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牛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高产奶牛及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d发病,最急者产后1~3h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发病年龄一般在3~8岁,高产奶牛、体质不良、年龄越大的奶牛发病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晚冬早春两季多见。该病发病较急,多呈慢性经过。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高产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天发病,最急者产后1~3小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极其复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奶牛淘汰,造成极大的损失.发病年龄一般在3~8岁的高产奶牛,体质不良、年龄较大的奶牛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晚冬早春两季多见.该病发病较急,多呈慢性经过,对产后的奶牛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观察,及时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极其复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奶牛淘汰,造成极大的损失。发病年龄一般在3~8岁的高产奶牛,体质不良、年龄较大的奶牛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晚冬及早春两季多见。该病发病较急,多呈慢性经过,对产后的奶牛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观察,及时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疗奶牛产前产后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瘫痪症,属于家畜产科疾病的范畴,目前在我区奶牛养殖场时有发生,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笔者自2000年以来在兽医临床上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节省开支,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治疗50例产前产后瘫痪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据临床资料记载,产后瘫痪多于产前瘫痪,特别是高产和体质较差的奶牛多发,多在产后1~6天发病,最急者产后1~3小时即可卧地不起而发病;产前瘫痪多在产前7~26天左右发病较高,有特殊病例在怀孕4~5个月而发病。究其原因是由于母畜…  相似文献   

6.
牛的瘫痪可分为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 ,中兽医俗称产前胎气 ,产后风 ,在我区兽医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据临床资料记载 ,产后瘫痪多于产前瘫痪。特别是高产奶牛和体质瘦弱的耕牛和羊多发 ,常在产后 1~ 4天发病 ,最快者产后几小时即可发病。产前瘫痪多在产前 15天左右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母畜机体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妊娠期饲料中长期缺乏矿物质钙磷以及长期缺乏运动所致。发病年龄一般在 4~ 7岁的牛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奶牛以夏季较为多见 ,黄牛冬季多见。临床上发病较急 ,多呈慢性经过 ,要注意观…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机能障碍性疾病,以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又称生产瘫痪.一般产后1~3d发病,多发生在6胎次以上的高产奶牛和体质较差的母牛,2~3胎次的中、低产奶牛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8.
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兽医临床难治的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高产或分娩胎次较多的青壮年奶牛,急症者产后1~3小时,慢者2~6天出现临床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急,恢复慢,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一般的西药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通过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依据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并辅以乳房送风的治疗方法,治疗奶牛产后瘫痪24余例,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有人称之为乳热病。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牛表现体温下降,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该病多发生在4-6胎次以上的高产奶牛,2-3胎次的中、低产奶牛发病较少。产后瘫痪在产科病中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随着奶牛事业的发展,奶牛数量增加,奶牛个体产奶提高,发病牛也在不断增多。因其发病急,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引起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就笔者等从1990年以来,临床治疗的28个病例谈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常称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人们常说“高产牛难养”就是因为高产奶牛易发生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是以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瘫痪和昏迷为特征。一般认为主要与血钙过低有密切关系。1 发病与胎次、日产量及季节的关系多是以在第3胎以后、日产量在25kg以上,舍饲、无运动场、晒不到太阳的奶牛多发,而且新增的饲养户或不注意补充钙质的饲养户所养的奶牛多发。在发病季节上以3~10月份青草茂盛的时节多发(草料足奶量高),冬天常喂干草,产奶量相对下降,较少发病。2 症状2.1 典型病例急性发作常出现在产后12~24h…  相似文献   

11.
<正>高产奶牛产后瘫痪即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发病情况笔者在包场防疫监督工作中发现,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产后瘫为奶牛养殖常见的产科疾病。在奶牛养殖场内,此症常有发生,同时,为临床养殖期较难根治的常见繁殖类疾病。此症诊治不及时,将加重病死率,造成更大的淘汰率,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此症常见3~8岁的高产奶牛,而且,体质孱弱、日龄偏大的奶牛,感染此症的概率最大。奶牛产后瘫,四季常发。而,在晚冬、早春,此症的发病率更高一些。奶牛产后瘫发病急,多数为慢性经过,危害体现在方方面面。有感染病例出现,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观察护理,及时隔离诊治,将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因奶牛产后倒地不起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是由于奶牛产后血钙过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其产后瘫痪、卧地不起。从临床发病率来看,晚秋至初春发生较多,怀孕第1胎及第3胎以上的奶牛多见,只有第2胎少见。大多数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胎次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发病与犊牛性别、体重大小、死胎和双胎无关。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点:(1)钙随初乳丢失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风,是母牛产后感受风寒引起四肢瘫痪的一种疾病。高产奶牛多发于产后7天,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是在饲养管理、饮喂失调,产期时间较长,又感受风寒所致。(一)症状在临床上多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和症状的轻重,分急型和慢型二类。急型:多在产后3天内发病,病牛呈急性经过。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反刍次数减少或停止,四肢无力,尤以后肢明显;步态  相似文献   

15.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 ,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 ,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高产奶牛生产瘫痪 ,收到较好效果。1 发病规律及原因据统计 ,在我们治疗的 358例奶牛生产瘫痪中 ,以 5~ 8岁、3~ 6胎营养状况良好的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 ,占发病率的 62 % ,并大多在产后 1~ 3日内发病。引起生产瘫痪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由于母牛产后泌乳 ,大量钙质进入初乳 ,超过了能从胃肠道吸收和能由骨骼中动用的钙数量 ,致使血液中钙…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广大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但奶牛产后瘫痪,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的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就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介绍如下。1发病原因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1~3 d,以昏迷和  相似文献   

17.
奶牛出血性乳房炎是高产奶牛产后的常发病 ,挤出的鲜乳中含有血液 ,影响鲜奶品质 ,如果治疗不及时 ,极易引起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1 病因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围产期。由于奶牛乳房水肿严重 ,造成产后乳房毛细血管充血或血管破裂 ,血细胞或血红蛋白进入乳汁中造成血乳。2 临床症状病症多发生于母牛产后 1~ 3天 ,挤奶时奶汁呈淡红色或粉红色 ,一般无血凝块 ,严重者有少量凝血现象 ;根据病情不同 ,出血乳区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出现于两后侧乳区 ,也可能出现于同一侧乳区 ;乳房皮肤红肿、充血 ,但一般无炎症变化。3 治疗一般产后牛乳房出现轻…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有人称之为乳热症。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牛表现体温下降,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该病多发生在3-7胎次膘情好的高产奶牛,奶牛分娩前后72 h以内是本病的高发期,通常情况下奶产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3~6胎次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天内发病。2010年我地某牧场共分娩牛453头,发生产后瘫痪38头(发病率8.4%),其中1头因治疗无效死亡,2头因治疗无效被淘汰。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奶牛是我省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榆林市周边县奶牛产业最近几年发展较快,奶牛发病率也称上升趋势,特别是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发病率较高,严重制约了当地奶牛产业的发展。其发病的主要特点是:奶牛在产后卧地不起,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好的高产奶牛,以3~5胎的发病较高,多发于产后的3~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