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就我省2000年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回顾,在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落实为民办实事,全面开展水土失综合治理,加大参防监督力度,加强规范化管理,以及加强水保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2001年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安排意见。  相似文献   

3.
2003年"长治"工程共开展水土流失治理4107 8km2,实施预防保护8000km2。工程建设的突出特点是:首次以项目区为单位立项的新一期"长治"农发项目高标准启动,生态自然修复理念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体现和深化,民营开发治理加快发展,建管监督保障机制得到强化,预防保护力度加大,监督管理走向深入,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基础工作富有成效。2004年,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自然修复理念,不断加强和重视"长治"工程建设,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服务,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了2004年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1 进一步加快“长治”工程治理步伐“长治”工程自1989年启动以来,到1996年底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8万km~2.在控制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及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领导肯定、群众称赞、社会公认,充分体现出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治理速度还比较缓慢.目前,仅上游首批规划区还有近1/3的县尚未开展治理,全长江流域有水土流失面积50万km~2尚待治理,涉及贫困人口2500余万人,这与治理开发长江、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及《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的要求,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6.
"十一五"期间,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间全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万km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和水土保持专项设施验收率较"十五"期间分别提高了30和20百分点,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初步建成,基础工作显著加强。"十二五"时期,流域各级水土保持部门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水利投资的有利条件,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2011年,要着力抓好新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管、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和第四次水土保持普查、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协作网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长江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万km2,监督管理实现突破,累计实施生态修复、封禁保护面积6万km2,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编制完成了一批流域、省级水土保持规划和专项规划,宣传教育深入人心。面对中央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战略部署、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等形势,"十二五"期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全面强化预防监督管理;切实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有序推动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初步建成水土保持支撑体系。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规划,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奠定基础;强化监督,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快治理,扎实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宣传,不断营造水土保持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逐步开展、水土保持定期公报制度已经形成,但也存在一些如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不到位、监测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必须认真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及时掌握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情况。介绍了长江流域在2010年和"十二五"时期须做好的有关监测工作:一是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二是建立水土保持监测协作机制,打造流域监测信息和技术交流平台;三是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管理,加快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统一认识 开拓进取 开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水利部主持召开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新领域的重要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形势,研究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开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的对策.城市水土保持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和保障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城市水土保持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开展这项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有着广阔的前景.为此,本刊将能反映这次会议精神的主要材料及工矿区治理的一些典型材料集中编辑成专刊,以期对开展这项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促进作用.考虑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刊将开设“城市水土保持”专栏,对城市水保的各个方面作深入探讨,敬请广大读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通过加强协作、严格执法、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技术体系、广泛宣传,使得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三大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显著增强、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树立了一大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典型、监督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水土保持的执法地位和权威得到确立。与此同时,各地监督管理工作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法行政、加强行风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略阳县实施"长治"工程20年来,狠抓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科技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和队伍管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了略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中国水土保持》创刊30周年了,我们在郑州召开这次座谈会,共同回顾《中国水土保持》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共商今后发展对策,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云南水利系统紧紧围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四项任务,以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围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认真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债"项目、"珠治"试点工程、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大示范区建设、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综合治理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要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扎实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力争每5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2百分点以上,全力开创云南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水利部启动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3年来,通过全国上下积极行动、扎实工作,基本完成了国策宣传教育行动的目标和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新的突破。"十二五"时期,宣传教育工作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为重点,继续深入推进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不断扩大水土保持影响,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促进水土保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全面宣传新水土保持法,加强水土流失危害宣传,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就和经验,做好规划、普查等基础性工作的宣传,及时宣传水土保持改革发展新成果,深入推进"四进"(进党校、人大、政府和政协)和青少年水保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宣威市“长治”第4期工程实施的5条小流域,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面积116.94 km2,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115 km2的治理任务,创建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典型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贤贵 《水土保持通报》1998,18(2):68-70,88
嘉陵江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该文通过典型流域李子溪的径流,泥沙等资料分析得出:近10年,该流域的由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水土流失呈下降趋势,多年平均输沙量1985-1994年较1965-1984年减少58.3%。因此,若将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和措施推广嘉陵江中下游其它地区,该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定将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长治"工程作为云南省最早启动实施的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自1989年启动实施以来,为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防治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为长江中下游省(市)提供防洪和生态安全屏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治"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七个转变,开展了五项试点示范,提高了三大效益,形成了一批治理模式,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