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撑,是人类获得动物性食物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一个国家来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可以作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草食家畜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促进畜牧业发展,2009年7月中下旬,笔者深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明川村二组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客观而深入的了解并收集到了大量相关数据资料。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业种植业和草畜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农业种植、牧草生产及畜禽养殖取得最佳配合,总体获得最大效益为目标,对宁南半干旱区彭阳县中庄试验示范区农、草、畜结构进行优化,经优化,单位面积耕地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荞麦(Fagopyrun esculentum)及糜子(Panicum miliaceum)的种植比例分别为28%、3%和70%;经济类作物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三角豆(Cicer arietinum)的种植比例分别为79%、16%、4%和2%。单位面积耕地牛、羊、猪的饲养量分别为3.7头、4.3只和1.7头;单位面积种植耕地的农业种植、饲草种植及畜禽养殖纯收益达到16 116.84元/hm2,比优化前提高了54.41%。优化结果对同类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退耕还草地和天然荒山调查表明,平均每公顷人工紫花苜蓿退耕草地有地下鼠洞8.3个、地上鼠洞11.6个;平均每公顷天然荒山草场有地下鼠洞34.5个、地上鼠洞15.5个。D型肉毒素对天然草场地上鼠灭杀率为100%,对退耕还草地上鼠灭杀率为83.3%,对退耕还草地下鼠灭杀率为62.5%。鼢鼠灵对天然草场地下鼠灭杀率为90%,对退耕还草地下鼠灭杀率为85.7%。  相似文献   

4.
试验地面积10672m2(16亩),10个牧草品种,3年。结果表明,有6种牧草能够适应当地高寒的气候条件,安全越冬,正常生长。草地雀麦,沙生冰草,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老芒麦,芨芨草在第2,3年的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4002kg/hm2、4152kg/hm2、2102kg/hm2、2152kg/hm2、5841kg/hm2、5103kg/hm2,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草地补播、重耙、封育、施肥、禁牧、休牧等措施均为退化草地改良的较好方式,但它们仅仅只是治标改良,对于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地的改良效果不明显。试验通过不同的治本改良措施,研究其对宁夏南部黄土  相似文献   

6.
7.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重建模式与演替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程积民  万惠娥  胡相明 《草地学报》2005,13(4):324-327,333
在黄土丘陵区,采用封育与重建相结合的方法,按不同坡位建立植被类型配置模式,即坡上部为山桃(Prunus davidiana)或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芨芨草(Achanatcherum splendens);坡中部为柠条或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本氏针茅+芨芨草;坡下部为沙棘或柠条+芨芨草。20多年的定位观测研究表明:人工灌木林、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种群类型变化差异显著;封育天然草地本氏针茅种群通过种子和根蘖繁殖已占据优势,其演替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即荒山荒坡草地(1年)→杂草群聚生长(2-3年)→本氏针茅种群大量出现,杂草和有毒有害植物大幅度消减,(4-5年)→本氏针茅种群稳定阶段(6-8年)。  相似文献   

8.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群落组成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峰  山仑  梁宗锁 《草地学报》2005,13(2):140-143,158
对陕北黄土丘陵区18块不同年限撂荒样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均可对种数-面积曲线进行拟合;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群落组成均匀度下降,Simpson、Shannon、Brilliouin和Dahl多样性指数减小,但优势度多样性指数-Whittaker则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而稳定上升;撂荒演替前期的样地群落基本属于对数级数分布,说明该阶段种的组成主要是生态位预占模式起作用,演替中后期属于对数正态分布,可能是生态位预占、周围繁殖体的侵入压力、种间竞争和其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模式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存在差异,在甘肃省榆中县孙家岔小流域研究了坡地紫花苜蓿不同种植模式与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地种植的紫花苜蓿草地的径流深与降水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随着坡度的增加,产生径流的速率增大;坡地上紫花苜蓿拦截降水的效果显著优于坡耕地和荒坡地(P0.01);在坡耕地和荒坡地上种植紫花苜蓿,并按5年一遇最大6 h降水量的防御标准配套建设水平阶,可全部拦蓄坡面径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地区家畜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与畜牧业的关系,和广大农户在畜禽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环境,作者在宁夏固原黄土丘陵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就该区家畜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尚待改进的方面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区旱作农业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山区降雨偏少,降水年际变幅大,季节分布不均,且80%集中在7、8、9三个月,干旱严重的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笔者根据这一资源特点,进行了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研究,针对性提出了旱作节水技术发展目标与对策,构建起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体系,大幅度提高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豫西黄土丘陵区果园面积达 1 6万 hm2 ,土壤有机质缺乏 ,果品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 ;大中型畜牧场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和空气 ;水土严重流失。针对这些问题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 ,因地制宜设计了三种果、草、牧结合生态模式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豫西黄土丘陵区果园面积达16万hm2,土壤有机质缺乏,果品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大中型畜牧场污染严重,主要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和空气;水土严重流失.针对这些问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因地制宜设计了三种果、草、牧结合生态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豫西黄土丘陵区果园面积达16万hm^2,土壤有机质缺乏,果品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大中型畜牧场污染严重,主要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和空气,水土严重流失,针对这些问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因地制宜设计了三种果,草,牧结合生态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19.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陕北黄土丘陵区17个不同撂荒年限的群落样方数据,分析了撂荒演替中20个主要种的演替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3种生态位宽度指数以Levin和Shannon-Wiener指数适用性较好,2种指数表明演替前期主要种的生态位宽度较窄,后期较宽;演替各阶段优势种生态位较宽,伴生种较窄。根据演替生态位重叠指数,利用种的极点排序和系统聚类法分析了种的演替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4种生态位重叠指数以Morisita和Pianka指数在演替生态位的研究中适用性较好,种的极点排序与种极点分析和实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指示了种的生态对策连续统,说明种的演替方向和相对竞争能力;系统聚类中类内种的生态学特性基本一致,3类的划分结果表明第1类为定居优势种,位于演替序列前期;第2类为竞争优势种,位于演替后期;第3类为定居-竞争相对平衡种,位于演替中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典型调查的方法,对渭源县北部冷温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荒坡的地沙打旺系统的生态效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二和三年沙打旺地上部分风干草平均产量依次是834.0,3901.5和8920.5kg/hm^2,粗蛋白质平均产量依次是166.5,621.0和1053.0kg/hm^2,产出能依次是1.346,6.518和14.728×10^1^0J/hm^2,光能利用率分别是0.053%,0.254%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