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湖北省2014年第五次土地沙化监测的结果,对当阳市沙化土地分布、沙化类型、沙化程度、沙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阳市土地沙化类型以沙化耕地为主,沙化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土地沙化处于初始阶段,但沙化趋势严峻.提出了以农艺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新疆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对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沙化土地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新疆沙化土地的增长主要是沙化耕地的持续加速增长所致,其次为局部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取实测结合TM卫片解译判读,区划图斑进行调查的方法提供沙化土地面积现状及其动态。调查以2004-2014年度沙化土地普查资料做本底,利用近似同期的最新TM影像,对内蒙古翁牛特旗沙化土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翁牛特旗总土地面积为119.02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48.48万hm~2,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73%;在沙化土地中,流动沙化土地10.17万hm~2,占沙化土地的20.98%,半固定沙化土地8.83万hm~2,占沙化土地的18.12%,固定沙化土地29.48万hm~2,占沙化土地的60.81%;2004-2014年10年间翁牛特旗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3.22万hm~2,流动沙地面积减少了22.81万hm~2,半固定沙地减少8.38万hm~2,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了7.97万hm~2,这充分说明翁牛特旗土地沙化治理工程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根据河南省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数据,从沙化土地面积、沙化土地类型以及沙区林地面积对河南省沙区沙化土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沙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沙化土地类型以沙化耕地为主,沙区林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河南省沙区面积正向着可逆的方向发展,但尚有一小部分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丘)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5.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 842.7 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2009年通辽市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对通辽市沙化土地现状、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通辽市沙化土地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西藏自治区第六次沙化调查成果为基础,从沙化土地空间分布、沙化类型、沙化程度、土地利用类型及“双重”规划工程分析西藏自治区沙化土地分布现状,总结出沙化土地类型、分布特征及规律,为科学推进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双城市土地沙化的现状,分析了产生土地沙化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土地沙化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沙化土地十年变化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辽宁沙化土地的调查,分析了沙化土地变化的因素,提出了防治土地沙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宁沙化土地的调查,分析了沙化土地变化的因素,提出了防治土地沙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朝阳市1999年、2004年两次荒漠化普查结果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朝阳市土地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成效作出定性的评价;对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做出定量的分析;分析社会和自然因素对土地沙漠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朝阳市荒漠化土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总体上,现处于治理与恶化相持阶段。  相似文献   

12.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沙化土地面积54.96万hm2,潜在沙化土地面积60.66万hm2。大部分的沙化土地分布在辽西北地区,辽西北是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来监测数据表明,辽宁省土地沙化有恶化的趋势,而且这种沙漠化正逐年向辽宁省的腹地扩展。根据辽宁省的沙化特点以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desertification defini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features of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three-level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deser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of desertification degree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to evaluate desertification danger degree across the country.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components: type of desettification, type of land utilization and degree of desertification. The type of dertification monitored in China was divided into 4 major categories, 15 sub-categories and 52 types. Vegetation coverage, soil characteristics,and topography are considered as three major indicators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desertified land. A simple, yet practically sound mathematical assessment model was built using these indicators. Furthurmore, a regional land desertification warning model was also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atios of non-desertified land area to desertified land area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warning result of wind-erosion desertification at county scale for 12 provinces in northern China was also calculated by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化是北京市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制约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北京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成因对保障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和改善其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年4月SPOT5卫星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这3种辅助数据,进行沙化信息提取。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现状和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水文等多元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其沙化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研究区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3条河流沿岸,康庄、南口地区以及怀柔、密云大沙河地区;沙地类型主要是固定沙地,以轻度和中度沙化为主;2007年与1999年、2004年北京沙化土地数据相比,沙化土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表明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卓有成效,前景乐观,但局部依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民勤县土地沙化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土地沙化与水资源(包括自然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人口、耕地、林地、牲畜、粮食产量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科学揭示出了民勤土地沙化扩展加剧的驱动机制,为综合整治土地沙化问题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古浪县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区,土地荒漠化表现为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草场退化3种类型。古浪县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5.94%,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荒漠化现象,生态环境极其脆弱。1987~2000年的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全县荒漠化程度整体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局部地区荒漠化在继续发展,特别是北部占全县面积22.51%的腾格里沙漠南缘地区,荒漠化程度已达到了重度。古浪县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地表径流的减少和不合理的牧业活动。  相似文献   

18.
Spatial Dynamic Analysis of Desertified Land in Dongting Lake Area Using G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