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温度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低温而导致雏鸡死亡的比例很大,尤其在出雏第3天死亡会达到高峰。造成低温的原因是由于鸡舍保温性能差,外界气温过低,加温条件减弱,如停电、停火等,育雏室内有穿堂风或有贼风。如低温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经过低温环境未死的雏鸡,也极易患上各种疾病和传染病,对雏鸡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
1雏鸡成活率低由于育雏条件差,都是在火炕上育雏,育雏用具没有严格消毒灭菌,雏鸡使用后感染造成雏鸡疾病多发,尤其是白痢、球虫病高发,发病后不及时用药治疗,造成高死亡率;农户多数在火炕上育雏,温度忽冷忽热,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又差,不适应这样的温度,而患病死亡;饮水、开食不及时,雏鸡入舍后长时间不给水,尤其是长途运输的雏鸡,体内缺水造成脱水死亡。还有些农户长途运输的雏鸡饮水中不加葡  相似文献   

3.
1冬季育雏出现零星死亡的原因1.1雏鸡本身的原因孵化厂在发鸡时,由于工作失误,挑选不严,把残弱雏混进健雏中出售,这些残弱雏在饲养过程中易出现死亡;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保温,把门窗密封过严,使雏鸡通风不良,闷死或压堆出汗;到达目的地后开门卸车,忽遇低温,造成感冒,使部分雏鸡不吃不喝几天后死亡;雏鸡当天没有发出,在孵化厂存放时间超过1天,部分雏鸡失去食欲和饮欲,虽有接近食物和饮水的欲望就是不吃不喝,出现“假开食”,由于群体较大往往不易被发现,几天后脱水而死或饿死;还有一些垂直传播病,如白痢、支原体等,出壳后1周内即发病死亡,还不易…  相似文献   

4.
提高雏鸡成活率,是育雏阶段的首要任务,也是养鸡成败的关键。但是,雏鸡由于体温不恒定、消化机能不健全、敏感性强、胆小、抵抗力弱等缺陷,很容易发病死亡。如何才能提高雏鸡成活率,这就要求饲养人员加强管理,精心饲养,搞好卫生,认真地观察分析死亡原因,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措施。引起雏鸡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孵化技术。在孵化过程中,由于孵化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等)控制得不好,造成胚胎发育不良,出壳提前或迟滞。这部分雏鸡,即使饲养管理得好,也难以养好。有的是种鸡营养不良,所产蛋孵出的鸡苗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02,23(8):55-5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掌握适宜的育雏温度是保证育雏成功的首要环节。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条件好些的在育雏舍内采用火炕保温、红外线保温、煤炉保温等,因此,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拥挤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温度如长期过低,则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鸡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雏鸡的各…  相似文献   

6.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引起雏鸡病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认为传染病是首位或归结于孵化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重大影响。据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恶劣、管理粗放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70%,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当鸡的体温降至某一温度时,鸡群中有50%的鸡发生死亡,这时的体温称为低限致死体温。据资料介绍,1日龄幼龄的低限致死体温为15.4~15.8℃,4日龄16.2~16.6℃,8…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生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日龄新罗曼褐壳商品代蛋雏鸡30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在相同的采食、饮水、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不同环境温度进行育雏,对照组正常温度育雏;试验Ⅰ组高温育雏(比正常育雏温度高2℃);试验Ⅱ组低温育雏(比正常育雏温度低2℃)。结果表明,高温育雏能明显降低雏鸡白痢发生率,提高雏鸡成活率;低温育雏有使雏鸡白痢发生率增高的趋势。经统计分析,高温育雏组雏鸡白痢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正>雏鸡的培育是养鸡产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雏鸡抵抗力较弱,容易由种种原因造成死亡。雏鸡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着养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因此,雏鸡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养殖者有充足的耐心观察雏鸡的时刻表现,并能够及时拿出对策,解决雏鸡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就雏鸡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做出以下对策。1控制鸡舍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在雏鸡的培育过程中,温度较低会使雏鸡难以维持体  相似文献   

9.
春季是山鸡育雏的黄金季节 ,但由于春季温度低 ,气候多变 ,雏鸡易患病 ,尤其是 3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 ,在饲养管理上必须做好以上六点。1 注意保温适宜的温度是山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雏鸡由于出壳时体小 ,绒毛稀短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抗寒能力差 ,容易感冒和拉稀 ,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造成死亡。所以 ,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 ,育雏室温度要高一些 ,一般维持在 32~ 33℃ ;随着其生长发育 ,温度可逐渐降低 ,通常每周下降 2~3℃ ,到 4周龄后 ,维持 2 3℃左右即可。2 保持干燥雏鸡喜欢干燥 ,怕…  相似文献   

10.
正雏鸡的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差,抗寒保温能力差,因此雏鸡在饲养过程中无时无刻都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现代化养鸡生产,在全舍饲、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因环境因素造成的病害变得更加突出,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1.1低温的危害表现雏鸡在第一周内有相当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在第三天达到死亡高峰。受害  相似文献   

11.
1低温低温致死的特点是在第一周内便有相当高的死亡率,尤其是第3天达到死亡的高峰。雏鸡在低温环境中表现互相拥挤、打堆、绒毛蓬乱、翅膀下垂,发出唧唧喳喳的叫声;若低温环境持续较久,则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剖检死雏一般没有明显的肉眼病变。仅见嗉囊空虚、腹腔内有未吸收完的卵黄囊,肾苍白,肺的边缘轻度发红,细菌学检查阴性。低温对雏鸡的危害极大,除了较高的死亡率外,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摸清雏鸡死亡的原因,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供读者参考。1育雏期温度养殖户育雏一般采取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在育雏期间要注意温度的调整,因为温度过高或或低都会给雏鸡生  相似文献   

13.
肉雏鸡对环境温度的表现极为敏感,尤其是低温对肉雏鸡的影响极大。冬季天气寒冷,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早晚的温度很低,肉鸡易受到低温的影响而受凉,出现腹泻、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等。在寒冷的环境下,肉雏鸡常扎堆取暖,会导致雏鸡死亡量较大,损失严重。因此,要做好育雏舍环境温度的控制工作,需要掌握不同阶段雏鸡的最适环境温度,选择适合的保温形式,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并处理保温与通风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正养鸡生产中,雏鸡成活率是关键,只有提高雏鸡成活率,才能保证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切实的生产措施。1雏鸡成活率低的原因1.1雏鸡养殖环境差在养殖雏鸡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由于雏鸡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如果养殖场对温度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对雏鸡的生长产生影响。温度过低时雏鸡为了取暖而采取扎堆的方式,很容易发生挤压造成雏鸡死亡,温度过高时  相似文献   

15.
在养鸡生产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引起雏鸡死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认为传染病是主要因素,或归结于孵化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影响.由于雏鸡阶段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增重快;羽毛生长快;消化能力差;活泼而胆怯、群居性强;代谢旺盛;对饲料的营养要求高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极差.据统计,鸡场雏鸡死亡率在3%~8%,农家养鸡为5%~10%.  相似文献   

16.
刘青春 《中国家禽》2001,23(10):28-28
1原因分析 1.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自然温度育雏,有的用纸箱、箩筐等做育雏保温设施,条件好的在育雏舍内用炉火保温或用红外灯保温,很难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常引起室温偏高或偏低。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外层的雏鸡将头钻入雏鸡堆中,俗称雏鸡“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若温度长期过低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1.2鸡舍卫…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中,养鸡专业户和重点户正在蓬勃兴起。为了提高专业户养鸡的经济效益,对农村饲养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调查,现提出当前农村饲养雏鸡应注意的问题供参考。一、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饲养雏鸡,绝大多数由于没有条件建造育雏室,一般采用硬纸箱、塑料脚盆、  相似文献   

18.
冬季和早春育雏时,养鸡户常利用煤炉提高温度,如煤烟处理不好就易引起雏鸡窒息死亡。登州镇三里桥村某养鸡专业户在1987年2月25日购进肉用雏鸡2070只,因煤烟没有处理好,3月5—7日死亡145只,死亡率达0.87%。  相似文献   

19.
培育出发育良好,体重适中而健康的蛋用育成鸡是蛋用种鸡优良繁殖性能和蛋鸡产蛋潜力发挥的条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培育好雏鸡是我们技术人员和广大养鸡户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我们地区的几个大养鸡户育雏阶段的观察,认为在蛋鸡育雏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条件。1 温度由于雏鸡体温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在育雏时应特别注意温度的掌握,掌握温度一是靠温度计,另外适时调节育雏温度。通过观察,温度偏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不断饮水,食欲下降,活动减少,体质降低;温度偏低时,雏鸡趋近热源,互相聚拢,不断尖叫,同时…  相似文献   

20.
当温度适宜时,雏鸡表现活泼好动,羽毛光滑整齐,食欲旺盛,动作敏捷,白天,雏鸡展翅伸腿,四处扒啄,寻找食物,遇有撒饲响动时,立即群集一起,争先恐后地抢食,夜间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雏鸡分布疏散均匀。当温度过低时,雏鸡表现行动迟缓,缩颈躬背,睡眠不安,眼半开半闭,身体发抖并发出“唧唧”的叫声,雏鸡向热源集中,严重时相互挤压致死,有的因低温导致各种疾病发生,以致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