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牛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已成为促进我国养牛业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母牛的产犊率,不仅能反映出牛只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水平,同时也反映出母牛的经济效益。肉牛的高效繁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其中肉牛的双胎技术是高效繁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规模化饲养条件下繁殖肉母牛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础母牛的存栏量和繁殖效率已经逐渐成为限制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肉牛的规模化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趋势,而一个良好的繁殖母牛群是规模化肉牛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肉用母牛群的生产目标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论述了肉用母牛的繁殖周期、体况评分等方面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青年母牛和成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以期对肉牛产业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商品肉牛生产中母牛的繁殖性能直接决定养殖效益,而母牛的繁殖性能直接的表现就是情期受胎率。目前冷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肉牛生产,已成为肉牛业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提高肉牛冷配受胎率,增加产犊数量,是增加农牧民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多年从事牛冷配工作,现将提高肉牛冷配受胎率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规模牛场注重肉牛育肥、忽视繁育母牛养殖,致众多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低下,严重制约牛业健康发展等问题,笔者自2012年6月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开展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调研,通过研究、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母牛繁殖及生产性能提升关键技术措施,取得十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繁殖是肉牛生产的关键环节,母牛不孕是肉牛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由于设施养殖水平不高等原因,母牛不孕性疾病发病率高、产犊量低,造成母牛淘汰率高,经济效益低,从源头上探讨设施养殖肉牛母牛的不孕原因,对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母牛是发展肉牛养殖的基础,饲养母牛的目的是为了繁殖、生产优良犊牛,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牛繁殖能力和养殖效益。本文从母牛选择、发情配种及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础母牛的繁殖过程是肉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地在狠抓肉牛产业化生产的同时,基础母牛存栏却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其内在原因是受价值规律的调控和饲养方式变革的影响,基础母牛传统生产模式萎缩的同时规模经营的发展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肉用牛基础母牛繁殖成活率对肉牛生产的影响,以及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从品种选育、繁殖控制、饲养方式转变、牛群结构调整、繁殖疾病的预防和犊牛的定向培育等6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稳定肉牛繁育基地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规模化肉牛养殖已成为肉牛养殖行业中的主要发展趋势,而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的同时也能增加优良犊牛的生产率,从而使养殖效益得到增加。但近年来,规模化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却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含肉牛存栏量、母牛繁殖效率等。因此,想要提高规模化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率,就需要采用先进的肉牛饲养和管理技术,以此使母牛的繁殖效率得到提高。1 肉牛繁育场母牛饲养关键技术1.1 对繁殖母牛的选择肉牛繁育场在对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张掖近20年来选育的肉牛新品种各世代公、母牛繁殖性能,为种群扩繁和高效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张掖肉牛新品种选育技术资料,对4个世代的选育张掖肉牛配种、产犊记录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数据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整理。【结果】张掖肉牛母牛初配年龄为 15~18月龄, 初配体重为380~420公斤, 产犊月龄为 21~24月龄。横交选育的不同世代母牛表现出较好的繁殖性能, 平均犊牛成活率 97.9 %, 繁殖成活率 81.74 %。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我国的肉牛产业正在兴起,肉牛饲养户和肉牛饲养量不断增加。养好肉牛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一定要抓好母牛的繁殖配种工作,因为肉用母牛与奶牛不同,肉用母牛不生产商品奶,一年中只产一头犊牛,如果空怀一年,就白养一年。  相似文献   

12.
在肉牛生产过程中,各肉牛饲养企业为了提高饲养效益,纷纷将相关母牛繁殖新技术应用于母牛生产中。1应用母牛同时发情排卵技术在肉牛生产过程中,各肉牛饲养企业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营销,做到肉牛能够统一规格、统一标准进行同期肥育、同期出栏,因此采用母牛同时发情排卵技术,使母牛同期发情排卵,实现同期进行配种,同期产犊,同期育犊,同期育肥,同期出栏的肉牛生产目的。目前,主要采用抑制发情法和溶解黄体法使母牛实现同期发情排卵。  相似文献   

13.
繁殖母牛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我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需尽快尽早对其进行研究和恢复,否则,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会遇到牛源短缺的尴尬局面。充分利用有限繁殖母牛进行肉牛繁殖的新型繁育技术,对肉牛产业发展非常重要。这些技术包括双胎基因的测定、标记和浓缩、AI—MOET、免疫抑制等。通过这一系列新型技术,可以提高繁殖母牛的双胎率,从而达到利用有限母牛繁育更多肉用犊牛的目的,为肉牛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母牛繁殖力是指母牛在正常生殖机能条件下,生育繁育后代的能力。母牛繁殖力是一个母牛生产性能的综合指标,如何实现优质、多胎、高产、全活是发展肉牛生产的关键,要实现全配、全产、全活、着力解决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如遗传特性、公母畜本身的生理状态,营养水品、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繁殖技术和方法等都会影响母牛繁殖力。结合山区农村养殖模式用新思想、新方法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加快肉牛冻精改良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录     
<正>刘强德、陈幼春、赵航(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我国牛肉生产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母牛资源减少的制约。饲养繁殖母牛的收益很小而且风险较大,这是我国养牛生产发展的软肋。孟庆翔(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肉牛研究中心):饲养肉牛作为一种致富门路,其地位发生了由"必须"到"可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繁殖母牛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我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启动实施,带动母牛存栏总数缓慢增长,但是由于母牛饲养周期长、见效慢,犊牛(架子牛)产能不足及商品牛源短缺问题依旧凸显。充分利用有限繁殖母牛进行肉牛繁殖的新型繁育技术,对肉牛产业发展非常重要。这些技术包括双胎基因的测定、标记和浓缩、AI-MOET、免疫抑制等。通过这一系列新型技术,可以提高繁殖母牛的双胎  相似文献   

17.
繁殖力的高低是衡量肉牛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而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又是发展肉牛生产的重要环节。笔者现将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几个有关因素及提高牛群繁殖力的几项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区,牛的繁殖主要依靠役用母牛。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役用牛饲养量大幅度下降,新生小牛也日益减少。与此同时,专业化、规模化肉牛生产快速发展,肉牛市场上架子牛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母牛的规模化养殖问题已摆在广大肉牛生产者面前。然而,规模化母牛饲养与传统的母牛散养毕竟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适应农区实际的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肉牛产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肉牛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饲养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严重制约着肉牛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肉用母牛是肉牛产业的基础,当前国内肉用繁殖母牛的数量和群体规模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母牛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很难做到一年一产。此外,由于肉牛养殖过程中母牛体况过肥或者过瘦,引起母牛难产或者屡配不孕,造成母牛繁殖周期延长,降低了肉用母牛的使用胎次,影响了肉牛存栏数量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技术配套集成和模式推广应用示范。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于2019年正式启动"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消费者对于牛肉需求量的提高,肉牛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肉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生产性能以及经济效益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肉牛场中母牛的繁殖性能对于牛场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最大,做好肉牛场中母牛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个肉牛场的产出.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主要可以从品种的选择、完善发情配种以及饲养工作着手,本文将对母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母牛的科学养殖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