初植密度和中龄期(15~20年)的适宜密度调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利用综合多目标灰色关联评判,证明沙地樟子松适宜的初植密度为2m×2m(株行距),同时根据灰色预测结果,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入中龄期后,适宜的密度应为3m×4m(株行距)。  相似文献   

10.
林木良种繁育的根本任务就通过人工选育和繁殖林木优良品种,母树林是良种繁育的一个途径,是实现基本造林林木良种规模化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对樟子松母树林的建设经营进行了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樟子松林分质量,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结果表明:在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4~15 a,胸径达到8 cm左右时,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保持良好林分结构,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力的目的。间伐强度采伐株数16%~25%,每公顷保留株数1 350~1 500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4年在辽宁兴城种子园,3年的观测表明,49个无性系花期早晚和长短有较大差别。这与无性系本身的特性、花期前的积温、花期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球花着生部位等有关。由于种子园中有部分无性系花期不遇,由此減少的杂交组合至少在1/10以上。嫁接后第九年雌球花产量较上年成倍增加,到第10年总产量仍持续上升,但早期结实量大于平均水平的约30%无性系,雌球花产量已有下降趋势。 迄今种子园中开花株数和雄球花产量稳定增长,多数无性系植株平均着花量约在700个上下,但仍有约半数无性系的1/3植株尚未开雄球花。种子园中花粉量不足,每公顷约产花粉2.8—3.7公斤,且种子园各无性系花粉比例极不平衡,5个无性系的雄花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广泛应用的茄门甜椒为材料,在系统观察其开花结实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疏花方法对甜椒座果结籽的影响。试验表明疏去植株第1至2层花蕾,可以改变原来植株的座果周期,提高生育前期的座果率,增加植株结果数和结籽数。在采种时应用疏花技术,可以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种子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种功效。  相似文献   

14.
甘薯是短日照植物,在我国北方秋季日照较长,一般品种不能开花。用大牵牛花为砧木,天然开花的品种为中间砧木,杂交亲本为接穗,经过两次嫁接后,能诱导甘薯一般品种在北方地区自然开花,且效果显著。应用此法可更广泛地进行甘薯有性杂交育种。接穗品种约在嫁接后12天左右开始现蕾,30天左右开始开花,80天左右个别品种开始停止开花,到100天左右全部品种停止开花。接穗品种间现蕾,开花两期差异较小,现蕾最早者比最晚者早6天,开花最早者比最晚者早2天。停花期各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最早者比最晚者提前20天。各接穗品种盛花期在8月10日~9月4日之间,结实盛期在8月30日~9月18日之间,在上述两期中,一般开花越多,结实率越高,接穗品种开花数目和结实率因品种不同而异;开花较多者(蓬尾),平均每株为292.3朵,较低者(华北553),平均每株为90.3朵;结实率较高者(徐薯18),为53.7%,较低者(蓬尾),为24.3%。开花数目与结实率呈反比关系,开花越多,结实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几种森林类型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帽儿山人工林中,笔者整理了定点观测资料,对林内可燃物的含水率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防火期中预测三种不同类型内可燃物的含水率,预报各类型火险等级的数量化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松种子园花粉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4年6月在南岔红松种子园内设8个样点采集花粉。对红松花粉飞散密度变化规律、分布特点受立地条件和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散粉盛期为3d,日散粉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00 ̄14:00;园内授粉有效高度粉密度不足,仅占地面的18.3%,且分布不均匀,主风方向边缘低于园中心84.5%。茶粉密度与座果率密切相关。单位花粉量(1kg/hm^2=22.5粒/cm^2)可预测种子园花粉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进一步完备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障碍的研究体系,本研究从幼苗更新特征方面,揭示或反映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9—2020年,对不同强度间伐作业(于2010年6月完成)的27年、31年和47年共3个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林下幼苗群体展开调查研究。  结果  (1) 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在经过35%极重度间伐、30%重度间伐、20%中度间伐和15%轻度间伐作业以及自然稀疏后的9 ~ 10年里,林下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更新苗层次均为幼苗,无落叶松幼树存在。幼苗以1年生幼苗为主,多年生幼苗的年龄多为2年。在幼苗更新频率的表现上,更新能力与林龄间呈反比,以27年华北落叶松林的表现最好,47年人工林的最差。(2) 幼苗苗龄分布中,1年生幼苗占比高,更高苗龄的幼苗占比极少,1年生和2年生幼苗的损失较大,在向多年生幼苗的过渡过程中存在更新断层。(3) 幼苗地径和苗高在不同时期以及林分间的差异均较小(P > 0.05)。经过一个生长季,幼苗地径明显减小(P < 0.05),苗高则存在不显著增长(P > 0.05)。(4) 连续2年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等级的观测结果均为更新不良。林龄和林分密度对更新密度的影响较大(P < 0.05),2年内均以31年落叶松林整体更新密度最大(P < 0.05),更新密度则与林分密度间整体呈现正相关(P < 0.05)。相较于2019年,绝大部分样地内更新密度在2020年的表现均存在一定程度地下降(P > 0.05)。(5) 连续2年生长季内幼苗密度的动态变化在3个人工林中相对一致,7月底为萌发高峰期,幼苗损失主要发生在冬季。(6) 生长季成活率和越冬成活率在不同人工林间的差异较小(P > 0.05)。2019年27年落叶松林中生长季成活率要显著优于2020年的(P < 0.05);越冬成活率则在各人工林中均显著低于生长季成活率(P < 0.05)。  结论  塞罕坝地区3个龄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经过4种强度间伐后的9 ~ 10年里,各人工林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林龄和林分密度主要通过影响林下幼苗的更新频率和更新密度影响到天然更新;而对于林下幼苗的年龄分布、生长状况、更新动态以及成活率等更新特征的影响则较小。即林龄和林分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幼苗数量来影响林下更新状态。相对而言,对结实能力更强的幼、中龄林,可通过间伐促进母树生长,提高林分整体的种子产量。并可能通过加大间伐强度和缩短轮伐期等方式,增加间伐对于林分的整体种苗品质、林下更新的环境因子和塞罕坝地区幼苗生长季期限等方面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油松种子园基因多样性与遗传增益之间的矛盾。[方法]基于状态数基本原理,研究选择收获、去劣疏伐2种遗传管理策略对油松种子园状态数和遗传增益的影响。[结果]选择收获策略与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呈正相关,与种子园的基因值呈负相关。随着选择收获比例的增加,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增加,育种值下降。去劣疏伐策略与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呈负相关,与种子园的基因值呈正相关。随着疏伐比例的提高,种子园的状态数下降,育种值提高。外源花粉的污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种子园的遗传增益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结论]在相同选择强度下,去劣疏伐比选择收获能实现更多的遗传增益,但伴随着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原始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中很少见到红松幼树,而云杉(Picea)和冷杉(Abes)林内则发现许多红松幼苗,对此现象长期以来很难解释。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证实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是红松种子重要传播者。该文还对星鸦生活规律和对红松种子传播途径进行了较长期的研究,揭示了云冷杉林内红松更新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采伐强度对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源涵养林一般要求具有复层、冠长率高、冠幅完满、树种混交、灌草丰富的森林结构。中村林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其经营范围位于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的上游山区地带,90%以上为水源涵养林,油松为主要优势树种。为增强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林场开始采取近自然经营理念与技术优化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功能,但由于生态公益林采伐限额的限制,林场在小面积范围内进行了不同采伐强度的经营试验。本研究定量分析了3种经营强度下形成的3种林分类型(包括不经营的高密度油松纯林T0、总间伐强度47%的油松相对纯林T1、总间伐强度62%的油松混交林T2)的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包括空间混交度、大小比、多样性指数、林层结构、径阶分布、林冠层指标(冠长率、冠幅面积与冠幅)、灌草盖度等,并初步提出未来近自然经营措施。结果表明:T2林分各林层树种丰富度、冠长率与冠幅面积最高,其次是T1,T0最差;在林分水平结构与林分多样性以及树种竞争力方面,亦是同样结果;由此可知,人工生态公益林其森林结构与生态功能只有通过经营才能得到提高。对于初始密度高的人工水源涵养林,只有通过不断间伐,调整林分密度与林木分布,才能促进天然更新,增加树种多样性与提高林分稳定性。本研究为全场调整林分结构和制定针对性经营措施提供数据支持与基本林分特征参数,同时,为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的高密度人工林经营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