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茶蜂花粉及其不同酿制时间的蜂粮中花粉粒的外部形态和萌发沟,未发现花粉壁和花粉粒结构被破坏的迹象.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经模拟消化的蜂粮中花粉粒内含物外吐的数量比蜂花粉多,而且随着酿制时间的延长,其内含物外吐的花粉粒所占的比例增加.结果提示,同种粉源的蜂粮比蜂花粉更易于被消化.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油菜蜂花粉及生物酶解破壁花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花粉经酶解破壁后,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核酸、总黄酮、灰份、多数氨基酸、维生素(A、B、C和K)及黄酮类化合物(原青花素、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的含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而K、Na、Ca、Mg、Fe、Zn、Cu、Cr、Cd、Ni、Mn等矿质元素的含量无明显变化。青海油菜花粉经破壁后更有利于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油菜蜂花粉和蜂粮中共分离鉴定出10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60种、酯类15种、醛类10种、胺类5种、酮类5种、醚类5种、酸类4种、醇类1种和杂环类化合物3种。油菜蜂花粉和蜂粮中分离鉴定出2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分别占各自总挥发性成分的71.33%、59.60%,特有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0、39种。与油菜蜂花粉相比,蜂粮中酯类、芳香烃类、酮类和杂环类化合物的种类数明显增加;烷烃类、酯类、醛类、酮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5.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6.
天然蜂粮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蜂粮是蜂群中幼虫和幼蜂的食物,也是幼虫发育过程中的全价营养来源,同时也是供人类食用的蜂产品,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因生产技术的制约导致不能市场化。本论文旨在研究如何快速生产优质的天然蜂粮,为天然蜂粮的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蜜蜂贮粉生物学原理设计一种能快速生产天然蜂粮的装置——天然蜂粮生产器,包括贮粮器和脱粮器,并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试验材料,研究天然蜂粮生产器在蜂群中使用的可行性。在白莲花期,选取5个强势相当的继箱群作为试验蜂群,分别将贮粮器放入每个试验继箱群巢箱内,待蜂粮酿制为成熟蜂粮后将其从蜂群提出,利用脱粮器将蜂粮生产出来(贮粮器蜂粮);在相同蜂群利用脱粉器分别收集新鲜白莲蜂花粉(新鲜蜂花粉);同时从蜂群中提出贮有成熟蜂粮的天然巢脾,采用手工挖取方法收集蜂粮(蜡脾蜂粮)。所有样品分别进行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分析:在常温下利用p H计测定其p H,利用水分活度仪扩散法测定其水活度,用直接干燥法测定其水分含量,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其花粉粒活性,运用Marklund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过氧化氢酶活力,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工蜂能在天然蜂粮贮粮器中贮存并酿制蜂粮,脱粮器可以快速地将贮粮器中的蜂粮生产出来,且生产出的蜂粮保持了原有状态。新鲜蜂花粉的p H、水活度、水分含量、花粉粒活性、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蜡脾蜂粮和贮粮器蜂粮。新鲜蜂花粉、蜡脾蜂粮和贮粮器蜂粮中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和水解氨基酸总含量三者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蜡脾蜂粮和贮粮器蜂粮水解氨基酸中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中的天冬氨酸、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新鲜蜂花粉。蜡脾蜂粮与贮粮器蜂粮两者间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总体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天然蜂粮生产器,可以生产天然蜂粮,值得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柞蚕虫茶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柞蚕虫茶的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占63.2%,特别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Zn的含量分别为5.44mg/g和1.55mg/g,均高于目前含铁量、含锌量最高食品中的含量.表明柞蚕虫茶具有特殊的补铁补锌的功能;测出柞蚕虫茶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  相似文献   

8.
9.
为探究亲鱼培育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雌性亲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阶段性测定雌性亲鱼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方法,将亲鱼培育期间分3个阶段:大黄鱼卵巢发育Ⅰ期或是少数Ⅱ期(记为A阶段)、卵巢发育Ⅱ期或少数Ⅲ期(记为B阶段)、卵巢发育至Ⅳ期(记为C阶段),进行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培育模式下,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氨基酸总量C阶段最高(17.480%);是A阶段的1.206倍,是B阶段的1.160倍,腹部氨基酸总量B阶段最高(16.993%),是A阶段的1.174倍,是C阶段的1.229倍,但各阶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的脂肪酸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也呈增长趋势且C阶段均显著高于B阶段(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均为C阶段、B阶段显著高于A阶段(P0.05)。研究表明,本培育模式下对大黄鱼雌性亲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大,对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亲鱼培育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雌性亲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阶段性测定雌性亲鱼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方法,将亲鱼培育期间分3个阶段:大黄鱼卵巢发育Ⅰ期或是少数Ⅱ期(记为A阶段)、卵巢发育Ⅱ期或少数Ⅲ期(记为B阶段)、卵巢发育至Ⅳ期(记为C阶段),进行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培育模式下,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氨基酸总量C阶段最高(17.480%);是A阶段的1.206倍,是B阶段的1.160倍,腹部氨基酸总量B阶段最高(16.993%),是A阶段的1.174倍,是C阶段的1.229倍,但各阶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的脂肪酸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也呈增长趋势且C阶段均显著高于B阶段(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均为C阶段、B阶段显著高于A阶段(P<0.05)。研究表明,本培育模式下对大黄鱼雌性亲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大,对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花粉和蜂粮中霉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中国茶(Camellia siniensisO.Ktze.))的手采花粉、蜂花粉、1d蜂粮、5d蜂粮、10d蜂粮、15d蜂粮、21d蜂粮、60d蜂粮样品中的霉菌菌落数分别是(个/g)165、210、245、195、¨5、280、260、255.从这些样品中共分离出131株霉菌,这些菌分别属于9个属.它们是拟青霉属、曲霉属、青霉属、木霉属、小克银汉霉属、毛霉属、镰刀菌属、孢菌属、毛壳菌属等.鉴定出来的霉菌大多数为曲霉菌(45.80%)、青霉菌(26.72%)和毛霉菌(5.34%).  相似文献   

12.
花粉和蜂粮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茶(Camellia sinensis O.Ktze.)的手采花粉(floral pollen)、蜂花粉(corbicular pollen)和不同酿制时间的蜂粮(bee bread)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从样品中分离出207个菌落,鉴定出4个属的12种细菌,即詹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ensenii)、果糖乳杆菌(Lactob.fructosus)、旧金山乳杆菌(Lactob.sanfrancisco)、绿色乳杆菌(Lactob.viridescens)、唾液乳杆菌(Lactob.salivarius)、微小乳杆菌(Lactob.minor)、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casei subsp.rham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plantarum)、无害利斯特氏茵(Listeria innocua)、格氏利斯特氏茵(List gray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植物乳球菌(Lactococcusplantarum).  相似文献   

13.
花粉管通道法对茶树进行dsTCS基因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祁门槠叶群体种茶树植株为受体材料,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茶树咖啡碱合成酶dsRNA (dsTCS)注射到茶花子房中.试验共处理茶花500朵,收获T0种子43粒,加温催芽后出苗38棵,随机选取15棵处理后的茶株和5棵对照茶株,剪取相同部位幼叶,用HPLC测定其咖啡碱含量.检测结果为,处理后的15棵茶株,其平均咖啡碱含量均低于对照茶株,初步表明经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dsTCS部分抑制了茶树体内咖啡碱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SNP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选取有代表性的40个茶树品种(系)为材料,先采用PCR-SSCP-银染检测技术,对供试材料的多酚氧化酶(PPO)基因进行SSCP分析,对PPO基因作初步基因分型;根据分型分析结果,对每一类型选择典型品种的PPO基因作进一步的DNA序列分析,用DNASTAR Program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搜寻.结果表明,茶树PPO基因存在丰富的SNP,其类型包括:转换(AG,CT)、颠换(AT,GC,G→T,A→C)与杂合子(C/T,A/G,G/T,A/T,A/C,G/C).在发现的37个SNPs中,有13个SNPs发生在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有10个错义SNPs位点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在PPO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出现SNP的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16.
茶树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CsGR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CsGRs,研究CsGRs在茶树抵御不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方法】在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中搜索茶树CsGRs,根据获得的基因片段,设计反转录PCR(RT-PCR)引物和RACE-PCR特异引物,从茶树中克隆CsGRs的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CsGRs在茶树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在低温、干旱、高盐胁迫和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低温胁迫和干旱胁迫下叶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变化。【结果】RT-PCR克隆获得CsGR1的cDNA全长,其长度为1 827 bp,包含1 482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93个氨基酸;RACE扩增获得712 bp和1 624 bp的5′和3′末端序列,拼接并进行RT-PCR验证后得到CsGR2序列,全长2 282 bp,包含1 698 bp ORF,编码565个氨基酸;CsGR1和CsGR2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F906411和KF418080。CsGR1和CsGR2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53.9 kD和61.0 kD,无信号肽位点,均为非分泌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CsGR1主要定位在细胞质等亚细胞中,无叶绿体锚定信号肽位点;CsGR2中N-端的71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叶绿体转运信号功能,主要定位在叶绿体上。序列相似性比较显示,CsGR1与其他植物中胞质GR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而与叶绿体GR的相似性低于60%;CsGR2与其他叶绿体GR的相似性70%以上,与胞质GR的相似性在50%左右。二者在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上分别有63.4%和49.9%的相似性,且蛋白质二级结构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统发育树显示,CsGR1与胞质GR聚为一类,而CsGR2与叶绿体GR聚在一起,且都与葡萄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均含有氧化还原二硫键活性位点、谷胱甘肽结合位点以及NADPH结合的Arg保守位点等结构域。CsGR1为胞质GR,CsGR2为双向定位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上的叶绿体GR。CsGR1在花和根中表达量较高,在叶片和茎中表达量低;CsGR2在叶片和茎中的表达量比在根和花中的表达量高。在短时胁迫处理24 h过程中,成熟叶片在100 μmol•L-1 ABA处理后,CsGR1和CsGR2的表达均被抑制,且CsGR2的抑制作用较显著;在4℃低温胁迫下,CsGR1的表达被抑制,而CsGR2的表达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被诱导;250 mmol•L-1 NaCl盐胁迫抑制CsGRs的表达,但胁迫24 h时CsGR2的表达被诱导。10%(w/v)PEG胁迫处理茶树8 h,叶片中的CsGRs均被诱导表达,且在复水48 h后CsGR1的表达被显著上调;根中CsGRs的表达在处理和复水48 h过程中均被抑制。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茶树叶片中的GSH含量逐渐升高;干旱胁迫也能促进GSH在叶片中的积累,在复水48 h后又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结论】克隆了2个茶树CsGRs,2个基因对4℃低温、NaCl盐、10%PEG和ABA处理均具有响应。推测CsGRs在茶树抵御逆境胁迫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茶树叶片抗氧化系统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叶片O2.-的产生速率加快,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上升;铁观音SOD、POD、CAT、APX和GR的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在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而福鼎大白茶的保护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中度、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在正常供水或水分胁迫下,铁观音均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铁观音对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6个茶树品种鲜叶样品的儿茶素类、咖啡碱、没食子酸含量和红碎茶茶黄素类(TFs)的组成及其与红碎茶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茶黄素(TL,X_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X_2)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F3.3’DG,X_3)的HPLC峰面积(1×10 ̄5mm ̄2)与红碎茶感官审评品质总分(Y_(total),分)和滋味得分(Y_(tste))分)之间存在显著的(P<0.05)三元线性回归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鲜叶的咖啡碱与(一)EGC,(一)EGC与(+)EC和(+)c含量分别具有较高相关性,因此,咖啡碱、(一)ECG,(一)EGCG含量分别作为第一、二、三主成分或综合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茶树品种鲜叶形成TFs以及红碎茶品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提取高质量茶树总RNA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由于茶树富含多糖、多酚,从茶苗组织中尤其是从茶苗的根中提取高质量的RNA较为困难,试用了多种方法都未能获得高质量的RNA.为此,作者借鉴多年生的草本植物RNA提取方法-CTAB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次提取茶苗嫩根中的总RNA.电泳检测显示,该方法提取的总RNA 28S和18S条带清晰且28S较18S条带亮,紫外光谱分析显示A260/A280的比值为1.93.用于RT-PCR反应,成功克隆了492 bp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片段.说明用该方法提取的RNA纯度和完整性好.试用该方法从营养成分丰富的茶籽胚中提取总RNA,效果同样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