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5年在黄冈分院农场进行了棉田套种柽麻的田间试验,设置柽麻区与对照区四个处理,四次重复,小区面积0.1亩。柽麻区于5月28日(收麦后)播种,播幅0.6尺,棉麻行距0.9尺,播量每亩七斤。7月8日每小区均按每亩800斤压青。在对照区按与柽麻等 N 量每亩施棉饼80斤。取样区增设不施有机肥及柽麻高产量区(每亩1,600斤)进行比较,面积0.025亩。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棉麻科学研究所于一九五九年一年的观察及试验调查结果,初步明确了我省棉花烂铃种类以角斑病、炭疽病、红腐病、铃疫病为主。而导致烂铃病及生发展的原因主要与多雨,棉田施用氮肥过多,棉株密度过大有关,尤其是与棉  相似文献   

3.
沔阳县长倘口区八潭公社武旗大队有棉田面积2,618亩,占总耕地面积(2,764亩,其中水田64亩)的94.7%。每人平均棉田1.2亩,每个劳力平均负担棉田2.65亩,是全县稳产、高产的红旗大队之一。 从1961年以来,该队的棉花面积年年扩大,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1961年全队植棉面积为2300亩,单产皮棉82.9斤,总产  相似文献   

4.
今年怎么种棉花?□江西省棉花办公室一、落实三项指标1、稳定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棉田面积100万亩。1994年,我省棉花面积达到235万亩,总产345万担,入库297万担。近两年来,因棉花市场疲软,效益比较下滑,全省棉田面积作了大的调减,1997年全省植棉...  相似文献   

5.
南通地区棉田立体种植有悠久历史,尤其是东部旱粮棉区有间套作的传统习惯.1995年全市棉田立体种植面积为18.67万亩,占棉田面积12.09%,1998年全市棉田立体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1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1.75%.各地在棉田立体种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高效立体种植棉田,以对广大棉农正确引导,减少种植的盲目性,确保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的棉花生产徘徊不前,起伏较大。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生产过剩,美国棉田面积大量减少。1980、1981年,每年的收获面积在8000万亩以上,比七十年代扩大了15%左右,大于1965年以来的任何一年;但1982、1983年,棉田面积又急剧下降,1982年收获面积为5847万亩,而1983年仅为4427万亩,比历史上棉田面积最少  相似文献   

7.
<正>小茴香是南疆地区主要香料作物之一,发展小茴香生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阿克苏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已有30多年历史.1988年全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52936亩,小茴香平均亩产6—7kg,亩增加收入40—80元.新和县伊其力克乡英买力村卡尤木沙尤甫1988年2.5亩棉花套种的小茴香,单产48kg,亩收入384元.棉田套种小茴香,除  相似文献   

8.
我县棉田面积共20.3万亩,绝大部分是连作棉田,稻棉能轮作换茬的面积仅3.5万多亩,占棉田面积的17.2%。 1963年,我县发现棉花枯萎病,由于当时对这一病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控制不严,以致病菌不断扩散,危害不断加重。1965年,全县发病120多亩,1972年扩大到6.45万亩,1975年发展到17.66万亩。1976年发病面积虽达18.89万亩,但由于我们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进行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种植了6万多亩抗病棉,大力改造重病田,病情显著减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省钱省工,效果良好。1986—1987年,永济县16万亩棉田采用了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以董村乡1万亩棉田为例,1985年亩均产皮棉75.5公斤,1986年亩均产80.5公斤,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曲周县槐桥乡任京河租种的300亩棉田絮白如雪、景如碎银,慕情参观的人啧啧称赞:你看看,今年雨水大,病害严重,为什么何任京河的棉田里咋就找不到1颗病死的棉株呢?  相似文献   

11.
<正> 硼素是棉花生育中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我区试验研究与大面积施硼实践结果表明,一般棉田喷硼2至3次,棉花增产15%左右。1984年全区棉田喷硼面积达60多万亩,占植棉面积的30%以上。因此,推广棉田喷硼技术是一项施用安全(无毒害)、投资少(每亩4至6角)、效益大(一般亩增产15斤皮棉、增收20元)的经济植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棉田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农业科学》1994,(1):35-37
江苏省棉田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江苏省棉田玉米螟防治协作组80年代以来江苏主要棉区作物布局变化较大,地面植被覆盖度大,导致棉田害虫群落发生了变化。全省棉花受玉米螟危害面积达600多万亩,而且大发生频次增多,尤其近几年连年暴发。产量损失一般为5~...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永年县不同类型棉田伏前桃考察结果报告如下:全县0.44万亩棉花,一类苗0.37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84.1%,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二类苗0.04万亩,占总面积的9.1%,同比减少了2.1%;三类苗0.03万亩,占总面积的6.8%,同比增加了4.5%。全县棉田平均密度3088.9株/亩,比去年同期亩减少102.4株;平均单株株高81.95厘米,同比减少10.84厘米;单株  相似文献   

14.
<正> 晋中棉区1971年确认有枯萎病发生,以后在感病品种的轮作倒茬过程中日益蔓延,部分重病地已严重影响产量。汾阳县南浦村,1956—1958年平均棉田面积为2325亩,而1986—1988年下降到719亩,而且块块地都有枯萎病,因病减产23—26%。平遥县杜家庄乡仁村,现在每年棉田面积3000余亩,而重茬棉田就有一半以上,以致重病田占到20%,零星死苗的轻病田约70%,只有10%的棉田基本不死苗。  相似文献   

15.
我区于1981年在东台县农科所、大丰县丰富公社进行了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1982年,8个县的重点产棉公社都进行了地膜棉试验示范,面积发展到2.9万亩.其中棉麦两熟棉田地膜覆盖2.22万亩,一熟棉田地膜覆盖7000亩.据十个示范点考察,一般增产2~3成,40%左右的示范户增产4~5成.同年射阳县推广种植两熟地膜棉1.35万亩,平均亩产119.4斤,比露地棉78.7斤增产51.7%.  相似文献   

16.
棉花全程简化栽培法,是一整套适宜旱作及水源条件较差棉田的一种高效益简化栽培模式。简化栽培法每亩用工为14个,亩投入150.5元,单产皮棉68.2公斤,亩收益326.9元,投入产出比为1:3.17,比常规栽培法每亩少用工12.5个,投入减少95.50元,亩收益增加142.40元。全程简化栽培法适用于亩产在75公斤皮棉以下的中低产棉田,河间市从1986年~1990年总计推广面积达55万亩,累获经济效益7832万元,由于新栽培法棉田省工高效,深受广大棉农欢迎。棉花简化栽培法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七连的农机户在棉田实施秸秆还田作业。今年该团10.5万余亩棉田将百分之百实现秸秆还田,目前已完成秸秆还田作业4万余亩。  相似文献   

18.
<正> 棉铃虫是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常发性害虫。1990年第三、四代棉铃虫危害棉花成灾。1992年第一代在麦田和早播棉田发生,危害面积7000万亩左右。第二、三、四代连续大发生,棉花受害重,发生面积达1.3亿亩。且多种秋作物受到危害。造成棉铃虫大发  相似文献   

19.
<正> 1989年,中国棉花学会组织专家组抽测了兵团农场和地方乡、场的陆地棉高产棉田。其后实收产量,兵团农二师三十一团三连50.5亩军棉1号亩实收皮棉159.5kg,比测产量157.3kg高2.2kg;岳普湖县岳普湖乡五村四组23.5亩新陆中1号亩实收皮棉158.73kg,比测产量156kg高2.73kg;农三师四十三团八连35亩军棉1号亩实收皮棉168.7kg,比测产量170.9kg少2.2kg;巴楚县毛拉乡园艺场二小队11.3亩大铃棉亩实收皮棉167.5kg,比测产量高0.8kg。上述实收产量证明,专家组的测产比较准确,亩产150kg以上是确切的。1990年,中国棉花学会再次组织专家组对新疆南疆及东疆的高额丰产棉田进行抽测,有7个单位的151.38亩陆地棉亩产皮棉超过了150kg,其中兵团农三师四十五团十五连的21.33亩军棉1号亩  相似文献   

20.
棉田塑料薄膜地面覆盖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园艺和粮食作物方面已有不少报道,但在棉花作物上迄今研究甚少。Bennett(1966年),Ashley,Elsner(1974年)曾报道了黑色塑料薄膜棉田地面覆盖对棉田生育的影响。我们于1976年开始研究无色透明塑膜地面覆盖与棉花生育的关系及其对棉田环境的影响。经过6年的研究和示范,1981年在山西省覆盖的推广面积约3万亩,全国约7万亩。一般增产幅度达30—50%,每亩增产皮棉30—60斤。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