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年来,由于各级养殖场越来越重视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因此马立克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降低。但是当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时,马立克病毒便会乘虚而入,给养殖场造成较大损失。廊坊市某养殖场饲养的一批乌骨鸡30日龄发生了法氏囊病,至45日龄再次发病,经诊断为马立克氏病,现报道  相似文献   

2.
1 发病情况 某饲养户饲养乌鸡 45 0 0只 ,从 2 8日龄开始延缓到 1 1 0日龄陆续死亡 ,共死亡 781只 ,死亡率 1 7.3% ,病乌鸡消瘦 ,腹泻 ,共济失调 ,后期麻痹、瘫痪 ,最后衰竭死亡。养殖户本人及其它两个基层单位诊断为饲料中维生素或钙磷等缺乏 ,经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随后送我处就诊。2 实验室诊断2 .1 剖检变化 病死鸡剖检可见病鸡消瘦、胸骨突出。腺胃肿胀 ( 4 /1 2 )、呈圆球状、较硬 ;剪开腺胃见切面外翻 ,胃壁增厚 2~ 3倍 ;腺胃粘膜潮红 ,有出血点 ,个别有黄豆大小的溃疡 ;乳头增大、顶端溃烂。肝脏肿大 ( 7/1 2 ) ,边缘钝圆 …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情况黑龙江省红兴隆地区某个体养鸡户从当地孵化厂购入的乌鸡雏,于20~5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5%,死亡率为23%。二、临诊病状与病理变化病鸡精神委顿,不吃不饮,躯体消瘦,体重明显减轻,羽毛松乱,翅下垂。触摸病死鸡,发现其嗉囊无食物。对病死鸡进行尸体剖检,主要病变为腺胃明显肿大呈球形,切开胃壁有明显增厚现象,腺胃乳头肿大并充血,浆膜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硬斑块。小肠内容物为水和气泡。肌肉有萎缩现象,颜色变浅,其他脏器变化不明显。三、实验室诊断1血清学试验用8%的氯化钠溶液…  相似文献   

4.
乌鸡原产于我国和南亚的印度、印尼等地 ,学名乌骨鸡 ,又称药鸡等。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其卵、肉、骨均可入药。因而 ,我国所有中药辞典都有收录和介绍。早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 :乌鸡味甘、平、无毒 ,具有补虚劳赢弱 ;治消渴 ,脾虚滑泄 ;益产妇 ,治崩中带下及一切虚损诸病。近年来 ,乌鸡所具有的药用价值 ,被保健食品及功能性食品业所重视。目前 ,乌鸡的饲养和保健品的开发在我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已悄然兴起 ,成为倍受关注的饲养业。由于乌鸡的皮、肉、骨及脏器均呈黑色 ,所以当发生出血性病变的疾病时很难鉴别。因此 ,必须…  相似文献   

5.
某个体户饲养的2400羽罗曼蛋鸡自115日龄起,陆续出现死亡,每天死亡10多羽,持续1个半月,共死亡635羽,死亡率26.5%。经检查确诊为马立克氏病继发传染性支气管炎、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在358平方米育雏舍里用谷壳做垫料,分别平养罗曼蛋鸡2400羽,伊莎蛋鸡2000羽,由于种种原因,鸡舍卫生条件差.氨味重.粉尘大,垫料3个多月未更换。罗曼蛋鸡115日龄,伊莎蛋鸡143日龄时,罗曼鸡发病且体重未达标,均匀度差,曾分别用禽菌灵.青、链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肾肿解毒灵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依莎鸡未发病。2临床症状病鸡…  相似文献   

6.
广西玉林某散养乌鸡群在60日龄开始发病,90日龄送检时累计发病率约10%、死亡率约8%。根据鸡群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怀疑是肿瘤性疾病继发细菌病的混合感染。对送检的病、死鸡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乌鸡群感染暴发马立克氏病继发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简称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脏器、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浸润,是一种淋巴瘤性质的肿瘤疾病。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鸡业危害很大。目前我国有些养鸡场亦有发生MD的  相似文献   

8.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是危害养禽业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笔者2005年3月19日对泰州市农户散养肉鸡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确诊是马立克氏病致鸡死亡。具体诊断过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立克氏病     
八十年前,匈牙利一位著名的兽医学教授马立克博士描述了鸡的一个在外围神经的淋巴增生性病变,并称之为“多发性神经炎”。后来发现这种病非常普遍,外围神经常受侵害而肿大,幼鸡在放牧阶段(古老养法育雏  相似文献   

10.
马立克氏病     
<正>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皮肤和虹膜在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能在多个器官上形成肿瘤或造成器官的明显肿大。本病传染性强,在病原学上与鸡的其它淋巴肿瘤病不同。该病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危害较大。目前已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本病的损失有所下降,但是免疫失败还是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鸡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疾病,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鸡内脏、外周神经、性腺、皮肤、虹膜、肌肉等单核细胞浸润形成肿瘤病灶。患病鸡群残次鸡增多,饲料报酬低下,且容易造成免疫抑制,继发大肠杆菌病等疾病,导致死亡率升高,使养户受  相似文献   

13.
对送检极度消瘦的病鸡进行剖检观察到各内脏器官出现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油脂样肿瘤结节,法氏囊萎缩,肾脏、心脏等器官有尿酸盐沉积;光镜下在肾脏、肝脏、脾脏、卵巢等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的大小不等的淋巴样细胞;琼扩试验结果呈阳性,证实引起该鸡群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马立克氏病毒(MDV)感染,导致肿瘤的发生.对于有尿酸盐沉积但未见肿瘤的肾脏组织切片中均检出大量的肿瘤细胞,实验结果提示:MDV的感染损害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肾脏尿酸盐排泄受阻在体内蓄积滞留所致.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可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使受害鸡群对白痢、球虫病、新城疫等敏感性增高,并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可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本病破坏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使受害鸡群对白  相似文献   

16.
2019年5月盐城市某蛋鸡养殖场发生疑似马立克氏病病例: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消瘦,肢体麻痹;剖检可见单侧坐骨神经肿大,肝脏和脾脏上出现弥漫性肿瘤;羽囊浸液琼脂扩散实验中,受检羽髓与阳性血清孔之间有沉淀线;PCR扩增获得马立克氏病毒特异性目的条带。确诊该病例为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的浸润和肿瘤的形成为特征。近年来发现本病毒可损害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引起小动脉硬化症。1流行病学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动物的自然感染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的浸润和肿瘤的形成为特征。近年来发现本病毒可损害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引起小动脉硬化症。1流行病学鸡是最主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动物的自然感染没有实际意义。传染源是病鸡或带毒鸡,病鸡或带毒鸡的皮  相似文献   

19.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淋巴组织增生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对幼雏的感染性极高,死亡率可达10%~30%。1症状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可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1.1神经型主要侵害鸡的外周神经,最常侵害的就是坐骨神经,当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受侵害  相似文献   

20.
<正>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引起鸡的所有器官,组织生成肿瘤。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较长(一至三个月不等)急性发病的鸡场淘汰及死亡率达10—80%,是对养鸡生产威胁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此病1907年由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马立克氏首先发现,以后在美国、荷兰、英国、法国、日本、苏联、巴西等国也陆续有了报道。1961年以前由于没有分离出病原,就常把马立克氏病和鸡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俗称大肝病)混在一起。五十年代美国的肉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