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王家润 《北京农业》2007,(33):19-20
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的更新及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吸浆虫在部分地区又有回升趋势,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的重要害虫,经调查研究暴发成灾的原因主要取决于虫源基数、气候与土壤条件、感虫品种种植面积等。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措施是,准确监测虫情,充分利用以抗虫品种和轮作换茬为主的农业措施,结合重点药剂防治,控制吸浆虫数量增长,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毁灭性害虫,近年暴发态势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2009在咸阳秦都区马庄镇天阁村由于吸浆虫危害,该村200 hm2小麦几乎颗粒无收,为了在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型之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尽快防控吸浆虫,我们在2011年对吸浆虫蛹期及成虫期防治试验的基础上,2012年进一步对小麦吸浆虫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通过针对我区目前推广的几个小麦品种在自然感虫情况下进行观察,在当前没有抗虫品种的前提下,在小麦抽穗20%--70%即成虫羽化和产卵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第一次小麦抽穗20%时防治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临汾市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临汾市历年小麦吸浆虫发生资料,对临汾市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原因,进行了多因素综合分析。进而提出了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贯彻"以蛹期防治为主,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岐山县2011~2017年小麦吸浆虫发生概况及生活史、气象因素、土壤质地、栽培制度、品种特性、防治因素等发生规律的总结,对岐山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控工作提出加强监测预报,把握防治适期;积极实施农业防治;科学开展化学防治;行政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开展新药械试验示范,筛选高效器械和对路药剂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利用小麦品种自身的抗性,控制吸浆虫危害,压低其发生数量,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带有方向性的防治途径。广泛种植抗吸浆虫小麦品种,在一般年份不必采取其他防治措施,严重年份辅以化防或其他有效的防治措施,即能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在抗虫品种筛选过程中,一个切实可行的抗性分级标准显得十分必要。在抗吸浆虫品种筛选中,过去曾以估计损失率,聚类分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介绍了吸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调查方法,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提出了选用抗虫品种、农业综合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以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分为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俩种,这种虫害使得小麦减产,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本文将小麦吸浆虫的识别、发生特点、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 麦红吸浆虫是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1987—1992年,我们用筛选出的高抗虫品种鄂麦9号、中抗虫品种徐州211、感虫品种北京837。在吸浆虫重发田内试验结果表明,三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增殖率影响差异悬殊,其红吸浆虫繁殖系数相差10倍,抗虫品种的防虫效果明显。因此,今后选育、推广抗虫小麦品种用于防治吸浆虫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分为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俩种,这种虫害使得小麦减产,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本文将小麦吸浆虫的识别、发生特点、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详细阐述了东平县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建立防治示范区、化学药剂防治、统防统治和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与大面积推广等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技术。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种植面积连年增加,占我县耕地面积的85%以上。小麦吸浆虫发生逐年加重,造成"小虫成大灾"的局面。为做好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东平县在搞好田间虫情监测的基础上,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生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曾经是青海省小麦生产中重要害虫之一,麦黄吸浆虫和麦红吸浆虫在青海省均有发生,并且经常混合发生,在乐都区、循化县、化隆县、平安区、西宁市郊、共和县、同德县、兴海县、门源县及黄南州小麦种植区常年发生。青海省小麦吸浆虫常年发生地区的小麦生育期的平均温度是影响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的重要因子;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对当年小麦吸浆虫羽化出土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的次重要因子。冬季降水量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冬季干旱,春、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小是小麦吸浆虫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措施,试验、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培育、引进、试验、推广抗小麦吸浆虫的小麦品种,结合化学防治措施是防控小麦吸浆虫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我县大发生主要原因总结为以下有四点:1、种植不抗虫小麦品种。由于现在我县选用的小麦品种都是高产优质品种,大多为感虫品种,无高抗品种,非常利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繁殖。2、连续3年不进行撒毒土防治,虫源基数高。我县在1995年发生大面积吸浆虫危害后,连续防治了几年,效果显著,人们存在了麻痹心理,放松了对吸浆虫的防治,致使近几年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有所反弹。3、成虫期防治时间不对,时期不对,用药混乱。农民朋友对防治吸浆虫的时间总是模糊概念,个别经销商的假宣传,防治吸浆虫的时间时期掌握不好,再加上连年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用药浓度和用药次数增加,造成天敌种群大幅度下降,使防治效果降低。4、适宜吸浆虫出土羽化的气候条件。只要适合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吸浆虫就能生存。近年来,由于抢收播种,铁茬播种,与玉米连年轮作,没有进行耕翻暴晒,地面总保持一定湿度,幼虫死亡率降低,导致虫源基数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3.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其为害隐蔽,防治困难。近年来,东平县重点抓好田间害虫调查,做好测报工作,在防治上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主,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实施统防统治,达到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对小麦吸浆虫抗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利用品种抗虫性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弄清河南省西南部生产上现用的和正在进行试验示范的小麦品种对小麦吸浆虫的抗性,1986年我们在新野县沙堰乡赵湖村进行了小麦品种抗虫性田间鉴定。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麦蛆”,分为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和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triticikirby)两种,豫北地区以麦红吸浆虫为主。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该虫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  相似文献   

16.
2002—2004年调查研究了陕西优质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综合防治问题,确定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蚜、麦蜘蛛和吸浆虫为主控对象。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结合品种合理布局和生物防治组成综合防治体系。经过实施,取得显著防效。对提高陕西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小麦播种期间及苗期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飞虱、土蝗、小麦病毒病、小麦吸浆虫、百粉病等病虫害发生。尤其是地下害虫分布广,危害重,在小麦播种后和苗期,常因其危害而造成麦田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重播。近几年来,随着小麦品种、农药的更新换代及种植结构的改变,小麦吸浆虫逐渐上升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害虫。 小麦播种期间和苗期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一、农业措施。一是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和品种的适应性,合理选用抗病虫品种,并在播前严格筛选种子,剔除病粒、瘪粒。目前我省推广的抗锈病、白粉病的品种有冀麦15、20、24、25、26号、抗吸浆虫的品种有冀19、20、24、农大矮3、农大215、7808等。二是精耕细作。在小麦播种前对土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麦红吸浆虫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吮吸正在灌浆小麦籽粒的汁液而造成危害,造成瘪粒或空壳,在我国主要麦产区一般常造成减产10%~20%,重则减产80%~90%。通过记载麦红吸浆虫的出土时间及出土率,筛选出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从而更好的防治吸浆虫。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成虫的防治应该在抽穗扬花期进行,抽穗早的早治,抽穗晚的晚治。  相似文献   

19.
玉田县位于冀东平原西部,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素有“冀东粮仓”之称,常年种植小麦面积22000hm^2以上。近年来,由于小麦红吸浆虫传入,并迅速蔓延到全县20个乡镇,给小麦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麦积极性。为此,笔者从2002年开始研究小麦红吸浆虫在本县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关配套的防治技术,以确保小麦稳产、提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但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1.播种期防治技术1.1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