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不同时期的饲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阶段饲养法是当前比较成功的经验,也就是奶牛的饲喂量应随着产奶量、体重及营养状况而变化,可根据成母牛不同的营养需要、生理特点、生产性能等,将母牛的生产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饲养。1干奶期经产牛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天,初产牛妊娠7个月以上到产犊前15天,这段时间称为干奶期。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奶牛产奶量,只强调引种和改良,而忽视饲养管理是达不到效果的。一个牛群的产奶量,3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而70%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因此,只有科学的饲养才能充分发挥遗传潜力。1饲养技术因素分阶段饲养法,是当前比较成功的经验,奶牛的饲喂量随着产奶量、体重及营养状况而变化,也就是根据成母牛不同营养需要、不同生理特点、不同生产性能等将母牛的生产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饲养。1.1干奶期经产牛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天,初产牛妊娠7个月以上到产犊前15天,这断时间称为干奶期。经产奶牛干奶期以60天为最佳,干奶期时间太长和过短对提…  相似文献   

3.
1干奶期 产奶牛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天,初产牛妊娠7个月以上到产犊前15天,称为干奶期。经产奶牛干奶期以60天为最佳。干奶期时间太长或过短对提高产奶量和保持母牛健康不利。干奶期奶牛的体况应维持在中等以上水平,过瘦不利于胎儿发育和产后产奶;过肥容易引起难产,  相似文献   

4.
干奶期分为干奶前期和干奶后期。干奶前期指干奶期开始到产犊前2星期左右的时期,干奶后期指干奶前期结束至分娩前的这段时间,通常也称围产前期,即分娩前2星期的时间。1饲养母牛在干乳后7~10天,乳房内乳汁已被乳腺吸收,当乳房萎缩时,可以逐步增加精料和多汁料,  相似文献   

5.
1奶牛生理特点1.1奶牛生产周期及特点成年母牛是指第一次产犊后的母牛。饲养成母牛的目的就是使其健康生产,繁殖优良后代,提供质优的牛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奶牛生产周期是指从本次产犊开始到下次产犊为止的整个过程,在时间上与产犊间隔等同。奶牛生产周期包括泌乳期和干奶期。奶牛生产周期通常是12~13个月。  相似文献   

6.
丹麦国立畜牧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366头母牛产犊前不同干奶期与产奶量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就产犊后84天的产奶量而言,与干奶7周的母牛相比,干奶4周的母牛产奶量减少约2.8lkg(折合为4%的标准奶),而干奶10周的母牛却可以每天增加约o。50kg产奶量。根据168天时的泌乳记录,干奶4周的母牛比干奶7周的母牛产奶量减少了约2.72kS;而干奶10周的母牛却  相似文献   

7.
奶牛经过305天的泌乳期。生产出大量的乳汁,机体消耗严重,在下一胎产犊前(妊娠后期至产犊日期之间)这一段时间,需要蓄积体力,恢复体质,为下一个泌乳期做充分准备,因此要停止产奶(干奶期)60~65天(高产或体质瘦母奶牛延长为70-80天),此阶段母牛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到产后泌乳生产性能的发挥,应引起足够重视。 1.停奶可采用逐渐停奶法和快速停奶法。逐渐  相似文献   

8.
干奶期是指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d的经产母牛. 泌乳牛经过长时间的泌乳,体内已消耗很多养分,因此,需要一定的干奶时间补偿体内消耗的营养,保证胎儿的良好发育,并使母牛体内蓄积营养物质,给下一个泌乳创造条件,打好基础.母牛干奶期一般在临产前两个月.  相似文献   

9.
奶牛临产前的3周(围产前期)和产后2-3周(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称为围产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犊前15天至产犊后15天。奶牛在这30天中要经历干奶期、分娩期、泌乳期。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奶牛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应提高精料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保持日粮营养平衡,为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打下基础。因此,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干乳期奶牛是指停止挤奶到产犊前的经产牛和妊娠7个月以上到产犊前的初孕牛。干奶期一般为60d,前45d为干奶前期,后15d为干奶后期也称为围产前期,加强奶牛干奶期间的保健工作是奶牛生产当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因为干奶期间奶牛保健工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干奶期是指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d的经产母牛。泌乳牛经过长时间的泌乳,体内已消耗很多养分,因此,需要一定的干奶时间补偿体内消耗的营养,保证胎儿的良好发育,并使母牛体内蓄积营养物质,给下一个泌乳创造条件,打好基础。母牛干奶期一般在临产前两个月。干奶期长短,主要决定于母牛营养与建康状况,体质好的可干奶一个半月,差的可延长到二个月以上。试验表明,无干奶期连续挤奶的牛比有干奶期的牛,在同样饲养条件下,第二胎产奶量下降25%,第三胎则下降38%,且随着胎次的增加,不干奶牛产奶量下降的趋势更大。所以,泌乳牛干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原料奶的收购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格的原料奶是生产优质奶制品的前提条件,而只有正常奶才是合格的原料奶.所谓正常奶系指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等侵害的健康母牛在产犊7天以后至干奶期前整个泌乳期所产的奶.正常奶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基本保持稳定,物理、感官及微生物指标也都符合国家规定的鲜奶质量标准;反之,异常奶则因其成分和性质发生了变化,故不宜加工成奶制品.  相似文献   

13.
妊娠和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用母牛的饲养管理按其生理状况可分为4个不同阶段:妊娠期,泌乳期,干乳期和围产期。在这几个时期,泌乳母牛的产奶量、体重、犊牛的初生重都与其营养供给和饲养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是奶牛饲养的关键时期。其中围产期是指母牛产犊前15d和产犊后15d这段时间,即为干奶后期2周和泌乳初期的2周期间。这时的奶牛属高危阶段,如饲养管理不当,牛极易患病,影响产奶量,严重时还会造成患病,甚至死亡。所以,奶牛妊娠和围产期的科学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1干乳期 泌乳牛在下一次产犊之前的一段停奶期称干乳期,此期的饲养管理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和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干奶期的长短根据母牛的年龄、体况、泌乳性能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定,一般为45-75天。体质健壮、产奶量低、营养状况好的壮龄母牛,干奶期可缩短到45天。反之相反。严格控制精料喂量,以3-4千克为宜,青贮、青草每头每天10-15千克,优质干草6千克。糟粕类及多汁类饲料,每头每天喂量不超过5千克。采用低钙饲养法钙、磷每天喂量分别为50克和30克。  相似文献   

15.
干奶期是指在奶牛产犊前的某一段时间(一般在产犊前75~45d),通过一定的方法,人为的强制奶牛停止产奶。干奶过程一般持续3~7d左右。干奶完成后,奶牛进入干奶期。这个阶段大约维持50~60d左右。一般从开始干奶至产犊的整个阶段统称为干奶期。干奶期的意义很重大,主要有:(1)干奶期是胚胎发育的需要:干乳母牛是妊娠后期的母牛,胎儿增重量加大,需要较多营养供胎儿发育,实行干乳期停乳,有利胎儿的发育。(2)干奶期是乳腺的恢复、增殖、更新的需要: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泌乳期乳腺组织大量损失,所以泌乳器官应有一个休息的时间。产犊前乳腺的生长使萎…  相似文献   

16.
<正>干奶母牛是指在妊娠最后2个月停止泌乳的母牛。很多养牛户认为干奶期母牛不产奶,不重视其饲养管理。其实,母牛干奶期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胎儿正常发育和分娩,关系到产后母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应予以高度的重视。1干奶期天数  相似文献   

17.
一、奶牛泌乳阶段的饲养 奶牛从产犊到泌乳期结束,按着奶牛泌乳规律将奶牛泌乳阶段划分为围产期、泌乳上升期、泌乳高峰期、泌乳稳定期、末乳期和干乳期6个阶段。为了调动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按着各阶段的变化,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母牛分娩前15天至分娩后15天称围产期,以分娩为界又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  相似文献   

18.
<正>干奶期乳牛(或称干乳牛)是指从停止挤奶到产犊前15 d的经产母牛,本阶段的饲养目标是保证胎儿发育、膘情恢复及营养储备。干乳牛体况应维持中等水平,母牛过肥容易难产,且产后多数食欲不振,易引起酮病。所以停奶后的10 d内应多喂干草,然后根据乳牛体况、乳房膨胀及食欲等情况调整日粮。如母牛体况较差,乳房未膨胀,可适量补喂精料;相反如体况上等,乳房膨胀,则可不喂精料。一般日粮干物质饲喂量应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经产奶牛妊娠7个月进入干奶期,干奶期约为2个月,分为干奶前期和干奶后期。从停奶到产前21天叫做干奶前期,产前21天至产犊叫做干奶后期或者围产前期(产犊至产后21天叫做围产后期)。干奶期的管理对下一个产奶期的产奶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奶农对干奶期的管理不够重视,或者对干奶期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奶牛产后疾病增多、配种延迟、产奶高峰期缩短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奶  相似文献   

20.
1奶牛产后的饲养管理奶牛产犊后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饲养管理做得好 ,则母牛能产生大量的牛奶 ,并能正常发情 ,但如果管理不科学 ,不仅会导致母牛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下降 ,还会严重地影响母牛的健康和繁殖机能。母牛产犊后的第一天 ,不要将奶全部挤出 ,只在产犊后30~60分钟挤出2公斤左右即可 ,以后每次挤出的奶量逐渐增加 ,也就是产犊后第一天挤奶量仅够犊牛吃 ,约为日产奶量的三分之一以下 ,第二天为二分之一以下 ,第三天为三分之二以下 ,第四天为四分之三左右 ,第五天则全部挤出 ,如在母牛产犊1~4天即将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