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米糠和抗氧化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米糠和不同抗氧化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饲养试验选择体重(49.72±4.28)kg的肥育猪6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即(Ⅰ组)玉米-豆粕型饲粮;(Ⅱ组)含15%米糠的饲粮;(Ⅲ组)Ⅱ组+200mg/kgVE;(Ⅳ组)Ⅱ组+200mg/kg抗氧化剂。试验猪75kg左右时屠宰。结果显示:日增重Ⅱ组极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1),Ⅲ组显著低于Ⅳ组(0.01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初始体重为(55.20±2.1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和15%绿狐尾藻,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肥育猪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各组肥育猪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Ⅳ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肥育猪的胴体率、瘦肉率、屠宰率、胴体斜长、肉色、剪切力和大理石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和Ⅳ组的平均背膘厚和Ⅳ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降低(P0.05),Ⅲ组的滴水损失有降低趋势(P0.05),Ⅱ和Ⅲ组的p H45 m in、p H24 h有增加趋势(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平均背膘厚,减缓肌肉p H下降速度,降低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3.
《养猪》2020,(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取80日龄杜长大商品猪90头,体重(34.31±2.11)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Ⅰ组饲喂添加250 mg/kg锌的基础饲粮,试验Ⅱ组饲喂不添加微量元素锌的基础饲粮,试验Ⅲ组饲喂添加NRC推荐锌添加量(30~50 kg添加锌60 mg/kg,50~100 kg添加锌50 mg/kg)的基础饲粮,预试期5 d,试验期为76 d。结果表明:1)试验Ⅰ、Ⅲ组日增重高于试验Ⅱ组,分别增加7.49%和5.18%(P0.05),试验Ⅰ组日增重比Ⅲ组增加2.20%,但是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间日采食量、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Ⅰ、Ⅱ、Ⅲ组饲粮中粗蛋白质、钙、磷、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锌的表观消化率相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粪中锌的残留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Ⅲ组(P0.01),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Ⅰ、Ⅱ、Ⅲ组间瘦肉率、背膘厚、肌肉颜色、pH1、滴水损失和嫩度差异不显著。综上分析,饲粮锌添加水平对猪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饲粮锌添加水平显著影响粪中锌残留量。生猪饲粮锌添加以NRC(2012)推荐添加量为宜,无需额外添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瘤胃内容物对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效果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44 kg左右、日龄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9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以5%、10%、15%、20%瘤胃内容物等量替换基础日粮中的小麦麸;预试期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平均日采食量Ⅱ组、Ⅲ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1),Ⅳ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平均日增重对照组、Ⅰ组、Ⅲ组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Ⅱ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料重比对照组、Ⅰ组、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Ⅱ组(P0.01),Ⅳ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经济效益方面Ⅳ组毛收入最低,Ⅱ组毛收入最高。说明瘤胃内容物对生长育肥猪无不良影响,可在日粮中添加,且添加10%最适宜,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初产蛋鸡鸡蛋品质和熟鸡蛋质构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9周龄"大午金凤"蛋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1%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5%枯草芽孢杆菌;第Ⅳ组饲喂基础日粮+1%的枯草芽孢杆菌。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第Ⅳ组蛋壳相对重高于第Ⅰ、Ⅲ组(P0.05);第Ⅲ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熟鸡蛋质构在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试验第28天,第Ⅲ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第Ⅳ组(P0.05);第Ⅲ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第Ⅰ、Ⅱ组(P0.05),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第Ⅲ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第Ⅳ组蛋清弹性显著高于第Ⅱ组(P0.05);第Ⅲ组蛋清黏聚性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极显著高于第Ⅱ组(P0.01);第Ⅱ、Ⅲ、Ⅳ组蛋黄弹性明显高于第Ⅰ组(P0.01)。由此表明,添加0.5%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鸡蛋的蛋品质和熟鸡蛋的质构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仔猪生产性能与抗病力的影响及在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180头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头小猪。各组日粮如下:Ⅰ组为基础日粮;Ⅱ组为基础日粮+1.5 g/kg菌;Ⅲ组为基础日粮+2.0 g/kg菌;Ⅳ组为基础日粮+2.5 g/kg菌。结果表明:在日增质量方面,Ⅱ与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料重比方面,Ⅱ与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腹泻率方面,Ⅲ组极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显著高于Ⅰ和Ⅳ组(P0.05)。因此,饲粮添加2.0 g/kg枯草芽孢杆菌可明显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与抗病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对育成期山麻鸭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健康山麻鸭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0 mg/kg黄芪多糖、250 mg/kg丁酸梭菌、800 mg/kg黄芪多糖+250 mg/kg丁酸梭菌,试验期为49 d。结果表明:Ⅳ组鸭血清IgA、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 05);Ⅱ组鸭血清Ig G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 05);Ⅳ组鸭血清TC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 05);Ⅲ组鸭血清白蛋白(ALB)含量高于Ⅰ组、Ⅱ组、Ⅳ组(P0. 05);Ⅳ组鸭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 05),Ⅱ组、Ⅲ组鸭胸腺指数高于Ⅰ组(P0. 05);Ⅳ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Ⅲ组(P0. 05);Ⅳ组法氏囊指数高于Ⅰ组、Ⅱ组、Ⅲ组(P0. 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丁酸梭菌复合剂对育成期山麻鸭免疫性能的作用优于单独添加黄芪多糖或丁酸梭菌。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浓缩物对罗斯肉鸡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肉鸡160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0、4000、6000、8000 mg/kg酵母浓缩物,其中Ⅱ组(2000 mg/kg)添加方式为1~42日龄连续添加;Ⅲ~Ⅴ组添加方式为1~21日龄添加酵母浓缩物,22~42日龄不添加酵母浓缩物。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Ⅱ、Ⅲ、Ⅳ、Ⅴ组有提高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及降低腹脂率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可显著提高肌肉的a值、降低肌肉剪切力(P<0.05),Ⅲ组可显著降低肌肉的b值(P<0.05)。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可显著降低腹脂率、提高胸肌率(P<0.05),Ⅱ、Ⅲ、Ⅳ组可显著提高肌肉的a值(P<0.05),Ⅱ组可显著降低肌肉剪切力(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酵母浓缩物可显著提高罗斯肉鸡的屠宰性能、改善胴体品质,并具有滞后效应,最佳添加剂量为6000 mg/kg,添加方式为1~21日龄添加,22~42日龄不添加。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苏山猪屠宰性能、胴体品质、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苜蓿草粉作为饲粮粗纤维改善苏山猪胴体品质的可行性。试验选择健康、体重为(60.0±2.0) kg的苏山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20%(试验Ⅲ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加,试验Ⅰ、Ⅱ、Ⅲ组屠宰率、板油重、背膘厚均高于对照组,瘦肉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板油重和背膘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苏山猪肌肉颜色和失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Ⅱ、Ⅲ组背最长肌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度值和黄度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Ⅲ组背最长肌失水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影响苏山猪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试验Ⅰ、Ⅱ、Ⅲ组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Ⅰ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苜蓿草粉可以显著改善苏山猪肌肉颜色,提高苏山猪肌肉嫩度、鲜味,进而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选用平均体重15 kg左右八眉猪90头,按性别、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试验期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甜菜碱1 000mg/kg,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糖萜素300 mg/kg,试验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生物活性小肽制品,试验Ⅳ组在基础饲粮中同时添加甜菜碱1 000 mg/kg、糖萜素300 mg/kg、0.5%生物活性小肽制品。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试验全期,试验Ⅰ、Ⅱ、Ⅲ、Ⅳ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03%(P0.05)、13.67%(P0.05)、13.73%(P0.05)、28.90%(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4.82%(P0.05)、6.02%(P0.05)、6.33%(P0.05)、15.06%(P0.05);试验Ⅳ组提高生长性能和改善胴体品质效果最为明显,说明甜菜碱、糖萜素、生物活性小肽制品组合使用效果好,具有协同互补作用,可大力推广应用于八眉猪保种选育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油和抗氧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内pH及酶活性的影响,对其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Ⅰ组“玉米-豆粕型”,Ⅱ组“含3.4%大豆油”饲粮,Ⅲ组“含3.4%大豆油+100mg/mgVE”饲粮,Ⅳ组“含3.4%大豆油+100mg/kg普生源”饲粮。试验猪25kg左右屠宰。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Ⅰ组显著低于Ⅲ组、Ⅳ组。饲料转化率Ⅰ组显著低于Ⅲ组、Ⅳ组。胃pH值Ⅰ组显著低于Ⅱ组、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十二指肠pH值Ⅰ组显著低于Ⅲ组。胰脏胰蛋白酶指标Ⅱ组显著低于Ⅰ组、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十二指肠中脂肪酶指标Ⅰ组显著低于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Ⅱ组显著低于Ⅲ组、Ⅳ组;空肠中脂肪酶指标Ⅰ组显著低于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Ⅱ组显著低于Ⅲ组、Ⅳ组。  相似文献   

12.
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油和抗氧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消化道内pH及酶活性的影响,对其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Ⅰ组"玉米-豆粕型",Ⅱ组"含3.4%大豆油"饲粮,Ⅲ组"含3.4%大豆油+100mg/mgVE"饲粮,Ⅳ组"含3.4%大豆油+100mg/kg普生源"饲粮.试验猪25kg左右屠宰.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Ⅰ组显著低于Ⅲ组、Ⅳ组.饲料转化率Ⅰ组显著低于Ⅲ组、Ⅳ组.胃pH值Ⅰ组显著低于Ⅱ组、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十二指肠pH值Ⅰ组显著低于Ⅲ组.胰脏胰蛋白酶指标Ⅱ组显著低于Ⅰ组、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十二指肠中脂肪酶指标Ⅰ组显著低于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Ⅱ组最著低于Ⅲ组,Ⅳ组;空肠中脂肪酶指标Ⅰ组显著低于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Ⅱ组显著低于Ⅲ组、Ⅳ组.  相似文献   

13.
选择48头体重接近(86.0±5.1)kg的杜长大肥育阉公猪,研究天冬氨酸镁和吡啶羧酸铬对猪宰前应激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猪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采食玉米-豆粕型日粮(DE,13.18MJ/kg;CP,14.6%)。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天冬氨酸镁(MgAsp);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3mg/kg吡啶羧酸铬(Crpi);Ⅳ组饲喂基础日粮+1.0%MgAsp+0.3mg/kgCrpi。每头猪每日饲喂2.8kg上述试验日粮,7d后运到屠宰场。结果表明,日粮中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降低了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减缓了屠宰前的应激反应;给宰前的育肥猪补充吡啶羧酸铬、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降低宰后糖原分解(P0.05),补充天冬氨酸镁也有降低宰后糖原分解的趋势。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及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显著降低宰后短时间内猪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乳酸含量(P0.05);日粮中补充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及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均可极显著(P0.01)降低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pH和滴水损失,分别降低PSE肉发生率75.1%、49.8%和75.1%(P0.05),而对系水力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添加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组猪的滴水损失、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色值都显著低于单独添加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组,这说明吡啶羧酸铬、天冬氨酸镁在改善肉质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加性效应,二者同时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20,(4)
为研究发酵豆粕对肥育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肌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50头(78.9±2.0) kg肥育黑猪(杜洛克♂×苏紫黑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发酵豆粕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肥育黑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肥育黑猪眼肌面积显著增加(P0.05);3)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红度a*极显著增加(P0.01),肉色评分显著升高(P0.05),背最长肌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同时肌肉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4)试验组肥育黑猪背最长肌缬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改善肥育黑猪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提高猪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胴体性状及部分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60头日龄、胎次相近,体重在60 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肉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复合酶Ⅰ组、复合酶Ⅱ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期为58 d,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酶Ⅰ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复合酶,复合酶Ⅱ组饲喂基础日粮+2.0‰复合酶,阳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0.2‰酶制剂。试验表明:①生长性能方面,复合酶Ⅰ组试末均重(BW)、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BW、AD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9%、12.45%,F/G降低了11.2%;②胴体性状方面,各组间屠宰率、胴体重、胴体长、皮率及骨率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酶Ⅰ组的背膘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皮厚、板油重及肥肉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眼肌面积略高于对照组(P>0.05);③肉品质方面,各组间肉的pH值、L*值及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Ⅰ组有提高的趋势;复合酶Ⅰ组肉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可改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以1.0‰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泛酸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营养物质利用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泛酸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Ⅵ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20、40、80 mg/kg泛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采用不相关比较法进行分析,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21.17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18.50 mg/kg时料重比最小。2)Ⅲ、Ⅳ组屠宰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腹脂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3)Ⅳ组肌肉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4)Ⅳ组的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氮利用率和沉积氮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粪便氮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5)Ⅳ组的尿酸、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由此表明,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泛酸能够提高五龙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腹脂率及尿酸、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建议5~16周龄鹅饲粮中泛酸添加水平为18.50~20.00 mg/kg。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添加水平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旨在确定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的饲粮锌适宜添加水平。选择体况相近的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 mg/kg锌,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Ⅰ~Ⅴ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0、60、80 mg/kg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均为250 mg/kg。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1)Ⅲ组肉鹅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Ⅳ组肉鹅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Ⅴ组(P0.05)。饲粮中锌添加水平为47.5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中锌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料重比最低。2)Ⅲ、Ⅳ、Ⅴ组肉鹅的屠宰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3)Ⅱ、Ⅲ组肉鹅的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4)Ⅱ、Ⅲ、Ⅳ组肉鹅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鹅的粗脂肪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P0.05);Ⅱ、Ⅲ、Ⅳ组肉鹅的粗纤维利用率显著高于Ⅰ、Ⅴ组(P 0.05);Ⅰ、Ⅱ、Ⅲ组肉鹅的锌利用率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5)Ⅱ、Ⅲ组肉鹅的排泄氮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Ⅴ组肉鹅的氮利用率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6)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Ⅴ组肉鹅的体重、屠宰率、胸肌率、腹脂率、肌肉红度值以及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氮利用率均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锌均能够提高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锌利用率,减少锌和氮排放量。在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锌适宜添加水平为15.0~47.5 mg/kg。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桉树精油对笼养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抗氧化机能的影响。选择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公雏,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Ⅵ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75、100、125和150 mg/kg桉树精油,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Ⅱ~Ⅴ组肉鸡21日龄时平均体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和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Ⅵ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Ⅳ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Ⅵ组(P0.01);1~42日龄,Ⅳ组肉鸡42日龄时平均体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P0.05)。2)各组之间肉鸡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和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无显著差异(P0.05)。3)21日龄时,Ⅴ组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或P0.01),Ⅵ组肉鸡血清T-SOD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Ⅵ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Ⅳ~Ⅵ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Ⅴ组肉鸡血清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Ⅱ组、Ⅲ组、Ⅳ组和Ⅵ组(P0.05)。42日龄时,Ⅴ组肉鸡血清T-SOD活性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或P0.01),Ⅳ组和Ⅵ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鸡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和Ⅴ组肉鸡血清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或P0.01),Ⅲ组和Ⅵ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4)回归分析显示,饲粮中添加95.25~105.00 mg/kg桉树精油,肉鸡生长前期(1~21日龄)生长性能最佳;饲粮中添加105.83~115.00 mg/kg桉树精油,肉鸡生长全期(1~42日龄)生长性能最佳;肉鸡抗氧化机能最佳的桉树精油添加水平,生长前期为151.13~205.60 mg/kg,生长后期(22~42日龄)为93.38~158.57 mg/kg。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桉树精油可显著提高笼养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机能,饲粮中桉树精油适宜添加水平为105.00 mg/kg。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喂不同比例石苦秦散对育肥猪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42.14±1.03)kg的夜郎黄金猪育肥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分别为Ⅰ组(基础日粮+石苦秦散50 g/kg)、Ⅱ组(基础日粮+石苦秦散30 g/kg)、Ⅲ组(基础日粮+石苦秦散10 g/kg)、Ⅳ组(基础日粮),进行35 d饲喂试验,检测各组血清生化及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Ⅰ、Ⅱ、Ⅲ组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0.05),Ⅰ组白蛋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Ⅰ、Ⅱ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Ⅲ组(P<0.05)。结论:基础日粮中添加适量石苦秦散可提高育肥猪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甘油三酯含量,适宜添加量为50 g/kg。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构树青贮饲料对三元肥育猪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猪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Ⅳ组肥育猪料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3%、6%、9%、12%(干物质)构树青贮饲料。饲养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124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头猪屠宰,测定胴体品质和肉质。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屠宰率、3点平均背膘厚、6~7肋处皮厚、眼肌面积、皮率、骨率、肥肉率、瘦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pH1 h、pH24 h、红度(a*)、失水率、系水力、肉色、大理石纹差异不显著(P>0.05),亮度(L*)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及试验Ⅳ组(P<0.05),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黄度(b*)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对照组剪切力显著低于试验Ⅱ、Ⅲ、Ⅳ组(P<0.05)。3)试验Ⅱ组背最长肌中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